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 第219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形势紧迫,留给我们备战的时间已不多了,所以从当下开始,戴家庄上下全部进入紧急状态,由老三和元掌柜一同指挥备战事宜。”
    戴英达简明扼要地给当下的局面定了调,正式将武装力量的指挥权交给这二人。他并没有试图把这份特权攥在自己手上,因为他也知道那样做只会让备战的效果适得其反。
    戴英达转头对元涛道:“元掌柜,关于对手火枪队的情况,成业有一些消息,或许能够帮上忙,不如我们一起听一听。”
    “哦?那就请杨老板指教了!”元涛虽然不知道杨成业的消息从何而来,但关于对手的情报信息自然是掌握得越多越好。
    杨成业应道:“指教万万不敢当,在下能得到这些消息,是因为以前跟山陕盐商中专司训练指挥火枪队的卢康泰有私交,他偶尔会谈及这方面的事情。”
    元涛道:“卢康泰对此竟然毫不避讳?那想必他是觉得杨老板对这武斗之事全然不懂了。”
    杨成业苦笑道:“正是如此。因为在下对此是门外汉,他若是加入一些吹嘘夸大的成分,在下也无法分辨真伪。所以一直以来只是将此作为笑谈,并未向戴爷提及此事,以免伤了自家的士气。”
    元涛道:“杨老板但说无妨,是真是假,我自有分辨之法。”
    海汉去年年底派了精锐部队来扬州行动,而当时的对手便是卢康泰。对于其手下火枪队的实力,海汉方面其实早就有了评估,杨成业提供的消息是真是假,有多大的可信度,元涛相信只要对照自家所做的评估就不难分辨出来。
    杨成业见戴英达朝自己微微点头示意,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把尚还记得的部分告知各位……”
    卢康泰以前谈及相关话题,其实多数时候都有向杨成业炫耀武力的意图,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杨成业对徽籍盐商的信心,从而将他慢慢拉入到山陕盐商的阵营中来。但偏偏杨成业对这个领域全无兴趣,多数时候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并没有把卢康泰的炫耀太当回事。
    不过听的次数多了,杨成业对卢康泰反复提及多次的某些信息还是有了一定的印象。比如卢康泰提到过之前为他们训练火枪手的是来自西班牙的教官,而他们的火枪也都是自海外采购而来,光这两条徽籍盐商无法复制的渠道,就足以在战斗力方面甩开竞争对手老远了。
    徽籍盐商手下虽然也曾训练过一些火枪手,但他们的战术是来自明军的退伍老兵,而火枪的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武器制式根本无法做到统一,这样拼拼凑凑起来的队伍,对上卢康泰的火枪队当然毫不占优。
    关于这些信息,元涛倒是已经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手的武器来源,已经在攻破平户之后得到了验证,的确是平户藩的兵工作坊所产。而且根据在平户所查获的销售记录,山陕盐商在今年年初还花费重金再次采购了一批火枪,很显然便是用来重建火枪队了。单就杨成业提及的部分来说,的确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海汉已经基本了解的信息,那倒是说不上有什么大的帮助,不过杨成业见众人都听得认真,便又提到了其他事情。
    卢康泰对于西班牙人所传授的战术似乎并不满意,认为其太过死板,所以后来又从平户藩引入了军训教官。虽然平户的火枪兵战术同样是源自西班牙,但却已经经过了平户藩的改进,更切合东亚地区火枪兵对阵其他兵种时的状况。
    关于这一点,倒的确是元涛在此之前未曾掌握的,立刻便追问了下去。但这一追问又问到了杨成业的知识盲区,他可不知道平户藩的火枪战术跟西班牙人的火枪战术到底有什么区别,仅仅只是能提供这个信息罢了。
    见戴家三人明显对此有些失望,元涛安慰道:“无妨,既然有了这个消息,我便设法联系舟山,看看曾经与平户藩火枪兵对垒过的军官们能给我们提供点什么帮助。”
    戴成荣道:“此时再派人往返舟山,路上也得好几天,万一对手提前发动,我们岂不是白白吃了亏。”
    元涛笑道:“我海汉国有千里传讯之术,无需派人来回舟山,快的话,今天之内便可收到回复。”
    “千里传讯!我本以为这只是民间传说,当不真的,想不到贵国是真有这种法术!”戴成荣毕竟年轻,听到元涛的答复之后,脸上的惊讶之色完全掩饰不住。
    “这可不是什么法术!”元涛肃然道:“我们海汉国将其称之为——科学。”
    事实上元涛也并不懂得无线电的原理,但他好歹在得到提拔过程中进修过好几次,不会像无知平民那么浅薄。类似无线电这种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科技,在海汉通通都是被规划为“科学”的范畴。能够有资格学习“科学”的,大多都是在海汉国内经过层层筛选,天资聪颖的年轻人,像元涛这种已经快到而立之年的中年人显然不在其中。
    戴英达叹道:“想必像元掌柜这样能掌握科学的人,日后在海汉国肯定是能平步青云了。”
    元涛老脸一红,又不能向他们解释这次来扬州操作无线电的并非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当下只能先囫囵跳过了这个问题。
    至于对方的火枪手编制构成,驻扎地点这些真正关键的信息,杨成业就一无所知了,想来卢康泰也不会狂妄到把这种关键信息告诉他。如此算下来,杨成业所提供的几点信息中,也就只有最后一项稍具价值。
    但元涛并没有当场点评这几条信息的价值,只是认真谢过了杨成业的支持。他虽然对这次带来扬州的人马很有信心,但如果能更好地得到徽籍盐商的支持和配合,那显然还可以大大增加胜算。所以该有的人情世故,他还是得尽量照顾周全。
    元涛为戴家庄制定的备战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防御工事的增加和巩固,依靠现有的工事只能大致守住朝向北边的戴家庄大门,如果对手分兵攻击其他进出庄子的通道,极有可能会突破这些防守力度不够的地方。
