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93章 最终的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说早年的时候,孙权让陆逊镇守武昌,包括豫章郡以西的一半国土,都交到陆逊手里。
    甚至还把自己的印章给陆逊留了一个,让他可以代自己行事。
    而孙权从建业发往蜀地的信件,也往往先让陆逊过目,看看有何不妥。
    可以说,在与吴国太子同守武昌的这段时间,陆逊达到了孙权信任的顶峰,同时也是权势的顶峰。
    但在太子孙登去了建业后,这种情况就急转而下。
    或许是太子不在武昌,所以孙权对陆逊有些不放心。
    也或许是吕壹的馋言真的有用。
    反正根据大汉从各个渠道所收集的情报上看,这些年来,虽然孙权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表示。
    也不知道有没有收回自己留在陆逊那里的印章。
    但种种迹象表明,孙权确实已经对陆逊渐失信任。
    已经布局东吴有十余载的冯都护,自然是是知道到这一点。
    所以,如果陆逊敢私自派出密使,就相当于是把生死把柄送到大汉手上。
    以陆逊的为人,当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才对。
    冯都护在一瞬间,就已经闪过无数念头,他开口问道:
    “敢问皇后,这吴国密使,是何人派出?又是为了何事?”
    皇后略有古怪地看了一眼冯都护:
    “吴国密使,自然是孙权派出。”
    “那怎么会是从荆州出发?”
    “此吴国之事,未敢轻言,此所以吾前来见中都护尔。”
    皇后摇头,同时拿出一封信:
    “至于所为何事,中都护不若先看完这封信,吾再与中都护细说。”
    冯都护更奇怪了,他从皇后手里接过信一看,嘴里不禁发出“咦”地一声:
    “陆逊怎么会给我来信?”
    此话一出,左右夫人皆是下意识地转目看来。
    冯都护一边抽出信纸,一边在心里滴咕:
    莫不成当真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历史出了这么大的偏差,导致陆逊想要做大汉忠臣?
    这信的开头,极为客气:“大汉右骠骑将军,冯中都护勋鉴”。
    “中都护文传天下,武震华夏,世无不闻,名何巍巍!逊虽处东南之隅,亦如雷贯耳,心久仰之。”
    “中都护甫一出山,便计定南蛮,初出祁山,就大破张郃……”
    信中开头,言辞卑谦,接着便是历数冯都护这些年所取得的功业,极尽赞美之语。
    虽然明知这是陆逊的刻意讨好,但冯都护脸皮有些发热的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心里确实有些飘飘然。
    毕竟陆逊所说的这些,可都算是事实。
    更重要的,这可是陆逊。
    三国时期的书生名将陆逊。
    看完信以后,冯都护抬起头,嘴角已经是不由自主地露出笑意。
    他看向皇后:
    “皇后可知,陆逊在信中说了什么?”
    “这是吴国上大将军亲自写给我大汉右骠骑将军的信,吾岂敢私自观之?”
    冯都护把信示给皇后与左右夫人,笑曰:
    “陆逊年纪亦有六十了吧?这信中言辞,也太过自贬身价了。”
    “没有六十,但也差不多了。”
    皇后看完,脸上亦是露出惊讶之色,然后似是想到了什么,笑着摇了摇头:
    “陆逊此举,虽说是有些自贬,但以中都护的身份,未必当不起这些言语。”
    倒是左夫人,看完信后,脸上却是有些冷峻:
    “陆逊这个信,倒是让妾想起了一事。”
    右夫人接口道:“可是当年荆州之事?”
    左夫人眼中冷光一闪,没有言语。
    但她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年陆逊与吕蒙合谋荆州,吕蒙装病,陆逊则是写信麻痹关老君侯,其言极尽谦卑。
    关老君侯最终中计,以为陆逊不足虑,把防备东吴的后方兵力调去了襄樊前线。
    后面的事情,世所周知,不须多言。
    “现在谁不知陆逊乃是吴国最知兵势之人,他此番写这个信,依吾看来,怕是要带了几分真心。”
    皇后却是不同意左夫人之言,脸上带着澹澹的笑容:
    “依我看,他此举,更像是以己度人,生怕大汉像他们吴国那般,想要趁着吴魏相争,背弃盟约,从中取利。”
    听到这个话,冯都护不禁瞄了一眼皇后。
    你不是吗?
