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 56.第56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提到金爱财,金招娣的脸上就露出了深深的恨意。那个曾经的家族败类,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亲情和良知。他不仅对李清歌的父母下手,还差点害死了李清歌。这份仇恨,金招娣从未忘记。
    “这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绝对不能轻饶了他。”金招娣咬牙切齿地说道。
    李清歌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她冷冷地说道:“姑母您放心,虽然念着血缘关系,我不会要他的命。但我会让他生不如死,后悔当初做的那些事情。”
    说完这句话,李清歌转身走向门外。她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坚定和决绝。她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但她也相信,只要有爱在心中,有信念在支撑,她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金招娣看着李清歌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她知道,这个侄女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孤单无助的小女孩了。她现在是一国之君,是万民敬仰的女帝。但她也清楚,无论李清歌的身份如何变化,她对自己的那份亲情和孝心永远不会改变。
    щшш? д n? ¢o
    夜幕降临,老宅里灯火通明。李清歌和金招娣围坐在桌旁,谈论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她们的笑声、泪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感人的画面。在这个夜晚,她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个充满亲情和爱的时光。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歌开始着手处理父母的身后事。她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为父母建造了一座宏伟的皇陵。在皇陵的奠基仪式上,她亲自为父母敬酒、献花,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感激。
    同时,李清歌也没有忘记对金爱财的惩罚。她派人暗中调查了金爱财的罪行,并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在朝堂上,她当众宣布了金爱财的罪行,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金爱财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后,李清歌终于松了一口气。她回到老宅,陪在金招娣的身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宁静和亲情。她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自己的身份如何变化,这份亲情永远是她最宝贵的财富。
    在金招娣的陪伴下,李清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子。她们一起回忆过去、谈论现在、展望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李清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姑母的疼爱和支持。因此,她更加珍惜和姑母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
    终于有一天,金招娣拉着李清歌的手说道:“孩子啊,你已经是一国之君了,不能再这样陪在我身边了。你应该回到你的国家去,去管理你的臣民、去治理你的国家。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你的父母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才能让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
    李清歌闻言,心中一阵酸楚。她知道姑母说得对,但她却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家、舍不得离开这个疼爱自己的姑母。然而,她也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于是,她含泪点了点头说道:“姑母您放心吧,我会回去管理我的国家、治理我的臣民。但我也会经常回来看望您、陪伴您。”
    说完这句话后,李清歌转身离开了老宅。她骑上骏马、带着随从踏上了回京的路途。在路途中,她不断地回头望向那个熟悉的方向、那个充满亲情和爱的老宅。她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自己的身份如何变化,那份对姑母的孝心和爱意永远不会改变。
    聊完了家常琐事,李清歌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苏小梅带着金招娣退下。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每一丝力气都恰到好处,不浪费分毫。金招娣离去时,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李清歌则以一个温柔的微笑回应,那笑容中蕴含着无尽的安慰与力量。
    待二人退出殿外,李清歌站起身,走到铜镜前,仔细打量着自己。她身穿一袭普通的家常服饰,朴素无华,却难掩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她伸出手,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裳,指尖滑过衣物的纹理,仿佛在抚摸岁月的痕迹。随后,她从衣柜中取出一件干净鲜亮的新装,那是一件用上好丝绸制成的衣裳,色泽温润如玉,绣着精致的龙凤图案,象征着她的尊贵身份。
    换上新装后,李清歌的气质更加出众,她站在镜子前,微微侧头,审视着自己的装扮,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她转身走向大殿的门口,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定而自信,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搏上。
