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 第122章 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黄大圣吓得一哆嗦:
    “我,我就想招募人手,购买马匹,重建祖上的马帮商路。”
    “我想有这么多银子,你可以成为云贵川最大的马帮头子。”
    “李爷,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吗?”
    “西南地区,愿意为一口饭拼命的汉子多吗?”
    黄大圣略一思索,就答道:
    “我想,按照李爷手下的待遇,应该有很多人愿意为您效劳。”
    “好,你帮我招募一些人,吃不上饭的狠人。对外就说是做商队护卫。”
    “有多狠?”
    “我一个眼色,就敢杀官差的。”
    “没问题。”
    李郁又慢悠悠说道:
    “我是这么想的,你先拿5万两走。以后,每招募一人,我就给伱返现100两。”
    “都听李爷的。”
    听了这个方案,黄大圣反而松了一口气。
    生命没有危险了。
    这就是真实的江湖。
    ……
    2天后,
    黄大圣先行离开,携带了1000两现银,其余的都换成了银票。
    兑换手续费,李郁没收。
    还好心的准备了一辆马车,一箱火绳枪。
    从余款里扣掉了。
    黄大圣直呼贴心,想的周到。
    马帮嘛,
    就是马匪和商帮合起来的简称,没点武力傍身不行的。
    史密斯,
    则是多待了5天后,才悄悄离开了。
    他带走的多数是珠宝,还有金子。
    体积小,方便变现。
    还带走了一些短手铳,当然了,不免费。
    这是李郁第一次尝到,做军火生意的甜头。
    利润相当的高!
    因为购买军火的人,往往都心怀不轨。
    心虚,就不敢还价。“
    可以漫天要价,恐吓他必须买。
    嫌贵,我就把军火卖给你的仇家。
    仇家知道了,肯定不还价。
    这个经验,非常值钱。
    李郁郑重的在日记本上写:
    乾隆四十年,九月初二。余得银140万两。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写完,合上,放入柜子里。
    这是最近新添的毛病,
    写日记!
    ……
    乾隆的玉佩,手帕,明黄褂子是意外之喜。
    精心收藏好,
    说不准哪一天就能用上。
    李郁在骨干分子会议上,提出要求。
    朝贡事件内幕,只在骨干分子中公开。
    对于底下人,一概以贸易挣了大钱的宣传口径。
    账面上趴着这么多钱,
    能做的事就太多了,再次迎来了大基建,大生产。
    所有产业,都得到了拨款。
    加大规模,加大产量,扩充更多的人手。
    李郁无比庆幸,
    当初拿下了西山岛,这里的面积够大。
    出于安全考虑,
    西山岛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否则一旦暴露,很可能被封锁。
    西山船厂,
    成了最近优先级最高的基建项目。
    600料平底战船,一口气下水10艘。
    现在又在集中精力,搞运输船。
    运兵,运炮,运骡马。
    这种船自然和战船的要求不一样。
    首先就是舱室大,能装。
    总不能让人露天坐甲板吧。
    ……
    “双层?”
    “对,参考了古代的楼船设计。”
    “动力呢?”
    “靠人力,或者畜力。”
    蒯木匠,现在应该叫蒯厂长,走到船尾,探出身讲解。
    两侧,
    竟然各有一个明轮。
    “航行之时,每侧各有10人,共同踩动,牵引明轮转动。”
    “这是方向舵?”
    “是的。”
    李郁点点头,这个设计没问题。
    平底船,又是双层,船体高大。
    完全抛弃了风帆,因为怕重心不稳。
    “这是用的什么木材?”
    “回老爷,乃是用的杉木,松木。”
    运输船,用料自然没有战船那么好。
    这样分配很合理。
    “能装多少人?”
    “如果是携带火枪的话,满载大约能装400人。不过~”
    “不过什么?”
    “船速缓慢,长途航行,乘员疲惫。”
    “若是轻型火炮呢?”
    “80门。”
    “每炮5人,还有炮弹,火药,都算进去呢?”
    “最多40门。”
    上面一层有舷窗,必要的时候可以当射击孔。
    底下一层没有舷窗。
    蒯厂长说,
    是为了防风浪。
    满载的情况下,吃水线已经到了底舱的中上位置。
    ……
    “你有没有考虑过,人员货物上下更便捷的设计?”