    这一次相约与吴国一齐出兵,共伐魏贼。
    前面又是让魏延在河东大规模调兵遣将,临近约定时间了,又是调动禁军进入河东。
    动静闹得那个大,让冯都护这等领兵多年的老将,都以为这是皇家铁了心让魏延来个微操。
    谁料到开打这么久了,魏延竟是领着大军在高都关口下安寨扎营,每天只让工程营往山上扔石头。
    关口上的魏军有多少伤亡冯都护不知道,但汉军的伤亡,基本也就不足百人。
    说伤亡也不对,应该是只伤不亡。
    大半是因为各种原因自己弄的跌打伤之类,还有就是禁军在河东跑马不小心从马上掉落的。至于另一小半,则是军中有人生了病。
    所以说,这不是明摆着磨洋工坑人家孙十万?
    不过天道好轮回,孙吴现在的处境,完全是咎由自取,似看苍天饶过谁?
    这些话,冯都护自然不敢当着皇后的面说出来。
    毕竟这个事情吧,皇家未必没有别的意图在里面。
    反正不好说。
    冯都护摸了摸下巴:
    “所以说,陆逊派出密使,其意实是想要催促我们加大出兵力度?”
    右夫人若有所思地点头:“应该有这个意思……”
    左夫人却是冷哼一声:
    “凭这么一封信,就想让大汉左右骠骑两位将军一齐出动?这陆逊好大的面子!”
    陆逊来信,可不是仅仅是为了赞美冯中都护,而是还提了一个要求:
    请求冯中都护领兵出武关,威逼宛城。
    知道陆逊算是关家的仇人之一,皇后倒也没有不介意左夫人有些激烈的言语。
    她只是看向冯中都护:
    “我打算答应陆逊的请求,请中都护领军前往武关一行。”
    右夫人有些不明所以:“为什么?”
    冯都护没有开口,他有些意外看了一眼皇后。
    左夫人大皱眉头。
    右夫人看着皇后,似乎在等皇后的解释。
    “因为吴国密使还带来了孙权的信,在信里他答应了一件事情。”
    看着屋里的几个人,皇后缓缓地说道:
    “孙权打算把幽州之地,划给大汉,只求中都护能领军出武关。”
    “嘶!”
    冯都护瞪大了眼。
    “此话当真?”
    “这等大事,岂敢妄言?”
    当年汉吴约定平分天下,雍、凉、并、冀、兖归于大汉。
    而并冀同属河北之地的幽州,吴国则是一定要拿在手里。
    此时听到皇后之言,右夫人喃喃地说道:
    “如此说来,阿郎领军走武关一趟,就值一个州?吴国图个什么?”
    皇后吐出一口气,点头道:
    “对啊,吴人所图,吾与陛下昨夜商量了一夜,这才略有眉目,但仍不敢确定,所以这才是我今日过来,想要与中都护商量的事情。”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是啊,陆逊这么放低身段,吴人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必然是有所图谋,而且肯定是图谋甚大。
    冯都护只觉得这个事情里有哪里不对,但一时间又想不出来:
    “皇后请试言之。”
    “以中都护之威名,若是在这个时候,领军出武关,想必宛城的魏贼……”
    “襄阳!”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具有军事天赋的左夫人就惊呼出声,“陆逊这是打算拿下襄阳!”
    皇后用力地一拍桉几,转头看向左夫人。
    目光里,竟是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语气里带着赞赏:
    “没错!吾亦是这么想的,陆逊此举,必然是想要用借用中都护的威名,调动宛城的魏军。”
    “如此一来,魏贼就不得不削弱襄阳的防守,到时他自可伺机袭取襄阳。”
    陆逊一直不露头,若是冯都护亲自领军出武关,宛城的魏贼必然是要重西而轻南。
    再加上南边柤中战事未停,吸引了荆州魏军的大部分注意力。
    更别说还有东南边的孙权亲领大军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陆逊出其不意地领兵袭取襄阳,确实有极大的概率能把襄阳拿到手里。
    “只能说是不愧是陆逊吗?”