    她召见了杨天雄,这位忠诚的大臣一直守候在殿外,等待着她的召见。天雄走进大殿,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回答道:“大炎的生产发展都按照陛下您定的规矩来,井井有条,一天比一天好。等您回朝,肯定能看到新气象。”
    李清歌听了,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那微笑中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她点了点头,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天雄又笑着说:“还有个好消息,挺值得一说的。”
    李清歌好奇地问是什么,天雄便说:“那个制冷厂啊,已经研发出了您一直惦记的冰箱、空调,并且开始生产了。明年夏天,老百姓就能享受到清凉了。”
    李清歌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炎炎夏日中的一抹清凉。她高兴得连连叫好,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她吩咐工厂加速生产,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百姓们用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的场景。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心旷神怡。
    “这冰箱啊,对食物保鲜可是大有好处,不管是个人还是工业,都是个重大的变革。”李清歌感慨地说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空调的好处,那就更不用说了。南方夏天热得跟蒸笼似的,又湿又闷,感觉上的温度比实际天气还要高,空调简直就是救命的神器。”
    她想起了金陵的夏天,那炎热仿佛能融化一切。她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祖母就会用扇子为她扇风,但那微风根本无法驱散酷暑的炎热。现在,她有了能力,她要让百姓们不再受酷暑的折磨。
    “金陵这地方尤其热,以前就是四大火炉之一。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也越来越多,高楼大厦代替了老房子,热岛效应更是严重。”李清歌继续说道,她的声音中透露出对百姓的关怀,“今年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好多百姓都得了热射病,有的甚至丢了性命。所以,普及冰箱、空调,真的是当务之急。”
    天雄听了,深感李清歌的为民之心,他领命后,立刻就下去传达命令,让大炎的工厂都提速生产。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项生产任务,更是李清歌对百姓的承诺。
    这时,苏小梅走了进来,她刚好碰到天雄离开,便走到李清歌跟前,轻声说道:“大长公主已经安顿好了,不过我刚才来的时候,发现有些小人在暗中窥视,恐怕对陛下不利。”
    李清歌听了,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但她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她淡淡地说:“这些小人我早就注意到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他们自己要找死,我也乐意成全他们。”
    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威严与力量却让苏小梅感到一阵心悸。她知道,李清歌从来都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她有着铁一般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手段。
    小梅笑着说:“陛下神功盖世,谁敢来冒犯您呢?”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李清歌的敬仰与信任。
    李清歌听了,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她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身边这些人的支持与信任。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们的忠诚与付出。
    ……
    边境那边,烽火连天,战鼓雷动。乾隆被李清歌的话气得暴跳如雷,他无法接受一个女子竟然敢如此挑衅他的权威。宫廷里,也因此而遭了殃。这几天,养心殿里的宫女太监,因为点小事就被杖责的特别多,还有个小太监被打死了。在皇权之下,生命就像草芥一样脆弱。
    乾隆的愤怒无处发泄,他开始对那些前朝大臣下手。以前,他大多都宽恕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大臣,只要加倍罚金就能免罪。但现在,他把这些大臣当成了靶子,有的被判了极刑,有的被流放到了偏远地方。一时间,朝廷和民间都震动不已,后宫也是人心惶惶。
    最让乾隆生气的是,李清歌无意间透露出来的一句诗句。那天,李清歌到京城后,碰巧遇到了被押赴菜市口行刑的人。她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因为一句诗而遭的祸。那句诗,正是她曾经随口吟诵的一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句诗,原本只是她抒发心中感慨之作,却没想到竟然成了这些人的催命符。乾隆听到这句诗后,更是气得不行。他觉得李清歌这是在嘲笑他,嘲笑他的无能,嘲笑他的失败。
    然而,李清歌却并没有在意乾隆的愤怒。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去做。她不会因为乾隆的愤怒而改变自己的计划,更不会因为他的威胁而屈服。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她站在大殿的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她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挑战等着去克服,但她也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前进的步伐。
    夜已深,月挂中天,银辉洒满寂静的庭院。一阵清风悄然掠过,带着初秋的凉意,穿堂过巷,最终停驻在一扇半掩的窗前。窗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本古旧的书籍,书页随风轻轻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有诗云:“清风它不认识字,为啥胡乱翻书页?”这诗句,便是缘起于这样一个宁静而略带寒意的夜晚。