    “老爷是说,用硬质跳板?”
    那种晃悠悠的跳板,实在是考验人的平衡性。
    人还可以克服,火炮就麻烦了。
    若是有更宽,硬质的跳板,就可以快速卸车,卸炮。
    蒯厂长犹豫了一会:
    “可以参考吊桥,做一种铰链控制的硬质跳板,宽度6丈,长度15丈。”
    “航行时升起,靠码头时候放下。”
    “怕是需要铁厂配合,用夹铁板。”
    李郁立即拍板,没问题。
    “不过如此一来,船的左右就不平衡了吧?”
    “无妨,满载的时候,在另一侧多安排重物。”
    “那空载呢?”
    “将船上水手日常所需物资,都安排在另一侧底仓。”
    李郁对于这种船很满意,
    建议分重型和轻型两种。
    轻型运输船,适合小规模行动,还有水浅区域。
    仅载50人。
    ……
    上次从安徽购买了大批的木料,短时间是不担心了。
    不过,蒯厂长还是建议多储备一些木料。
    因为,其他物质都是随买随用的。
    木料不是,砍伐后需要多个工序,很久的时间,才能用于船只,家具。
    李郁从善如流,
    派人去,继续购置一些硬木料。
    银子只有出去,才有价值。
    而史密斯他们以旧换新搞来的那艘船,也很不错。
    非常耐用的商船,木料也新。
    这让他,为那个损失惨重的船主默哀了一会。
    邪恶的清廷!
    李郁琢磨了几天,
    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
    变成一艘庞大的内河火力输出平台。
    船舱主体结构还算坚固,
    又用铁部件加固,增加船体刚性。
    舱外壁,
    加挂铁板,增加防御。
    挖出合适的炮口舷窗,还有射击孔。
    甲板稍作改造,
    除了尾部,其余全部成了平的。
    增加了6处固定位,可固定短管霰弹炮。
    抵消后坐力。
    而舱内侧舷炮,多是长炮,打铁球炮弹的。
    ……
    李郁取了个名字,太湖幽灵号。
    这个名字一点都不浪漫,
    理论上,太湖幽灵号可以装载24门炮,以及50杆抬枪。
    李郁对于抬枪这种武器印象深刻,
    在李氏一型火绳枪的基础上,搞出了李氏抬枪。
    总长度2米,六棱枪管加长加厚。
    两人协作,才能完成装填。
    主要是打霰弹,偶尔也打圆球铅弹。
    靶场试过,铅弹能打400米。
    霰弹能打200米。
    某种程度上说,接近1磅炮的地位。
    或者叫0.6磅炮。
    有人说这玩意,
    在枪里面,它打的最远。
    在炮里面,它重量最轻。
    总之,李郁很欣赏这种跨界武器。
    将他部署在了战船上,填补火炮的空白。
    靶场试验时,
    发现在前面用肩膀扛着的人太过痛苦,被震的七晕八素。
    于是,
    又增加了枪架,架设在甲板上。
    抬枪架在上面打,就轻松多了。
    而考虑到后坐力太大,火枪手打不了几枪,就肩膀淤青。
    李郁又给抬枪手,
    配备了一种坎肩,穿上后,右肩有厚厚的皮革缝着,能够抵消一大半后坐力。
    ……
    改装这艘船,还有一个目的是,避免被认出来。
    虽然概率极小,可还是存在的。
    一旦乾隆得知,被自己耍的如此狼狈,
    以他极度狭隘的心月匈,只要没脑溢血,指定要尽起天下精兵,踏平太湖。
    量大清之兵力,不死不休。
    李郁有点忌惮,
    清军在金川之战中展示出来的组织力,和后勤能力。
    这可比什么名将,索伦突击队可怕多了。
    一个1%的高度组织力群体,可以轻松征服99%的其余人口。
    这在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被验证过,
    清军入关,就是时间最近的一次证明。
    后勤能力,
    穿越人士都知道,旗国大兵,打仗是如何的简单粗暴。
    用钢铁,午餐肉,还有可乐,冰淇淋,打趴了天天啃草,吆喝板载的小日子。
    清廷虽然衰微,纯纯的农业国。
    可是那么大的地盘,随便刮一层地皮,就能拼凑起堆积如山的钱粮。
    李郁叹了一口气,
    他从未和任何手下讲过这些,在染指大运河漕运之前,他不愿意和清廷开战。
    除非,
    清廷识破了自己,展开围剿。
    那他就只能应战,而且要打运动战。
    主动出击,
    利用四通八达的水系,炮击江宁,炮击扬州府,火烧清江浦。
    然后,
    再把江南段运河上所有的船只,一网打尽。
    若是形势危急,
    他还会更加心狠手辣,
    将淮安府、江宁府,到苏州府的航线周边2里,所有村庄,码头全部焚毁,水井污染。
    这也恰好是清军的传统行军路线,
    沿大运河、长江行军,粮草运输、饮用水都有保障。
    如此一搞,清军的行军速度就大减。
    哪怕留下恶名,自己也在所不惜。
    历史,乃是成者王侯败者寇。
    只要掀翻清廷,坐上皇位。
    自有无数大儒,为朕辩经!
