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第六十四章.七皇子朱和坚.

    赵俊臣来到午门后,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德庆皇帝的觐见准许。

    然而,在一个小宦官的带领下,赵俊臣却发现自己所去的位置既不是养心殿,也不是御书房,而是皇宫更深处。

    这个发现,让赵俊臣不由心中暗暗惊疑,眼看已是快要到后宫了,赵俊臣拉住前面带路的小宦官,问道:“这位公公,咱们这是要去哪里?陛下不在御书房和养心殿?”

    那小宦官恭敬的答道:“回尚书大人的话,陛下正在皇子书堂考校诸位皇子的学问呢,听说您来觐见后,就让咱家把您领到皇子学堂觐见。”

    听小宦官这么说,赵俊臣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在前世,受那些不靠谱的电视小说的影响,赵俊臣初时还以为像他这样的宠臣,会在帝王身边时时伴驾,甚至可以出入宫闱禁地。

    但经过这些日子与德庆皇帝的接触,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德庆皇帝虽不是一位勤政帝王,但批复政务依然耗去了他大量时间,除此之外,又要应付后宫嫔妃,又有诸般杂事需要处理,再加上德庆皇帝自己的事情喜好,如此一来,即使是赵俊臣这样的宠臣,又有多少空闲时间可以伴驾?

    事实上,所谓“宠臣”,也不过觐见皇帝时方便一些,被皇帝召见的多一些,皇帝无聊时会被首先想起来,仅此而已。自回京之后,赵俊臣与德庆皇帝见面的机会,实际上并不比那些内阁重臣们多多少。

    至于出入宫闱禁地,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次得到德庆皇帝准许,在皇子书堂觐见,已是赵俊臣最深入皇宫的一次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又问道:“这位公公,不知陛下在考校哪几位皇子的学问?”

    那小宦官答道:“回尚书大人的话,在京的几位皇子都在。”

    赵俊臣眉头微皱,继续问道:“太子殿下也在?”

    见小宦官点头应是,赵俊臣心中轻轻叹息了一声。

    赵俊臣虽然不怕麻烦,但也不喜欢招惹麻烦,自回京之后,对太子朱和堉一直都是能躲则躲,今天躲不过,怕又是一番争锋相对。

    不过,赵俊臣亦不能违背德庆皇帝的旨意,所以只得跟着小宦官向着皇子书堂走去。

    ………

    “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来到皇子书堂之后,赵俊臣垂首而入,不敢左右打量,只是向着德庆皇帝行礼道。

    德庆皇帝今日心情颇佳,见到赵俊臣后,亦满是温和笑意,说道:“赵爱卿来了?你倒是赶得巧,来朕身边,看看朕的这些皇子学问如何,你是二十九年的状元,学问才华都是有的,倒可以帮着朕评点一番。”

    赵俊臣起身,来到德庆皇帝旁边下首处站定,然后笑道:“陛下谬赞了,诸位皇子继承了陛下血脉,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即使只有陛下十分之一的聪慧与勤奋,才华学问就已是远高于臣了,臣又哪有资格评点?今日有幸在这里觐见陛下,能见识到诸位皇子的风采,能听到诸位皇子的高见,已是臣上世修来的福分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锻炼,在德庆皇帝面前,这些肉麻之言,赵俊臣已是可以面不改色的说出来了。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笑骂道:“你这溜须拍马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就知道说好听话。”

    话虽然这么说,但看德庆皇帝的神色,却是十分受用。

    所以,赵俊臣虽被指责,却也不担心,反而摇头道:“陛下这却是小觑臣了,臣之所言皆是发至肺腑,又何来的溜须拍马?”

    话声刚刚落下,就听到一声熟悉的冷哼声。

    赵俊臣趁机抬头一看,却见皇子书堂内正坐着六位皇子,其中自以太齤子朱和堉为首。此时,朱和堉正冷眼看着赵俊臣,之前的冷哼声,亦是朱和堉所发。

    对于这声冷哼,德庆皇帝好似没听到一般,只是笑着向赵俊臣解释道:“朕正与诸皇子评点古今各朝的利弊之处,诸位皇子各选一朝,太齤子正评点唐朝利弊,诸般论断倒是精辟。”

    说话间,德庆皇帝又向太齤子朱和堉点头道:“太齤子你继续吧。”  顿了顿后,太子朱和堉又说道:“由此可见,为人君者,纳谏、用人、爱惜百姓,可谓是重中之重,说是帝王三要也不为过,只要做好这三点,自可盛世再现,此乃儿臣浅见,还请父皇评断。”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评断,尤其是最后几句,已是有了劝谏的意味,虽说有理,但德庆皇帝却不由眉头微皱。

    不过,这般时候,德庆皇帝也不好摆脸色,只是向其他皇子问道:“太子之言,你们怎么看?”

