绛色大宋 - 第七九五节 这天下还很大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宽不理解,为什么一心灭倭,又要灭高丽的主君这一次怎么就善待了这些人了。
    韩绛没解释,只是要求办。
    钱宽只能把韩绛的话传来银矿山临时的大管事,临时大管事倒是理解,这样的事情他喜欢,因为他更容易收卖人心,让倭人能够加快矿山开发的进度。
    同时还能让倭人接受他们这些外来者统治。
    发钱,再加上刀剑。
    这倭岛的活好干。
    发钱还不算,韩绛还有一份公文公开展示。
    表示是自已错了,没有考虑到倭民的心情,也没有顾及到高丽人的心情,所以发下赏钱等等。
    一道命令下去,倭人们感激涕零无数人前来韩绛这营地前跪伏高呼。
    倭人们心中感激,他们认为来了一个好领主。
    至于这个领主是不是倭人。
    不重要。
    能杀掉自已原先领主的,肯定是更强大的领主。
    强大,既是真理。
    韩绛只是靠在软椅上,远远的看着海面,这些报告他没听,也没有关注这些事。
    穿越家,一个黑心的工厂主,有一百种办法让工人加班。
    而且是快乐的加班。
    一点点小钱换来的回报会是无限的,只要你的心够大,这个上限就无限大。
    倭人,只能卖命给自已。
    这收益就已经有了保底。
    在高丽公干,这次押运物资过来的韩嗣来到了韩绛身旁:“少君。”
    韩绛点了点头。
    韩嗣问:“少君,是不是要制定一个计划,让高丽人与倭人之间的仇恨再大一点?”
    “计划?”韩绛转过头。
    韩嗣回答:“他们之间的仇恨越大,对少君而言便是有利的。”
    韩绛摇了摇头:“不,不需要计划。只需要管理倭岛的官与管理高丽的官之间,有足够的敌对情绪就够了。这个,不需要我说明了吧。”
    韩嗣很快明白了韩绛的意思。
    主管的官员之间,可以有良性的竞争,当然,也可以有矛盾。
    韩绛继续说道:“说的直白一,我们是上位者,对万民都是公平的,无论是华夏的子民,还是……倭、高丽民。但,些许官员之间有什么问题,我不清楚,若知道有事发生,可以各打五十大板。”
    “明白。”韩嗣完全听懂了。
    韩绛问:“你在高丽如何?”
    韩嗣回答:“不太好,高丽那边最近很乱,有人说高丽自称为王号称一百零八路,他们打着恢复正统的旗号,事实上没几个是真正的高丽王族。人数最多几支占据着偏远的地区,人数少说也有几万人。其余的,差些只有一百多士兵就敢自称反王了,占一个山头,或是一个村镇。”
    讲到这里,韩嗣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告。
    韩绛摆了摆手:“不看。”
    “少君,高丽未来几年的治理计划,这个很重要。”
    “不,不重要。高丽我准备交给宗室去管,每人分上一片,给几座城,将来他们管成什么样,有大乱子再派人收场,若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也对中原心存敬畏,那么他们依旧是公、伯、子、男。”
    韩绛把话说透了,韩嗣自然是明了。
    “少君,那么我还有必要留在高丽吗?”
    韩绛反问:“你认为呢?”
    韩嗣显然很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我不适合搞阴谋,我更愿意去开荒。”
    “挺好,开荒开的好,将来也可以成为封疆大吏。”
    “没想过,身为韩家子弟,守边疆也是本份。”
    韩绛没再说什么,指了指远处:“往北,这里是一片海,再往北就是一片陆地。这片陆地可以从夹谷家的领地走过去,许多地方终年积雪,有多冷,记得我以前说,水结冰是零度,那里是冷下四十度,甚至更冷。”
    “少君,那么,这么冷的地方有什么?”
    韩绛没接话,自顾自的说着:“沿着东、南的海岸线走,一直走到最东边,在冬天的时候海水会结冰,超过海上的冰面,然后就可以到另一片陆地,那里非常大,没什么人,却有着无数的牛、羊、马匹。”
    韩嗣问:“少君,要有多久?”
    “五万里,至少。”
    五万里,那么冷的地方,韩嗣相信不是人力可以到达的。
    韩嗣再问:“少君,没有其他的办法过去了吗?”
    “船,从倭岛这里一路往东,几万里,也可以到。这片海,可能你航行一个月,四周还是水,时间久了,会有一种让人绝望的感觉。而且海上的情况你懂。”
    “懂,风暴,大雨,巨浪,还有缺少食物,没有足够的水。”
    “恩。”韩绛问:“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吗?”
    韩嗣回答:“明白,少君的意思是,这天下还大着呢,我们要走的路才刚刚开始。”
    “没错。替我写封信回家,告诉我爹,什么时候我家大娘子回临安了,我们一直南下,我带大娘子去看看这天下有多大。”
    “是。”
    韩嗣起身到书桌旁开始磨墨。
    大娘子。
    钱歆瑶这会日子过的极是开心呢。
    韩绛的快乐或许在数钱,钱歆瑶的快乐便是救世。
    蜀中,成都府。
    钱歆瑶已经胖了一圈,吃的太好,人心安逸,心中没压力。
    和好友品品茶、赏赏花,在品鉴一下绘画与诗歌。
    每天抽了一个时辰处理一下公务。
    看着日渐改变的蜀地,钱歆瑶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这一日,钱歆瑶亲赴成都府。陪着的是苏家二姑娘。
    苏家,苏轼这一支的后人。
    苏家在蜀地办有书院,也是闻名天下的书院。
    这个书院并非苏轼所创,是苏家的,苏轼办的书院在琼崖,此时已经扩建,七成以上的学生都来自交趾与占城,学习汉文化。
    这一日。苏家二姑娘陪着钱歆瑶,两人年龄相仿,以前多是书信来往,这次见面自然有聊不尽的话题。
    只是,钱歆瑶每天还要花点时间处理公务。
    卷宗不少。
    但只需要钱歆瑶过目,已经安排有人处理这些公务了。
    钱歆瑶翻到一份卷宗的时候停了下来,仔细的又读了一遍后,拿起旁边的笔就在这卷宗上写了几个字。
    简单明了的几个字。
    杀、抄家、诛连三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