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 123.第123章 大本营的准备工作
考察队员们在下船之后被人群簇拥着回到一号基地,在简短的欢迎餐会之后,已经疲惫不堪的队员们便各自回到营房中休息。在执委会得知考察队是连续航行了二十多个小时赶回来的情况之后,队员们被允许先补上几个小时的瞌睡,等晚上养好精神再进行这次考察的汇报。当然,在此之前考察队已经将制作出的港区图和航线海图交给了执委会,以便让他们协同有关部门立刻开始准备工作,类似港区建设这种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要做规划和设计施工方案,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弄好的事情。
在考察队出行的这九天当中,相关部门也并没有闲下来,整个穿越集团为海外开矿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天也没有停下过。
首当其冲的便是冶金车间,他们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生铁冶炼任务之外,同时还承担了金属加工的工作。海外开矿将会需要大量的铁制工具,整个车间在这些天里一直在不停生产各种锹、锄、锤等工具。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数量供应给开矿行动,穿越集团甚至暂停了对黎区及崖州的铁器输出。
第二台蒸汽机也已经进入了装配调试阶段。有了第一台试验机的制造和使用经验,第二台的蒸汽机在制造过程中便做了大量的技术改进,技术小组希望这一台蒸汽机能够在实际使用中达到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的水平。这个要求看起来似乎很低,但考虑到目前的生产工艺水平和加工精度,技术小组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实属不易。只有等到大型的电传动机加设备安装到位之后,让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得到质的提升,蒸汽机的实际使用效能才会有大的飞跃。至于说很多穿越众翘首以待的蒸汽火车和蒸汽帆船,恐怕还得等到穿越集团开始拥有大规模冶炼钢铁的能力才行。
除了生产工具之外,武器生产也是这段时间的重点项目。目前27式火绳枪经过前期的反复试用和改进之后,已经开始定型量产,当然这种所谓的量产也只是相对于目前这个时代的生产效率而言,以穿越集团现在的产能,全力开动也只能达到每月120到150支的水平而已。技术上更为先进的燧发枪也已经试制出了样品,制造中的难点仍然是卡在了材料上,想要增大枪械的威力,目前的生铁枪管已经没有多大的潜力可挖,必须要使用更为坚实的钢铁才能满足要求,而现在穿越集团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钢铁储备来供给给军工部门进行大规模生产。
在火炮方面,6磅陆军炮已经基本定型,海炮也开始装船进行海上试炮。值得一提的是在化工部试制火柴的过程中,已经顺带着造出了火炮进化所需要的氯酸钾,这可是制作火炮拉火管的重要的材料,军警部等这东西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有了拉火管之后,火炮发射就再也不需要用引火药和明火了,这不但大大增加了发射时炮组人员的安全性,同时也解决了阴雨天火炮发射成功率较低的难题。
对于海外分矿所需的武装防卫力量究竟需要有多强,是否需要大规模地装备火器,执委会和军警部都召开过多次的讨论会,但一直都没有最终结论。这一方面是因为最终的港区选址没有确定下来,无法测算出防御所需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穿越众内部对于应该在海外基地建立什么样的武装力量结构还在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目前的归化民士兵受训时间还很有限,不管是技战术水平还是思想改造工作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不适合大量派往海外驻扎。即便是当地需要一定数量的治安维持部队,归化民武装人员的数量也不宜超过穿越众太多。
而军警部的意见却是应该主要以归化民士兵来构成驻外武装力量的主体,而穿越众只派出少量的指挥人员即可。至于火器的配置,军警部认为在目前既然已经在新兵营中开始了火绳枪和炮手的训练,那就应该尽早让这些人投入到实战当中,越早掌握火器时代的战斗技巧就越好。当然驻扎在鸿基煤矿也未必能遇到什么战斗,但这种海外驻扎的经历对于士兵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磨练。
