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夜天子 - 第75章 这是给朕一个台阶啊
第75章 这是给朕一个台阶啊
被点到名的,乃是六部之中的吏部尚书秦德胜。
大乾六部,吏部地位最高,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尚书,也被称之为“天官”。
在朝中文官之列,可以说秦德胜便是除了左右二相之外,地位最高的官员了。
可在左相吴庸点了秦天官的名后,秦天官却讷讷不敢应声。
朝中谁不知荆州太守张汉卿乃是左相吴庸的得意门生?
若荆州的事情为真,张汉卿自然是万死难辞。
可谁敢当着左相的面说?
秦天官捏着笏板,额头汗便下来了,含糊道:“荆州之事,骇人听闻,不可不重视。但此事是否为真,却还有待商榷,卑职以为当派钦差去往荆州查明情况,是为第一要务。”
这番话,看似摆明了态度,但实际上却是在打太极、踢皮球。
朝中立刻有人喝道:“若此事是真,荆州情况之危急,耽误一日便要死多少人?那无辜百姓的命,拿你秦天官的项上人头来顶么?”
秦德胜当即大怒,猛地回头朝班列后头看去。
还不等他找出刚刚说话的人是谁,又有官员出列道:
“左相,秦天官视百姓如草芥,当为国之奸邪,请左相请示陛下,拿下此獠,以正视听!”
“你……”
一时间,群起而攻讦。
秦德胜气得快吐血,可注意到这些官都是吴党官员,忍着青筋暴跳,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
吴庸看着这朝堂闹剧,扶额轻叹了一声,随后沉声喝道:“肃静。”
一声“肃静”,闹哄哄的朝堂再一次安静了下来,走出班列的官员也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低头看着笏板,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可就在吴庸再开口之前,一名小太监匆匆从殿外进来,在朝堂诸公诧异的目光中,低着头迈着小步子快步从殿旁侧边饶了过去,去了那高台上的屏风后。
屏风后的呼噜声突然停了。
过了片刻,一名太监从屏风后出来,站在殿旁,嗓音尖锐:“陛下有旨,朝会继续,吴相代为决策。”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荆州之案,堪比当年的永安王屠城之案,如此重要的事,这做皇帝的竟只是旁听了一阵,就这样走了?
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年轻官员满脸怒色,咬牙切齿得从牙缝里崩出话来:“哪像人君?”
“噤声!”
身旁年长的同僚连忙投去一个严肃的眼神,出声制止。
相对于百官哗然,吴庸显得淡定从容,作揖一拜:“臣领旨。”
……
养心殿内,安守道被引来此处,在偏殿用茶。
一盏茶还未喝完,五侯千岁便来了,对安守道作揖道:“安院长,随我去见陛下吧。”
安守道起身,跟在五侯千岁身后,从偏殿朝着正殿走去。
待来到了正殿之后,他一抬头,便看到一排屏风之后,有一道身影隐约可见。
即便是见安守道,天武皇帝依旧不以真身相见。
安守道上前几步,来到屏风外,拱手拜下:“草民安守道,见过陛下。”
见天子不跪,这是天武皇帝对安守道的礼遇。
屏风后,天武皇帝的声音传来:“安院长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见朕,可是为荆州之事而来?”
明明已到了耄耋之年,可他的声音却丝毫听不出苍老,反倒是低沉浑厚,似寺庙古钟般。
安守道微微笑道:“是,也不是。”
也就在这时,五侯千岁步入了屏风后,在天武皇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屏风后,不多会便响起天武皇帝一声错愕的声音:
“玉真?”
过了片刻,天武皇帝声音沉了下来:“安院长,可否给朕一个解释?”
安守道面对天武皇帝的责问,并不慌张,心中早有腹稿,不紧不慢道:“陛下既要交代,老朽自有交代。还请五侯替老朽将带来的东西呈给陛下一观。”
五侯千岁朝着殿外,对侯在殿门口的小太监喝道:“呈上来。”
不多会,一群小太监排着队入殿,每一人手中都拿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红布。
殿内一阵堂风拂过,吹起红布一角,里头赫然是一颗腌制好的人头!
