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 第822章 蛋糕做大
第822章 蛋糕做大
与皮尔卡顿公司和金利来、易拉得相仿,宁卫民个人和煤市街街道服装厂也赚海了。
虽然宁卫民旗下的三个服装品牌在市场上名不见经传。
可由于宁卫民把这几家店铺和皮尔卡顿、金利来比邻而设,就等于潜移默化的在用比对效应告诉顾客,这些也是国际大牌服装。
再加上他有着超前的审美和见识,把店面装修得都很上档次,服装款式又是那么亮眼,刻意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所以就跟施展了障眼法一样,让这年代质朴单纯的人民群众很容易产生出一种错觉。
误认为“花花公子”、“香榭丽舍”就像皮尔卡顿一样,都是纯粹的法国品牌。
“国风”大概也是和易拉得、金利来差不多,应该是与港城合资的品牌。
关键是宁卫民自己经营这三个品牌,打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京城中档服装市常
他的服装定价可比皮尔卡顿和金利来可要宜不少呢。
尽管京城百货商场中一套品质中上的国产西装,价格不过在七十二块到九十九块之间。
与之相比,宁卫民的三个品牌,一身服装的均价要卖一百多块,价格上还是显得贵了些。
但别忘了,有了“国际大牌”的加成就不一样了,洋货能和国货一样吗?
这个年头的共和国老百姓,大多数人都认洋货。
打心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咱们这儿圆,东西也比咱们这儿的好。
宁卫民再以开业酬宾的名义打个八五折或九折不等,这就让他的服装显得很“实惠”,很“便宜”了,足以充分调动老百姓的消费热情。
这年头的老百姓,还有个共性,就是见着便宜就走不动道。
要是错过占便宜的机会,反而会捶胸顿足,觉得亏得慌呢。
还是那句话,消费者买东西都是冲着性价比。
不用真的实在,你只要让消费者觉得“值”,那就够了。
因而别看开业时皮尔卡顿是光芒万丈,独领风骚,宁卫民的三家店好像沦为了陪衬。
可实际上,他的几家店也没少卖货,绝对是闷声发大财的最佳典范。
尤其是半个月过去后,他的品牌知名度因为顾客口口相传,品牌知名度开始打响,就像易拉得一样有了回头客。
营业额也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悄无声息的拉进和皮尔卡顿的距离。
这就是这个非信息年代的好处了,选择性少,一流行什么,大家都会跟随,很容易把一个品牌做火。
只是可惜啊,受限于厂子实在太小,终究没法和大牌厂商相比,最不该出的问题出现了——三个品牌的货居然不够卖的了。
要知道,街道厂毕竟才六十个人。
以这个年代不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就是开足马力生产,一个月也就一万件服装到头了。
关键是宁卫民还不能只生产一款服装,三个品牌,每个品牌还得保证服装的丰富性。
每款服装都需要打版,都需要布料和辅料的搭配,需要工人重新适应。
一生产通常都是几百件,还要不同尺寸,这可就麻烦了。
所以说产量会有不小的影响。
何况服装总有卖得好的,卖不好的。
于是就有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卖断货的情况出现了。
不过相对的,好就好在船小好调头。
宁卫民目前的运作模式实际上很符合快时尚的路线。
殷悦一旦发现市场中那种款好卖,可以立马给工厂下单追加生产。
不会造成大量服装积压,倒是能及时把握住爆款。
总之,五月份半个月过去,殷悦逐渐摸熟了经营模式。
等她有了余力做账,给宁卫民汇总的情况是,煤市街街道服装厂产量虽然下降了三成,但利润却上去了,半个月就有十二万元。
专营店这边赚得是过去个体户们的钱,而且蛋糕也做大了,毛利高达八万元。
等于说宁卫民半个月就捞了十三四万。
就这赚钱的速度,哪怕他买个印钞机自己印票子,要按一毛钱一毛钱的印,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更妙的是,天桥百货商场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以服装布料为主打产品,这里集合了无数知名老号和大厂家的货色。
煤市街街道厂大可以通过天桥百货商场做中介,或者是搭皮尔卡顿公司的顺风车,从这些布料商家按出厂价拿货。
这下不但选料方便了,成本也得以降低,布料大厂瞧不起小服装厂的毛病根本不存在了。
是怎么都合适埃
反过来,天桥百货商场也一样,从中获益不少。
有了六家服装品牌入驻,不但能给那些布料厂家带来了不少批发业务,更直接提高了商场客流量,带动了散客对于布料的购买量。
这一点不奇怪,虽然六家品牌店的成衣千好万好,可要以绝对价格来论,还是比较昂贵的。
普通家庭买下这些衣服,基本上都是咬着牙掏出一个人当月工资。
那么往往只能满足一两个家庭成员的需求。
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置衣需求,看见款式好的服装也想穿啊,又该怎么办?