    ……
    看着被魔改的面目全非的“太湖幽灵号”,还有一旁停泊的“嵇康号”十姊妹舰。
    众人都觉得信心倍增。
    不过,李郁提出了去铸炮坊视察。
    “现在,火炮月产量几何?”
    张老爹,自豪的说道:
    “以6磅炮为例,一月可以铸250门。”
    “这么快?”
    “对,因为用上了新技术。”
    “你来给我讲讲。”
    于是,张老爹再次抢功。
    铁范铸炮法!
    优点是成本低,速度快。
    相比传统的泥范铸炮,只需十分之一的成本,却达到十倍的速度。
    最大的问题是,温度下降太快,容易裂。
    解决办法是,持续加温。
    在铁范外侧,用小火烘烤。
    这样一来,铁炮胚的冷却速度,就能内外一致。
    良品率极高,
    10门炮胚,往往有9门可用。
    听完了张老爹的讲解,李郁很满意。
    “你们辛苦了。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求吗?尽管提。”
    “老爷说的哪里话,我们知足。”
    不过,李郁瞧见了一边的张满库,似乎有话说。
    于是询问道:
    “你爹实诚,不好意思提。你来讲。”
    ……
    “谢谢老爷,我家狗儿,在铁厂当学徒,能不能读点书?”
    “读书是好事。”李郁点点头,确实是忘了教育方面投入。
    不仅狗儿,童子营那帮孩子,几乎都是文盲。
    这样下去,是不太好。
    不需要他们做学问,可起码看的懂军令,写的了军报。
    “我派人去请两个秀才,在岛上开个私塾。”
    “谢谢老爷。”
    临走前,
    张老爹立下了军令状:
    “老爷,只要原料跟得上,我们父子保证您需要多少炮,我们就生产多少炮。”
    李郁摸了下狗儿的光脑袋,笑着走了。
    看着走远了,
    张老爹才开心的说:
    “狗儿这官稳了,私塾一读,就有文化了。”
    “爹,狗儿她妈教的还不够吗?”
    “光识字,不够的。想当官,你就要琢磨书里的那些事。我和你说不着,你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爹,你识吗?”
    ……
    被儿子这么一顶,张老爹有些闷得慌。
    他斜了一眼,
    背着手去了车间,监督徒弟们的手艺。
    其实,铁范铸炮,主要是铁厂老陈的发明。
    而且,
    现在铸炮的瓶颈,是在车间这边。
    车床有限,又不能一刻不停的运转。
    总得留出休息时间,机械也会疲劳的。
    这一点,
    是写进了车间的规章,任何人不敢违反的。
    “师傅。铁厂那边又送来了100尊炮胚。”
    “母鸡下蛋都没他们快。”
    “是啊,陈厂长有大能耐,昨天一天就送来了500根抬枪的枪管胚。”
    啪,
    没有眼力见的徒弟,被烟锅子敲了一下。
    “你太毛躁,去库房帮着搬几天炮胚吧。”
    他不知道的是,
    这些小心思,李郁早就知道。
    因为,铁厂的老陈比他可精明多了。
    在铁范铸炮成功的第一时间,
    就把制作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呈送到了李郁的案头。
    在这一点上,
    老张父子还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会写。
    不过李郁城府深沉,不愿点破。
    看破不说破,还是好下属。
    老张父子俩,确实是忠心耿耿,而且很卖力。
    带徒弟这方面,
    没有藏私,非常的热心。
    能够独立操作车床,还有手工打磨的徒弟,已经不下百人。
    ……
    吴县县衙,
    大模大样穿着官袍的典史,范京范大人,迎来了李家堡的人。
    “找2个私塾先生?”