    写这首诗的,是一位年迈的学者,他披着一件单薄的衣裳,坐在书桌旁,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无奈与感慨。夜风透窗而入,不仅带来了凉爽,也搅乱了他精心整理的书页。他轻轻摇头,苦笑一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于是提笔,将这份感触化作了诗句,留在了纸上。
    然而,当这首诗辗转传入乾隆皇帝的耳中时,其意境却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解读。乾隆,这位大清的君主,坐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手捧诗卷,眉头紧锁。他将“清风”的“清”字,与自己所统治的大清国联系在了一起,认为诗人是在借物喻人,讽刺满清作为外来政权,不懂汉族的学问,如何能治理好中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一时间,宫廷内外,风声鹤唳,又一场因文字而起的腥风血雨悄然酝酿。
    李清歌,一个名字在京城中悄然传开。她并非寻常女子,胆识过人,才情出众。在一次文人雅集中,她听闻了这首诗的遭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慨。她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对这股文字狱的歪风进行讽刺。于是,她大胆地将原句改为“清君不识字,为啥乱盖章”。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指乾隆皇帝本人。在她看来,乾隆不仅审美庸俗,更在国宝书画上随意盖章,破坏了艺术品的原貌,这种行为,无异于对文化的亵渎。
    李清歌的这番改动,很快便在京城中流传开来。那些因文字狱而家破人亡的人,以及那些心怀反清复明梦想的人,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纷纷将这句话当作口号,四处传播,试图借此挑起大炎与大清之间的战争,以期推翻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
    然而,当他们来到李清歌所住的驿馆时,却发现那里已经被白马军守卫得密不透风。驿馆外,甲胄鲜明,刀枪林立,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见状只得悻悻离去,心中暗自咒骂,却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李清歌口中的“老鼠”,正是指的这些人。她深知,自己的一时冲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但她更清楚,自己不能因此而退缩。
    这句话的传播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乾隆皇帝在得知后,更是气得暴跳如雷。他从未想过,竟然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讽刺自己。他怒不可遏,下令彻查此事,誓要将李清歌捉拿归案。
    然而,李清歌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无迹可寻。乾隆皇帝气得在养心殿内摔杯掷盏,乒乒乓乓的声音响彻整个宫殿。李玉总管见状,心中暗自焦急。他知道,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能够平息乾隆的怒火,那就是令妃。
    于是,李玉顶着刺骨的寒风,匆匆赶往延禧宫。他一见到令妃,便急切地说道:“娘娘啊,您快跟我去养心殿吧,皇上气得不行了,只有您能让他消气啊。”令妃闻言,心中不禁有些得意。她知道,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乾隆皇帝对她更是宠爱有加。于是,她乘坐着软轿,来到了养心殿。
    刚踏入东暖阁,令妃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乒乓声响。她心中一惊,低声询问李玉是怎么回事。李玉含糊其辞地说是因为一首诗引起的。令妃一听,心中更加疑惑,急忙跟着李玉进了殿。
    殿内,乾隆皇帝面无表情地坐在御案上,双眼微闭,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怒火。令妃心中一紧,知道事情不妙。但她毕竟是个聪明的女人,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强作镇定地走到乾隆身边。
    乾隆睁开眼,看了令妃一眼,语气冷淡地问道:“你来干什么?”令妃微微一笑,说道:“臣妾好久没见皇上了,想来看看您。”她巧妙地避开了谈论皇帝生气的事情,试图用温柔的话语来安抚乾隆的情绪。
    乾隆听了这话,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他叹了口气,说道:“后宫是不能干政的,但是如果都像你这样柔顺的话,朕又何必这么生气呢?”于是,他便将李清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令妃。
    令妃听了之后,吓得脸色苍白。她觉得李清歌真是太大胆了,竟然敢如此讽刺皇帝。乾隆气得直拍御案,骂李清歌狂妄无礼。令妃心中也暗暗责怪李清歌不懂礼数,违反了三纲五常。但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火上浇油,只能尽力安抚乾隆的情绪。
    她柔声细语地说道:“皇上,您消消气。李清歌她毕竟是个女子,又年轻气盛,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就别跟她一般见识了。臣妾想,她也只是开个玩笑,并没有真的想讽刺您。”
    乾隆听了令妃的话,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一些。他叹了口气,说道:“朕也知道,她可能只是开个玩笑。但是,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让朕无法忍受。朕是大清的皇帝,怎么能让人如此讽刺呢?”
    令妃见状,知道乾隆心中的怒气已经消了大半。她于是趁热打铁,说道:“皇上,您想啊,李清歌她虽然大胆,但毕竟也是个有才华的人。如果您能宽容大度,不跟她计较,那么,她不仅会感激您,还会更加忠诚于您。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乾隆听了令妃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想了想,觉得令妃说得有道理。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朕就听你一次。这次,朕就不跟她计较了。但是,如果她再有下次,朕绝对不会轻饶她!”