安守道说道:“这些都是救世教教徒,红莲一脉修行‘欲’道,泥丸宫与寻常武者不同,陛下可问一问五侯,这些人身份是否有误。”
五侯千岁入了屏风后,低声私语几句。
屏风后的天武皇帝沉默了一会,出言问道:“这与玉真有何干系?”
安守道说:“这些人都是窝藏在京都城的救世教教徒,而幕后资助者,正是玉真公主!”
五侯千岁闻言错愕,瞪眼看向安守道,几次想要开口,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养心殿内,顿时寂静,针落可闻。
良久,屏风后天武皇帝开口:“可有证据?”
安守道自若得从怀中取出一封奏折,看向五侯千岁:“请五侯代为呈给陛下。”
五侯千岁将这一封奏折取走,交给了屏风后的天武皇帝。
那奏折上,写了赵氏商行是如何通过公主府钱财流向,察觉出了不妥,查出了白云观,查出了潜藏在白云观中的救世教一伙人。
也写明了玉真与小道姑之间的桩桩件件事,此道姑正是救世教红莲圣女。
更是写了派人深入荆州,查探失踪流民的下落……
条理清晰,细节周到。
桩桩件件,不容辩护!
当天武皇看到这一封奏折上的内容时,便知道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与荆州来京都城的这一伙救世教,有脱不开的干系……
养心殿内,又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安守道仿佛没有感受到突然间变得沉重的气氛,继续说道:“老朽受赵家所托,为赵家供奉,坐镇赵氏商行,自不能坐视不管。派人查下去,便牵连出了荆州血案,查到了京都城这伙救世教,正是出自荆州!”
“荆州血案,触目惊心,却不是老朽一介草民能管该管之事,只好入宫觐见陛下,告知此事。”
此时此刻,大殿内,再无人对他的话有质疑。
五侯千岁对天武皇帝说道:“陛下,有件事我没来得及通报,几日之前国师曾通过‘浑天仪’察觉到城西坊市有大能出手,但城西坊市有安院长坐镇,觉得也出不来什么事。现在想来,那会是安院长在出手拔除京都城这一伙救世教的孽障。”
“嗯。”
天武皇帝应了一声,此事也恰好佐证了安守道说的这些事。
他透过屏风,问向安守道:“玉真,是怎么出的事?”
安守道面色不改,答道:“自是被这救世教所害。”话音落罢,他便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满含深意。
良久,那道目光才撤去,屏风后传来低沉嗓音:“朕最疼爱的,便是玉真……”
安守道面色不改,作揖一拜:“还望陛下节哀。”
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叹:“玉真自幼被娇惯,这一次虽是受奸人蒙蔽,但亦是酿下大错……如今落到这番田地,也算是她罪有应得。”
似是自语的话,让安守道颇为深意得看了一眼屏风方向。
这就是天武皇的答案么?
只是这答案,会是赵东家想要的结果么?
他心中闪过数道想法,面上却依旧是那慈眉善目的模样,收回目光,再次作揖拜下:
“陛下所言甚是。”
……
入宫见驾,不过盏茶功夫。
安守道几句话罢,便要辞行离开。
在他走时,天武皇突然出声问道:“安院长韬光养晦多年,莫非真耽于享乐,忘了心中抱负?可有想过重出仕途?”
安守道停住脚步,笑了笑:“老朽年岁虽大,但心中亦有鸿鹄之志。只是陛下如今并不需要老朽辅佐,老朽哪有施展之地?”
“院长何时出山?”