    “对。”
    “我明白了,你回吧。”
    范京是自己人,一说就通。
    他翻看了卷宗,找了两户人家。
    一户是举人,2年前因为文字狱被牵连,剥夺了功名,还在牢狱里。
    一户是书香门第,但是家道中落,屡试不第,被人催债,现在落魄的当街代写书信。
    接触一下,若是对生活不满,对现实不满。
    就直接悄悄送去西山岛。
    在一处僻静处,
    建起了私塾,规模不大。
    上午上课,下午干活儿。
    例如狗儿这一类的,就去工厂干活儿。
    童子营一类的,就去训练场训练。
    俩人得了这差事,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月银3两,环境不错,知足了。
    不过,
    李郁不许他们胡乱教,仅设写字课,历史课,还有感恩课。
    写字课不必说。
    历史课,讲汉唐宋元明清。
    主打一个敌我分明,爱憎分明。
    他亲自列了一张单子,
    正派:开国皇帝,边疆军队,老百姓,义军
    反派:元鞑子,无良官,士绅老爷,八旗,草原游牧族
    感恩课,
    就是讲李郁的英明神武,其中太多溢美之词。
    教材是范京编的。
    这种事若是亲自下场,有些跌份儿。
    ……
    文化这东西,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好。
    两个私塾先生,足够了!
    他们已经得到了警告,不许胡乱授课。
    否则,会被沉太湖。
    私塾的一个佣人,还有童子营的李大虎,也会监督他们的言行的。
    教育的作用,不亚于枪炮。
    长期的耳濡目染,会改变大部分人的心智。
    童子营,
    再次扩编了,除了父辈效力李郁的,还有一些流浪儿。
    哦对了,
    还有老胡的绿营同僚,瘸腿炮队千总的儿子陈子泽,都暂时编入了。
    扩编后,达到了80余人。
    李郁按月,挑选10人进入亲卫队,轮值宿卫。
    这对于童子营的孩子来说,
    是一种荣耀,骄傲。
    配发了制服,小号的。
    他们穿上后,特别神气。
    左侧配短剑,肩上挎燧发枪,走出去杀气腾腾。
    不过,
    时常有斗殴事件发生,年龄小。
    只要不动用武器,不下死手,公正一对一,都不必干涉。
    每天吃的饱饱,训练场上奔跑,靶场上射击,
    若是没几分血性,反倒是不对劲。
    李郁每半个月出现一次,
    检阅这帮人的表现,主要是军事素养。
    然后,
    挑选几个表现突出的,奖励匕首一把。
    再加以温言勉励,保持自己的存在感。
    ……
    陈子泽这少年,比较格格不入。
    总是带着一股清高,高傲,不屑于其他少年为伍。
    不过,他的战斗素养不错。
    无论是列队射击,还是个人连续射击,成绩都不错。
    于是,
    李郁和他聊了一下,谁知这小子野心大的很。
    “我想做炮兵。”
    “为什么?”
    “战场之上,炮兵的作用更大。”
    “等你成为优秀的火枪队长,我或许会考虑让你玩火炮。”
    “遵命。”
    李郁刚想离开,他又问道:
    “请问老爷,什么样才算优秀?”
    “4列横队,原地射击枪声不绝,每个火枪手不少于10发,就算优秀。”
    燧发枪,
    目前唯一的短板就是燧石,靠赖二在潮州府偷偷运送而来。
    李郁隐约觉得,这样的购买频率,很快就会引起洋商的注意。
    因为,大清朝极少采购这玩意。
    不知道这些洋商,会站在哪一边?
    直觉告诉自己,他们会站在清廷那一边。
    因为,利益使然。
    清廷能给他们的,远远超过自己。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