    令妃见乾隆终于消了气,心中暗自庆幸。她知道,自己这次又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危机。她微笑着对乾隆说道:“皇上,您消气了就好。臣妾想,李清歌她也会感激您的宽容大度的。”
    乾隆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好了,你也别替她说好话了。朕知道,你一直都很懂事。这次的事情,朕就当作没发生过。但是,你要记住,以后别再让朕听到类似的话了。”
    令妃点了点头,说道:“臣妾记住了。皇上,您也累了,早点休息吧。臣妾告退。”说完,她便行礼告退,离开了养心殿。
    夜已深,月已斜。紫禁城中,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那阵清风,依旧在夜空中穿梭,仿佛在低语着什么。而那句“清君不识字,为啥乱盖章”,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流传了下来。
    夜已深,紫禁城的灯火星星点点,宛如天际的繁星落入凡尘。令妃魏氏,身着华丽的宫装,眉宇间却难掩一丝焦虑,她急忙开口,声音温婉却带着几分急切:“皇上啊,您快消消气,别发这么大的雷霆之怒了!龙体为重,切莫让那无谓的怒火伤了您的身子。”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手中紧握着一卷诗卷,那是李清歌所作,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讽刺与挑衅让他难以平复心中的怒火。他抬头看向令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点了点头,声音低沉:“你说得对,她肯定是嫉妒我,才生出这恨意来。但她竟然敢编排我,实在是可恶至极!”
    令妃见状,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却又忍不住好奇地问道:“这个女子狂妄到这种地步,皇上为什么不干脆杀了她呢?”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解与疑惑,显然对于乾隆的隐忍感到意外。
    乾隆的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他何尝不想杀了那个女子,以泄心头之恨?但大炎的军力日益强盛,与大清已是势均力敌。他若轻易挑起战端,牵连无辜百姓,又怎对得起这江山社稷?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自从她建立大炎以来,军力日益强盛,现在已经可以和我们大清抗衡了。我虽然不怕她,但要是轻易挑起战端,牵连到无辜的百姓,我于心何忍?所以,即使再生气,我也得忍着。”
    令妃听了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她不懂朝政,却也能感受到乾隆的无奈与苦衷。她轻声道:“皇上您真是爱民如子,是位圣君啊!您的明德高照,万民都敬仰您……”
    然而,这话刚出口,乾隆的脸色却骤然一变。他猛地站起身来,怒目圆睁,喝道:“你说什么?再给我说一遍!”
    令妃被吓得愕然失色,惶恐地又说了一遍,但话还没说完,乾隆就一巴掌扇了过去,打得她脂粉纷飞,脸颊红肿。她捂着脸,目瞪口呆地看着乾隆,眼中满是惊恐与不解:“皇上……”
    乾隆冷冷地看着她,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令妃魏氏,你言行无度,已经失去了妃嫔的德行。现在我废你为嫔,闭门思过,没有我的诏令,不许出来。”
    令妃听了这话,如遭雷击,瘫倒在地。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获罪,只感觉心如刀割,泪水夺眶而出:“皇上,臣妾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要受到这样的惩罚?”
    乾隆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怒道:“你说‘明德’,这和大炎女王的年号一样,你分明是有意讥讽我。要不是你侍奉我多年,我早就把你打入冷宫了。”
    令妃泪如雨下,哭诉着自己的无辜:“皇上啊,臣妾真的是冤枉的。我深居宫中,哪里知道什么年号?又怎么敢讥讽皇上您呢?”
    乾隆却不愿再听她的解释,怒喝道:“住口!”随即随手把砚台掷了出去,虽然没砸中令妃,但也吓得她魂飞魄散。他怒斥道:“那个女子辱我至此,我恨不得杀了她。你还敢喊冤,是想忤逆我吗?快回延禧宫思过去!”
    令妃浑身颤抖,想说又不敢说,只能默默地流泪。她被侍从架起,拖出了养心殿。一路上,她遭受了众妃嫔、宫人的嘲笑与冷眼,颜面尽失,心中充满了屈辱与绝望。
    容嬷嬷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坤宁宫告诉皇后。皇后刚醒,看到嬷嬷满脸喜色,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她问道:“嬷嬷,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高兴?”
    嬷嬷笑着回道:“大好事啊!延禧宫的那位遭殃了。”
    皇后闻言一惊,问道:“是令妃吗?”
    嬷嬷笑道:“不是了,现在已经被降为令嫔了。”
    皇后疑惑地问:“怎么又降级了?”
    嬷嬷笑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她因为大炎女王的事情触怒了皇上,在宽慰皇上的时候提到了‘明德’,结果触了皇上的逆鳞,就被贬了。”
    说完,嬷嬷乐得合不拢嘴:“这个女子平时就靠口才得宠,现在聪明反被聪明误,拍马屁没拍成反而被踢了,真是太好笑了!”