    所以元涛一方面要对现有的防御工事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增加鹿砦拒马等制作成本低、工期短、部署快的轻型工事,并且在庄子里的交通节点部署街垒,万一外围防线失守,还可以退守内线狙击对手。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延缓对手的进攻节奏,在金盾这边弹药和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对手进攻速度越慢,守方应对起来就越是从容。
    第二部分是对武装人员的重新分配。元涛并不指望戴家庄交给自己指挥的人手都具备使用火枪进行战斗的能力,也不太可能在短短数日内就教会他们海汉所使用的火枪战术。元涛只希望这些人能在战时做到百分百地服从指挥,不要自乱阵脚就行了。
    说起来这要求似乎有点低,但他知道这七大姓的精英接下来都要远赴舟山受训,而留在戴家庄与金盾共克时艰的这些人,实力应该都不会强到哪里去。如何能用好这批人,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作用,也需要元涛花不少心思了。
    第三部分是对保护对象的安排。按照双方在舟山谈定的合作内容,金盾的保护对象包括了七大姓的主要成员,但如果要分散到各处庄园去分头保护这些目标人物,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所以元涛建议,尽快将七大姓的首脑人物迁到戴家庄,集中进行保护。而根据杨成业所获的信息,对手很可能会在十天之后就发动攻势了,这段时间委屈这些富商在戴家庄避避风头,应该也不会太为难他们。
    当然了,要让这些人长期寄居在戴家庄也不太现实,所以他们只能希望杨成业的情报是准确的,这样徽籍盐商才有望能在近期化解来自对手的最大威胁。
    戴英达对元涛的意见给予了完全的支持,现在徽籍盐商既然已经上了赌桌,那就只能把筹码下在海汉这边了。退一万步说,要是金盾到时候也扛不下来,那舟山当局应该也不会袖手旁观,至少找的这个靠山是比较稳了。
    “我这便派人通知各家家主,尽快迁来戴家庄,让他们把家人都先遣散到外地,等此事平息之后再返回扬州。”戴英达立刻便做出了决定,配合元涛的建议。
    “要是各位觉得不太放心,大可把家人都送往舟山暂住一段时间,在那里能得到百分百的保护,无需再担心安全问题。”元涛索性给了一个更大胆的建议。至于由此所将产生的费用,元涛没有提及,他相信对于这些富有的盐商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这个建议显然更具吸引力,毕竟那里可是海汉人的地盘,施行的是海汉的法规,外国人一般都不敢在当地惹是生非。
    “那我会把这个选项也告知各家,由他们自行决定。”戴英达依然是给予了完全的配合。
    这几项备战工作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元涛说完之后,众人又简单磋商了一下细节问题,便各自散忙自己的事情了。只有戴成荣没走,他很快就要带队去舟山了,在本地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不过他倒是很想在离开之前跟着元涛,看他是如何统筹部署戴家庄的防务。
    元涛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点对点衔接。他手下的两名头目与戴英达这边负责调遣工匠和筹备材料的工头衔接,另外两名头目则是与戴英凡手下的带队的人衔接。这样一来,每项工作都有责任人,他只需要过问进度,具体问题再与戴家兄弟进行磋商就是了,并不需要事事都由他亲历亲为。
    “元掌柜统筹有度,在下受教了!”看完元涛部署工作,戴成荣觉得自己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元涛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在外面干的活多了,熟能生巧而已。等小少爷去到舟山,应该也会学习与统筹指挥相关的内容。”
    戴成荣问道:“那这些学问,算是元掌柜先前所提到的‘科学’吗?”
    元涛皱了皱眉头,不太确定地应道:“这个……应该不算吧?”
    他心道这些工作方法并不稀奇,海汉官员无论文武,大多会在晋升时接受相关的培训,根本就没什么门槛,跟那些需要对学员进行筛选的艰深“科学”着实不一样。
    戴成荣听了之后微微有些失望,在他看来若是能在舟山学得一两项“科学”回来,那或许今后会让戴家的实力得到全新的提升。
    年轻人城府不深,脸上藏不住事,元涛一看便猜到几分戴成荣的想法,当下便劝道:“小少爷,要想学我海汉科学,那也不是全无机会,只是这等高深学术,并非人人学得,学员另有选拔条件,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戴成荣听元涛说尚有机会,连忙追问道:“不知是何种选拔条件?”
    元涛笑道:“首先,你得加入海汉国籍,不是我海汉国民,一切休谈。小少爷,你有这么大的决心吗?”
    “啊?”戴成荣听到这个条件,的确是有些意外。
    他原本想的是海汉可能会设下种种考核条件,就如同大明考科举一样,层层选拔人才,最后挑选出来的少数聪明人才有资格修习“科学”,但没想到这首要条件竟然是国籍,这的确是要劝退很多人了。
    不过戴成荣也算是敢想敢干的人,却并未就此打了退堂鼓,而是继续问道:“那我若是真入了海汉国籍,又当如何?”
    元涛见他问得认真,但这却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只能先搪塞道:“这事三两句话说不明白,等你去到舟山之后,可以去民政部门打听打听。”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