“待陛下定下东宫之位,待大乾朝下一任雄主出现,方才是老朽再入仕途之日。”
安守道走了,并不在意天武皇的挽留。
天武皇也未强留,任由他离去。
世间安得两全法,当年他既是选了那“天上谪仙”,又哪能再拥有这“人间圣贤”。
安守道走后,五侯千岁来到屏风后,压低声禀报道:“陛下,公主殿下气海被破,虽然丹田枯萎,但看得出有用过救世教‘飞仙丹’的痕迹,与救世教勾结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公主殿下的‘疯病’,像是医术高绝者施的针法,并不像是救世教所为。”
他在说这番话时,面色平静,哪怕明知这番话对安院长极其不利,但他还是不假思索得说了。
安院长固然是他的挚友,他也钦佩安院长的胸襟与才华。
但对于五侯千岁来说,这一切都敌不过对陛下的忠。
不过天武皇在听完这些之后,非但没有怪罪,反倒是叹了一声:“这是安院长给朕的台阶呀。”
永安王之事,历历在目。
天武皇试图保全,却遭受到了朝中百官前所未有的反弹。
那一次的争,并没有出结果,最终以永安王自缢在了宗人府告终。
如今荆州血案,比十五年前的南国屠城案要小么?
未必见得。
玉真牵扯在其中,下场就会比永安王好么?
以安院长在朝中威望,他大可押着玉真上金銮殿,请百官公审。
但最终,还是来了这养心殿,先见了天武皇。
不管安守道是否存了其他的心思,至少……没有把事情做到没有转圜余地的地步。
天武皇兴致不高,问道:“玉真这孩子,可还有康复的可能?”
五侯千岁躬身道:“若我出手为殿下温养泥丸宫十年,可去其疯病。但……施针之人手法高绝,即便去其疯病,怕也只有七八岁孩童的智商,终生无望恢复。”
“这样啊……”
天武皇拉长了声音,似是沉吟,摇头道:“也是她命里该着,她比她母亲,还不知安分二字。”
“就留她在养心殿吧,你多看着。”
“是。”
五侯千岁低头领命。
天武皇随后又说道:“既然安守道都为荆州之事而来,看来荆州之事并非空穴来风。传朕旨意,点巡天监上将军凌放为钦差,授‘诸事便宜’之权,三品之下,皆可先斩而后奏。赐‘王命旗’,荆、梁、豫、扬四州之地府兵皆可号令。”
“令兵部协办此事,你的东厂也派些人去,查一查荆州这几年账目。”
五侯千岁一一记下,恭敬道:“遵旨。”
他行了大礼,正要退下,却被天武皇留住:“还有一事……”
还有什么事?
五侯千岁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荆州之事这样安排已是妥当,玉真公主如何处置也已说明……
他常年服侍陛下,自以为对陛下的心意揣摩得极好,但这次却不知道陛下所说的“还有一事”究竟是何事。
天武皇开了口之后,罕见得迟疑了许久,都没再说话。
到最后,五侯千岁出言问道:“陛下,还有一件什么事?”
天武皇帝这才问道:“朕那女婿,该如何处之是好?”
五侯千岁怔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
他终于是想起了自己疏漏了什么事情。
当朝公主有三位,但陛下现在说的,必定是三驸马,也就是玉真公主的夫君——赵祈安。
也不怪五侯千岁记不住,毕竟赵祈安入京以来过于低调,既不入朝为官、也不闹出事端,听闻每日都在公主府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反倒是玉真公主喜欢交集、时常在外应酬。
五侯千岁在赵祈安入京和成婚之时都有关注过,但实在是过于平庸普通,很快也就没了印象。
如今玉真公主变成这幅模样,与安守道或有脱不开的干系,而安守道是赵家的供奉……
但赵祈安对这其中实情知晓几分,就不得而知了。
五侯千岁觉得自己明白了陛下思忖的是什么了,思索过后答道:“陛下,虽然如今京都的赵氏商行是安院长在代为主持,可赵祈安毕竟是东海大公赵万金的独子,如今公主出了这样的事,于情于理也该拉拢安抚才是,莫让其离心背德。”
天武皇缓缓点头:“言之有理。”
“既如此,那便宣赵祈安明日入宫,朕要亲自见一见他。”
这章不好分,二合一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