    面对德庆皇帝的询问,诸皇子皆是唯唯诺诺,或是赞叹太子之言,或是重复太子之评断,却没有一人反驳,更没有一人能提出较为新颖的观点。

    其实,这也正常,明朝时期,皇子们十岁左右封王,二十岁左右就会得到封地,少有例外,看似待遇优厚,但明朝对藩王的限制,也最为严格。待有了封地后,藩王不可离开封地,无诏不得返京,两王不得私见,稍有不对,就会被贬为庶民,敢于参与政事的,少有能落得好下场,唯有怠于酒色的那些荒唐王爷,才会被尊为“贤王”。

    更有甚者,在中都凤阳,有一处监禁之地,专为关押宗室所用,明朝数百年来,那里被圈禁的宗室数量只增不减,到了德庆皇帝时期,那里已是随时都关押着上百位皇室宗亲,其中亦不缺亲王郡王之尊。

    而朱和堉身为太子,在诸皇子眼中就是未来的皇帝,又怎敢轻易反驳?自然是朱和堉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有什么高明见解,也不敢在朱和堉面前显摆,唯恐会引起朱和堉的猜忌。

    见到这般情况,赵俊臣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还真希望能出现一位敢与朱和堉打擂台的皇子,若是那样的话,赵俊臣亦不介意暗中支援一下,可惜这些皇子慑于明朝历代帝王对皇室宗亲的诸般压制,虽然年纪轻轻,却不见有丝毫锐气。

    另一边,德庆皇帝见皇子们如此懦弱,说话间还时不时偷瞄着自己与朱和堉的脸色,亦是有些不快,父亲总是望子成龙,见诸皇子如此不成气候,德庆皇帝自然不会开心。

    当然,若是有皇子一鸣惊人,风头压过了朱和堉,德庆皇帝的心情是开心还是猜忌,就不好说了。

    看了一眼正垂手而立的赵俊臣,德庆皇帝神色一动,突然问道:“赵爱卿,你对太子之言,又有何看法?”

    赵俊臣犹豫了一下后,却摇头道:“回陛下,太子殿下的这番论断,自是极为精辟,那‘纳谏’、‘用人’、‘爱惜百姓’乃是君王三要的论断,更是让臣茅舍顿开,受益匪浅,只不过……”

    说到这里,赵俊臣一幅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

    见赵俊臣这般模样,朱和堉眼神一冷,德庆皇帝却是饶有兴趣,问道:“只不过如何?有话就说,就算说错了什么,朕也不怪罪,不必犹豫。”

    赵俊臣好似被逼不过,又犹豫了片刻,吊足了德庆皇帝的好奇,终于说道:“只不过,太子对唐朝如此推崇,未免有些厚古薄今了,依臣看来,古往今来,最强盛的朝代,莫过于咱们大明朝了,而事易时移,环境不同,我大明也未必处处都要向李唐学习。至于那唐太宗,固然算得上是明君,但若说是圣君,却还差得远。要臣来说,古往今来,能称为‘圣君’的帝王,亦不过三位,而且还皆在我大明朝。”

    听赵俊臣这么说,皇子书堂上,无论德庆皇帝还是诸皇子,皆是一楞。

    要知道,唐朝与唐太宗,经过儒家近千年的诸般渲染,早已成为了历朝历代以及历任帝王的一个标杆,能与之相并肩已是莫大的荣誉,妄言超过,不说叛经离道,但也足以让一些儒生骂人了。

    更何况,明朝这些年来究竟是什么情况,怕是德庆皇帝,也是心中清楚。

    所以,德庆皇帝听赵俊臣此言,以为赵俊臣又在拍马屁,摇头失笑道:“哦?说说你的道理,若是说不出道理来,朕虽说不怪罪,但这般言论传了出去,你怕也要被人笑话。”

    赵俊臣却一脸的坦然,说道:“陛下,臣自然不会妄言,依臣看来,我大明之强盛富裕,却是强于大唐。即无汉唐之和亲,又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能做到这一点的,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除了我大明朝,又有哪个朝代能做到?仅此一点,足以说明我大明之强盛,远强于其他朝代。”

    见赵俊臣竟然真能说出道理,德庆皇帝一愣后,愈加的感兴趣了,点头示意赵俊臣继续说下去。

    赵俊臣有意无意的看了朱和堉一眼后,继续说道:“至于太子殿下把唐太宗视为圣君,更是不可,圣君圣君,既然带个‘圣’字,就必须要完美无瑕才可,唐太宗固然有治国能耐,但要说人品嘛,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抢兄嫂占弟媳,更是逼父退位,五德不全,又如何称的上是一个‘圣’字?要臣来说,太子殿下对其过于推崇,却不是好事,其治国手段学学即可,对其性子作为,却要有所选择。李家后人就是因为过于推崇唐太宗,结果其后百余年之间,妻夺夫位,子夺父位,弟夺兄位,宫廷政变,遍目皆是,政局不稳,亦是李唐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听赵俊臣这么说,朱和堉只觉得要气炸了胸膛,他之前之所以提及唐太宗,就说的是唐太宗的理政治国的手段,但到了赵俊臣嘴里,竟是牵扯到了玄武门之变,好似在这一点上他也要学习唐太宗一般。

    另一边,德庆皇帝却点了点头,看了朱和堉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赵爱卿说的确实有理,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乱了五伦,李唐的皇位更迭,阴谋不断,混乱不堪,未尝没有唐太宗的原因。由此可见,皇家之人,当谨守五德,为世人与后人榜样,只有如此,才可江山稳固,累世长存。”

    听德庆皇帝这么说,诸皇子自然连忙起身称是,朱和堉虽然有心反驳赵俊臣之言,但因为德庆皇帝这一番话,却也错过了时机。

    而德庆皇帝让众人落座之后,又向赵俊臣问道:“既然在你眼中,连唐太宗都算不上圣君,又有何人是圣君?”