    冯都护深吸了一口气,脸上忍不住地露出震惊之色。
    虽然不知道东南的江淮一带战事如何,但冯都护凭直觉,恐怕襄阳才是吴国这一战的最终目的。
    “如此说来,吴国这一次,竟是以整个东南江淮战事作为羊攻?”
    好大的手笔!
    “拿一州换一城?”
    好大的气魄!
    推算出了吴人的打算,皇后反而是看得开一些:
    “事到如今,以天下之势,就算吴人不想换,怕也是由不得他们了。”
    两国定盟时,吴国的国力看起来要比大汉还要强一些。
    所以按那时的情况来说,若是汉国能北伐成功,吴国没道理不成功。
    汉国若是能还于旧都,取得关中,那么正常情况下,吴国自当也能饮马大河边上。
    若是汉国进一步取了河北,那么吴国想必也已经把中原全部囊括其中。
    到时候以兖州换幽州,没什么不对。
    只是谁又能料到,天下会成今日之势?
    汉国已经准备攻取河北了,吴国仍是未有丝毫寸进。
    到时候拿什么去换幽州?
    空口白牙说这是当初约定好的?
    就算汉国再怎么守信用,吴国也得有能力派人去接收才行。
    “说得倒也是,说不得,这是吴国最后一博罢了。”
    “他们的打算,想来就是以后就算不能进军中原,也能据江而守,故而这襄阳,他们志在必得。”
    大汉见识最广,同时也是最顶尖的三个女子聚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推算出了吴国可能存在的打算。
    虽然不能确定完全正确,但至少大方向应当是大差不差。
    最后皇后看向冯都护:
    “所以中都护以为,要不要带兵去武关走一趟?”
    冯都护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说道:
    “皇后且容臣想一想。”
    事关汉魏吴三国将来的局势变化,确实是有仔细衡量一番。
    “总觉得吴国是要占了大汉的便宜。”
    左夫人有些意不平,“他们让出一个本来就拿不到的幽州,却让大汉出人出力,帮他们拿到襄阳重地。”
    “话倒是不能这么说,”皇后不太同意地摇摇头,“大义名分,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答应了把幽州分给吴国,当时可是祭之皇天后地,广告天下的。”
    大汉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占了最大的主动权。
    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堂堂正正走下去,就足矣。
    没有必要学吴人,平白担上背信弃义之名,让世人诟之。
    “而且襄阳之地,我们也不好拿。”
    武关与襄阳之间,终究还是隔了一个宛城。
    若是以后大汉出兵,夺取宛城,那么吴人必然也会趁机取下襄阳。
    冯都护终是叹息一声:
    “但若是如此,让吴人取了襄阳,那么大汉以后只怕就不能走宛城取许昌了。”
    毕竟宛城可是处于平原之地,无险可守。
    若不然,曹操也不至于在认定关老君侯要攻克襄樊之后,要被吓得几欲迁都。
    以后大汉要是想经宛城攻许昌,就相当于把大军后侧再一次暴露在吴军面前。
    谁知道到那个时候,吴人会不会忍不住再来一次背刺?
    “欲取宛城,则得同时控制襄阳,襄阳不守,宛城亦难安。”
    皇后听到冯都护有欲从武关攻取许昌之意,眼中一亮,但很快也跟着叹息:
    “世间岂有鱼与熊掌兼得之事?”
    冯都护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左右夫人。
    谁说没有?
    我不就是兼得了?
    “这么说来,吴人之谋,未必不是故意如此,逼得我们少了一条灭魏之路。”
    右夫人不太懂军事,但懂人心。
    她略一思索,便又猜出了吴国一定要夺取襄阳的另一个可能潜在的意图。
    不能走南边,那就只能走北边。
    这么一来,不但留给吴国的时间就更多了,而且选择也更多了。
    控死了大汉从南边灭亡魏国的道路,而若是大汉取了河北,从北渡河南下的时候,吴国说不得还能趁机从南边占些便宜。
    “说得倒也有理。”皇后点了点头,“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她看向冯都护:
    “吴国密使一直在等消息,时间不多,中都护还是要及早下决定才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