那就只能选择买布料回家自己做,或者找裁缝按照喜欢的款式照着样子效仿,这就是最经济、最划算的办法。
说白了,蛋糕做大了,谁都有的吃。
什么买卖都需要人气儿,客流量越多,好处就约到,商场不可能不跟着沾光。
其实这就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差不多。
毕竟来的人不会买了衣服就走人,尤其是从大老远来的。
多数还会再顺便着逛逛,这一逛就有了继续消费的可能,自然会带动天桥百货商场其他品类的销售。
别的不说,连积压许久的二十多台黑白电视机,天桥商场都给卖出去了。
你想想,这事儿让商场一方有多高兴?
真要说受到相关负面影响的,那怕是只有商场二层里的国产服装了。
那些中规中矩,毫无特色的成衣,虽然质量挺好。
可和一层的服装款式一比,就显得黯淡无光了。
在六家品牌入驻之后,这些衣服简直无人问津,连看得人都没几个了。
以至于天桥百货商场为此专门开会讨论,要不要干脆撤掉这些服装专柜,全都改成面料专柜得了。
然而就这还不算完呢,由于宁卫民几乎是照抄未来成熟的专营店运作模式,而国营百货商场又是第一次引入外资品牌入驻。
这件事所造成的社会效应远远超过商业上的收获,关心这件事的人也不止普通顾客那么简单。
因此,各路媒体记者对于天桥百货商场这样的创新经营兴致勃勃,后续追踪报道力度比一开始区政府力主的广告还大。
商场领导方面自然要接受采访做出相关解释。
好在背后有区政府撑腰,明面上又有亮眼的业绩可以晃瞎一众狗眼。
皮尔卡顿公司方面也由宁卫民出面,表达了一番亏本让利赚人气的解释。
于是天桥百货商场也就成了改革的模仿样板,不拘一格求突破的百货业改革先锋。
这让一直关注这里的京城其他各大商场负责人是又羡慕,又迷惑,又矛盾,又担心埃
不为别的,他们现在更为难了。
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天桥百货商场的成功,已经开始动摇原有的各大商场业绩排名,这种凸显自己特色的做法太有攻击性了。
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天桥百货商场的选择大胆,在本市前无古人,才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但他们同样惧怕风险,也没有真正迫切的需要去冒险。
变革成功,商场客如云来,大发利市当然是好,可万一变革失败呢?
目前,传统的以全为主的商场经营方式保证了稳定的利润,他们有必要采取激进的做法去冒险吗?
何况他们就是想照抄作业也没有政府的支持,皮尔卡顿的响应埃
即便抄成了也要屈居天桥百货商场之后。
可要抄砸了可就需要有人负责任了,怎么想都是得不偿失?
除非另谋他法,再找一个更能挑动顾客消费热情的门类,作为自己特色。
说到底,眼下唯一能学习的,到是那六家品牌店的一些设施和做法。
比如带镜子的试衣间,比如供顾客坐着换鞋的沙发,还有那些漂亮结实的包装纸袋。
看着就有派,显得服装昂贵。
哎,不得不承认还是人家外国人会做买卖,瞧人家这脑子,怎么就想的这么周到。
再看看人家营业员都是多么和蔼可亲,也不知是怎么调教的,
比不了,比不了啊,也许一百年,都追不上人家……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