    皇后听了也大笑起来,感到非常痛快:“真是痛快!这个贱人终于有今天了!”她想起往日令妃的种种行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恨意。
    嬷嬷也笑着说:“看到她倒霉,我心里也畅快多了。”她顿了顿,又问道:“娘娘,您还记得之前小五被流言所害的事情吗?”
    皇后闻言,脸色一沉,点头道:“当然记得,那件事就是她搞的鬼。”
    嬷嬷冷笑道:“她现在又遭贬谪,真是报应不爽!我们应该好好谢谢大炎女王才是。”
    皇后听了,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虽然恨令嫔,但也不想与大炎女王扯上关系。她沉吟片刻,说道:“嬷嬷,这件事我们就当不知道吧。毕竟,宫中的事情复杂多变,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嬷嬷却忽然正色问道:“娘娘您信命吗?”
    皇后惊讶地看向她,问道:“嬷嬷,你为什么这么问?”
    嬷嬷低声说道:“奴婢觉得大炎女王好像是天生克令嫔的,每次涉及到她的事情,令嫔都会倒霉。就像这次,她原本是想讨好皇上,结果却触了皇上的逆鳞。”
    皇后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有些动摇。她想起之前令嫔因为大炎女王的事情而失宠,现在又因为提到大炎女王的年号而被贬为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寒意。她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魏氏确实因为她两次遭遇不幸,或许她真的是个克星吧。”
    说完,她叹了口气,心中却暗自警惕。在这深宫之中,处处都是陷阱与危机,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与荣耀。而那个大炎女王,虽然与她并无直接瓜葛,但她的存在却仿佛是一个不祥之兆,让皇后心中充满了不安与忧虑。
    容嬷嬷轻声细语,却字字如针,直刺皇后的心田。“那令嫔啊,连大炎女王的面都没见过,就已经从妃子降为嫔两次了。听说几年前,皇上本想大封六宫,有意提拔她为贵妃,可偏偏大炎女王杀了傅恒父子,这事儿就泡汤了。娘娘您想想,要是这两人真见面了,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冰炭不洽,还是暗流涌动?”
    皇后端坐在华丽的凤座上,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那笑容仿佛深秋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凉意。“没见面就已经这么晦气了,连连遭难,要是真见了面,那岂不是要祸及咱们家门?这大炎女王,可真是个不祥之人。”
    容嬷嬷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她低声说道:“娘娘,大炎女王进京可不容易啊,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得早点打算。您想,这大炎女王虽然权势滔天,但在后宫之中,还不是得遵循咱们的规矩?”
    皇后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她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前朝的事情,后宫确实不宜插手。“我虽然也希望魏氏倒霉,但她毕竟是大炎的女王,国事可不是咱们后宫能插嘴的,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容嬷嬷见皇后有所顾虑,便进一步劝说道:“娘娘,要是大炎女王是个男子,当然不能进后宫,但她是个女子,女子们聚在一起,无非就是聊聊衣裳、妆饰、夫婿、子女这些琐事。现在大炎势力正盛,皇上都能容忍她自立为王,统领南方,更何况是咱们闺阁里的闲聊呢?您何不借此机会,探探她的底细?”
