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 第3295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闻海汉要将从南京押回的战俘游街示众,王承恩哪里还坐得住,赶紧下了车挤进了看热闹的人群当中。
    好在他还带了几个随从,簇拥着他慢慢挤到了前面。
    从北边经由胜利广场通向杭州城的官道两边,此时已经有海汉军入场维持秩序,看样子战俘队伍马上就要到了。
    而围观民众也越来越多,无一不是在谈论目前的前线战况。
    王承恩努力想从周围人群的谈话中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怎奈这些民众讲话大多带有浓重的江浙口音,王承恩一个常年生活在北方人,再怎么努力,十句话里也只能听明白三四句。
    不过好在王承恩的随从里有常驻杭州的人员,能及时将一些有价值的交谈内容告知他。至于这些信息的可信程度,就只能由王承恩自行判断了。
    有人称这批押解回来的战俘并非南京守军,而是海汉军在镇江俘获的明军部队。也有人称有战俘是来自南京南边的秣陵关,连所属部队都说得有鼻子有眼。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这些战俘原本的驻地距离南京都已经不远了。他们从当地被徒步押运到杭州,路上起码十来天了,要是在此期间海汉军继续往前推进,这时候应该也抵达南京城了。
    南京可能还没被海汉军攻克,但想来此时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承恩听得连连摇头,没想到南方的战况也是如此不堪。他虽然不是军人,但常年伴在崇祯身边,各种奏折看得多了,也知道南京的战略意义所在。
    如果丢了南京,那就意味着大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完全失去控制。而海汉则可利用长江航道输送军队,对上游的各个沿岸城市展开下一步的攻势。
    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南京能再坚守一段时间,等大明与海汉达成正式的停战协议,或许便能解南京之危。
    但王承恩料想不到,海汉对南京的想法可不只是攻下来而已,更是要打算长期占领。就算一时半会没攻下南京,这座城市也将会成为两国停战协议的条件之一。
    过不多时,便听到远处有人大声喊“来了来了”,看样子应该是押送战俘的队伍到了。
    打头的是一队缓缓行进的海汉骑兵,从其举着的“石”字大旗来看,应该便是隶属于石迪文的部队了。
    紧随其后出现的便是明军战俘队伍了,这些战俘被分作二十人一队,以铁索将每个人身上的镣铐串在一起。
    一眼望去,这长长的战俘队伍一直延伸到官道尽头,只怕是有上千人之多。
    围观民众倒是显得很平静,大多数是默默围观,极少有人在这个时候欢呼庆祝。
    毕竟杭州几年前还是大明地界,本地人对于明军也并不陌生。这些在南京附近驻扎的明军,其中大多数肯定都是出身江浙一带,说不定与一些围观民众还沾亲带故。
    在此之前,或许有些人对大明收复失地仍然暗暗抱有希望,但大量明军战俘现身杭州,无疑是兜头一盆凉水浇在这些人的头上。
    王承恩一开始在想海汉此举是不是在针对自己,刚刚谈完停战事宜出来就整了这么一出,分明是带有恐吓之意。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的身份哪用得着海汉如此兴师动众,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而且这战俘游街示众的活动,要敲打的也远远不止自己一人,还有所有的围观民众,以及前些天试图站出来声援大明的各国外交人员。
    想必那些外交人员此时应该也得到了消息,正在杭州城的某处默默观看战俘游街。
    大明在战场上的表现如此被动,已经难掩败相,就算这些国家有心支持,看到这样的状况,恐怕也不敢再站出来了。
    战俘的队伍比王承恩想象的还要更长,足足走了一盏茶的工夫都还没有终结的迹象。而到了后面,不知道是铁索不够还是别的原因,战俘队伍也不再保持二十人一队的标准,十人队乃至六七人一队都不时出现。
    还有些伤势较重,无法自行走动的战俘,就被放在平板车上,由其他战俘拖着车行进。
    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是数名卸去了甲胄的明军军官。从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来看,应该也是在被擒获前做过一番抵抗。
    关于这些战俘接下来的去处,王承恩也大致能猜到几分。
    按照海汉一贯的做法,战俘基本上都是被发配到遥远边塞或者海外殖民地,从事为期若干年的重体力劳作。其中会有一些被改造得较好的人员,能够幸运地得到入籍海汉的待遇。
    这些在江浙被俘的明军,王承恩猜测他们不是被送去北方挖矿,就是被送去南海垦荒,总之等待他们的不是会是什么好去处。不过至少能暂时保住性命,对这些落入海汉手中的战俘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他的随从这时候凑过来附耳低语了几句,王承恩听了之后,脸上的神情更是苦涩。
    随从是听到旁边有人议论,今天这些游街示众的战俘,仅仅只是近期抵达杭州的第一批战俘。在此之后,还有大约上万人的战俘会分批抵达杭州,类似的游街活动很可能还会举办好几次。
    一下失去了这么多的可战之兵,短期内是很难再进行补充了。就算能从后方募兵,要置办这么多人所需的装备,将其训练成军,所需的费用也会让大明难以承受。
    又过了许久,战俘的队伍终于走完,官道也逐步恢复了正常通行。
    王承恩精神恍惚地回到车上,心里翻来覆去都是一个念头:难道我大明真的气数已尽,要被这海汉彻底取代了?
    他在崇祯帝身边侍奉了几十年,心里一直将大明视作唯一正统,海汉强则强矣,终究只是蛮夷,不可能取代大明。
    但这趟南下,所见所闻却是打破了他心中的诸多固有认知,甚至是对大明皇权的信仰,似乎也开始出现了动摇。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