    赵俊臣笑着答道:“陛下,正如臣之前所说,古往今来,所谓圣君,不过三位,亦皆在我大明朝,第一位圣君,自然是我朝太祖,其驱走蛮夷,建汉家江山,有‘洪武之治’,文治武功,自可称得上是圣君;第二位圣君,则是先皇,其勤政,前古未有,其爱民,少有人及,拨乱反正,维护大明江山,百姓受惠,亦可称得上是圣君。”

    听赵俊臣这么说,任谁也知道最后一位圣君是谁了。但德庆皇帝还是一副不知道的样子,问道:“哦,太祖和先帝自然称得上是圣君,那第三位圣君又是何人?”

    虽然神色自然,但赵俊臣依然能从德庆皇帝脸上看出一丝期待之色。

    赵俊臣身为百官与百姓眼中的“弄臣”,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让德庆皇帝失望。

    “至于第三位圣君,自然是陛下您了。”赵俊臣说话时一脸的正色,毫不迟疑:“陛下您在位三十余年,中枢政局稳定,君臣和谐,由此而江山稳固,前所未有。正所谓‘宁当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话虽然简陋,但也足以说明百姓的心声,陛下您稳定江山三十余年,毫无混乱,对百姓而言,却是比任何惠民之策都受惠的多,既然如此,陛下您不是圣君,又有何人是圣君?”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德庆皇帝哈哈一笑,连连摆手道:“俊臣你又挑拣好听话说了,朕何德何能,又如何可以与太祖先皇并称圣君?这样的话,下次切不可再说。”

    虽然德庆皇帝拒绝了赵俊臣的圣君赞誉,但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舒畅。

    “这只是臣的真心之言,怎是挑拣好听的说,陛下您又冤枉臣了。”

    赵俊臣说话之间,趁机向着诸皇子看去,不出意料,朱和堉目光冰冷,正恨恨的瞪着他,除此之外,其余皇子,皆是垂首不语,根本不敢参合赵俊臣与朱和堉的明争暗斗。

    而就在赵俊臣准备收回目光的时候,坐在德庆皇帝身后的一位皇子,突然抬头看了赵俊臣一眼,见赵俊臣亦正向他看来,竟是友善一笑,并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又垂下了头,不再有任何表示,好似与其他皇子一般不敢招惹是非。

    见到这位皇子竟是向自己表露善意,赵俊臣不由一愣,向着他细细打量,却见这位皇子面容与朱和堉有着七八分相似,只是相比较朱和堉的刚正,此人的气质要阴柔一些,而且身体单薄,面色苍白,病怏怏的。

    “这个人,应该是朱和堉的同母亲弟,七皇子朱和坚了,听说他体弱多病,虽说早就到了封王离京的日子,但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拖着……”

    这般想着,赵俊臣眼里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

    却说那朱和堉,对德庆皇帝今日的考校早有准备,以唐太宗举例,只是为了劝谏德庆皇帝亲贤臣远小人,本是好意,却没想到赵俊臣突然参与了进来,不仅抢走了风头,不顾廉耻的大拍德庆皇帝马屁,更是利用朱和堉的好意反咬了朱和堉一口。

    想到德庆皇帝之前那意味深长的告诫,显然受了赵俊臣的挑拨,朱和堉就按耐不住心中恨意。

    所以,待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后,朱和堉已是开始了自己的反击,突然开口道:“父皇,赵尚书不愧是状元之才,这番评断,确实引人深思。儿臣看父皇今日兴致颇高,不若趁着兴头,再评点一下历朝历代的贤臣与奸臣如何?”

    听朱和堉这么说,赵俊臣心中一凛,知道朱和堉这是在针对自己了,倒也不畏惧,只是集中精神准备应付。

    然而,德庆皇帝刚准备说些什么,之前曾向赵俊臣表露善意的朱和坚,突然大声咳嗽起来,身体剧烈颤抖着,脸上涌起一层病态的红润。

    见朱和坚这般模样,众人大惊,朱和堉对他这位亲弟弟更是重视异常,再也顾不得其他,连忙来到朱和坚身后,抚拍着朱和坚的背部,同时焦急的大声说道:“御医,快叫御医来。”

    一时间,再也没人顾得上考校学问了,皇子学堂内,乱成了一团。

    混乱之中,赵俊臣紧紧跟在德庆皇帝身边,来到朱和坚的身旁,同样是一脸的担忧之色,只是打量着朱和坚的时候,眼中的神色,满是若有所思。

    联系到之前朱和坚刚刚才向赵俊臣表露善意,他这发病的时间,打断了朱和堉的反击,也太过巧合了。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

    第六十四章 .七皇子朱和坚.

    - 肉肉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