    皇后听了嬷嬷的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说得对,以皇上的性子,如果真有办法除掉她,大炎早就不存在了。但现在皇上正在气头上,我要是这时候提起来,恐怕会触怒他。不过,若是以闲聊之名,或许能套出些话来。”
    容嬷嬷笑了笑,那笑容里满是算计。“娘娘您多虑了,令嫔不敢说的话,您可以说啊。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您是皇后,是大清的母仪天下之人。您的话,皇上总会听上几分。”
    皇后沉思了一会儿,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你说得有道理,我身为皇后,身份自然不同一般。这种话除了太后之外,也就只有我能说了。好,就依你的计策,咱们来一场‘闺阁闲聊’。”
    虽然说后宫不能干预国政,但自古以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政治场上虽然是男人们角逐的地方,但夫人们的外交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皇上掌控欲强,监察百官的时候,官宦之间的利益输送往往是通过女眷的手来完成的。
    那些因为丈夫或儿子显贵而获得诰命的夫人们,自然有她们的交际圈子。平时看起来像是闲聚在一起品茗聊天,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带着目的来的。她们或交换情报,或拉拢关系,或暗中较劲,这后宫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无声的较量。
    要说世间最厉害的风啊,不是台风、飓风、龙卷风,而是女子们的枕边风。男人们日夜奔波以求升迁,有时候还不如妻室跟官太太们闲聊几句来得有效。一句不经意的夸赞,或许就能让丈夫在官场上多一份助力;一句巧妙的暗示,或许就能让对手陷入困境。
    皇后作为皇上的正室、六宫之主、大清的女主人,自然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乾隆在前朝治理政事,皇后则可以在后宫施展她的夫人外交手段,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她以温婉的笑容和得体的举止,赢得了众多夫人的敬爱和信任,也为皇上在后宫树立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然而,李清歌这个身份可有点特殊啊。她不仅是大炎的女王,更是乾隆帝的盟友兼对手。她进京跟乾隆会晤,前朝的政治自然是免不了的。但皇后的夫人外交手段或许能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呢,以柔克刚、别开生面。
    这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皇后坐在梳妆台前,容嬷嬷正为她细心地梳理着长发。皇后看着镜中的自己,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嬷嬷,今日我要见见大炎的女王,你替我准备一下。”
    容嬷嬷闻言,手中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娘娘,您真的要见她?这……”
    皇后打断了她的话,“是的,我要见她。我要看看这个能够让皇上都忌惮三分的女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容嬷嬷见状,只好点头应允。她心中虽有疑虑,但也知道皇后的决定不容更改。于是,她精心为皇后挑选了一套华丽的宫装,又为她梳了一个端庄大方的发髻。
    当皇后出现在大殿之上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她身穿金黄色的宫装,头戴凤冠,浑身散发着母仪天下的威严。她缓缓走到李清歌的面前,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大炎女王,久仰大名。今日得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李清歌闻言,也回以一笑。她身穿黑色的女王袍服,头戴王冠,浑身散发着一种冷冽的气息。她看着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皇后娘娘,您也名不虚传。今日能够与您相见,实乃我的荣幸。”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各自落座。皇后看着李清歌,心中暗自思量。这个女人,虽然年轻,但却有着一种不凡的气质。她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人心。她的举止优雅而大方,仿佛天生就是为了站在权力的巅峰而生。
    李清歌也感受到了皇后的打量,但她并未在意。她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也知道皇后心中的顾虑。于是,她主动开口说道:“皇后娘娘,我此次进京,是为了与皇上会晤,共商国事。但我也知道,后宫之中,规矩森严。我若有什么做得不当之处,还望娘娘海涵。”
    皇后闻言,心中暗自点头。这个李清歌,果然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也知道后宫的规矩,所以她主动示好,以求得到皇后的支持。皇后微微一笑,说道:“大炎女王客气了。你既是皇上的盟友,也是我大清的贵宾。在后宫之中,你只需遵循咱们的规矩,便不会有人为难你。”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便各自散去。皇后回到寝宫,心中暗自思量。这个李清歌,虽然年轻,但却有着一种不凡的魄力。她能够在大炎自立为王,统领南方,可见其能力之强。而今日一见,更让皇后对她刮目相看。
    容嬷嬷见皇后沉思,便轻声问道:“娘娘,您觉得这个李清歌如何?”
    皇后闻言,回过神来,她看着容嬷嬷,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个李清歌,是个不简单的女人。她有着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我若想在后宫之中立足,便不能小觑了她。”
    容嬷嬷闻言,心中暗自点头。她知道,皇后已经看穿了李清歌的本质,也知道了她的厉害之处。于是,她低声说道:“娘娘,那咱们该怎么办?难道就任凭她在大清的地盘上嚣张跋扈吗?”
    皇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当然不会。她虽然是大炎的女王,但在大清的地盘上,还是得遵循咱们的规矩。我会想办法,让她知道我的厉害。”
    于是,一场后宫的风云较量,便悄然拉开了序幕。皇后与李清歌,两个同样聪明、同样有魄力的女人,在后宫之中,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她们或明或暗,或软或硬,都在试图让对方屈服于自己的意志之下。
    而这场较量,也最终引来了乾隆帝的注意。他看着这两个女人,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这两个女人都不是简单的角色,她们都有着非凡的智慧和魄力。而他也知道,这场较量,最终的结果,将会影响到大清的未来。
    于是,乾隆帝决定,他要亲自介入这场较量,看看这两个女人,究竟谁能够更胜一筹。而这场较量,也最终成为了一场考验智慧、魄力、心机和手段的较量,让后宫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