事实上军警部可不是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在得到了执委会的首肯之后,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考察队出发前就已经展开了。第二批归化民军警学员共计110人已经在半月前就入驻新兵营,这些人和第一批学员一样,征召对象也是主要来自于执委会下辖的三个公社。他们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之后,充实到本地的治安防卫力量中,以补充抽调武装人员到海外驻扎所造成的人力缺口。
而第一批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月训练时间的本土保安和士兵,将会抽调出一部分远赴海外驻扎。这些驻外人员除了薪酬待遇会得到上浮之外,他们在完成海外服役期之后就将会获得升迁的机会,未来归化民部队的第一批基层军官极有可能就在这批人中间了。穿越集团将建立海外基地的消息已经半公开,而外派人员的基本待遇也在私底下传开了,对于这种机会,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根据军警部作的内部调查,目前归化民士兵的报名积极性都非常高,毕竟双倍薪金和提前升迁的诱惑力还是相当大的。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四十多名十六岁以下的本地少年被选拔进了新成立的童军营,这些少年都是被宁崎主管的文教系统推荐过来的。相关部门的选择标准非常的简单粗暴,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进展缓慢、喜欢闹事有暴力倾向,统统都是入选童军营的理由。这些熊孩子将会在童军营里接受半军事化的训练生活直到十六岁为止,届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将会加入军警系统服役。
关于执委会目前最为迫切的运力问题,似乎也已经看到了希望的的曙光。就在考察队返回的前一天,独自去琼州府城探听情况的何夕已经搭着“安富行”的船返回了胜利港,而与他一起返回的还有一艘四百料福船和四十七名拖家带口的水手。
依靠着“安富行”的介绍,何夕在琼州府城期间结识了不少往返于琼雷两地之间的海商,很幸运地便遇到了一个准备卖掉船回北方的商人,最后作价八百两买下了这艘状况还算不错的海船,并且在琼州府城招募了一群贫困潦倒的水手一起带了回来。至于海船的卖家倒是还有一些,只是这些出售中的船吨位太小,并不符合执委会对这条航线所提出的能够多拉快跑的要求。
不过这也没难倒何夕,他很快就想到了折衷的法子。何夕以每月二百两银的价格,在市面上寻找愿意接受雇佣的大型商船。这个价格立刻便在海商中引起了反响,很快就有好几家海商主动与何夕联系,商谈雇佣的事宜。对这些精明的海商来说,与其把船作价卖给这个财大气粗的“海汉人”,倒不如长期将船租给他的获益更大。于是何夕在回来之前就已经谈妥了三艘大船的租赁事宜,只是这几艘船当时都并非空载,必须还得跑一趟琼州海峡对面的徐闻,才能到胜利港听从调遣。当然,在船只租赁期间,船上所有水手和船工的饷钱、开销,也将一并由穿越集团这边负担。
除此之外,何夕还在琼州府唯一的一家造船厂下了两艘四百料福船的订单,共计二千二百两白银,不过目前只给了六百两的定金,至于交船期就恐怕需要等到年底了。当然这笔钱何夕也不会白白地付出,他在船厂靠着开出三倍工钱的条件,很快说服了几个资历丰富的老船匠跟着自己南下,以极小的代价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挖角。
这些开销看似不少,但执委会倒是并不担心会给财政造成多大的负担。上次“安富行”拿去的几套玻璃文具样品,在琼州总行展出的当天就被各路权贵们抢购一空,而且据说至少有两套都已经送进了知府大人的官邸之中,引起市面上的流行风潮只是时间问题了。这次送何夕回胜利港的时候,“安富行”的张掌柜便立刻开口定了整整两百套,并且表示“安富行”与海汉之间可以全面使用“流通券”进行账目结算。这就是说今后琼州府城或者其他地方的“安富行”,都可以用流通券直接购买商品了。当然,这种待遇也是建立在施耐德承诺对“安富行”采取无限兑换政策的基础之上——安富行无论何时,都可以在胜利港不受任何限制地用流通券兑换到足额白银。
商业部很有信心,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产品工艺的快速进步,哪怕就仅仅是玻璃制品这一项外贸收入,就足以抵销掉目前商业上包括原材料购买在内的所有支出,实现贸易顺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