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8章 太子很高兴
    听着算盘珠子的拨动声,李承乾又道:“其实所谓大兴作坊,征调劳力会引起朝中非议,并不是这一次京兆府动员规模太大的缘故,如果要说弹劾,早三年前就该弹劾了。”
    “而这一次朝臣非议的目标看似是京兆府,其实是权力分配的问题,由东宫主导,绕过三省六部,直达京兆府的政令,一开始看没什么问题,因那时候一切都在起步阶段,可如今五年过去了。”
    “当利益与好处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抽丝剥茧找出弊端,从而开始正视起来,这就像是一块无人耕种的田地,没有人去耕种没有人去播种的时候,无人问津。”
    “可当一块荒地种出粮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找你讲道理。”
    言至此处,李承乾感慨道:“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都不重要,面对障碍就要扫除障碍,面对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在这个新年刚有点暖意的阳光下,李承乾又道:“咦?爷爷你还在听孙儿讲话吗?爷爷?”
    李渊有些迷糊地睁开眼,道:“听着,听着的。”
    爷爷虽说年纪大了,其实精神还算不错,就是与他说得太多,他老人家就会瞌睡。
    等李治又走出来,李承乾递给他一颗核桃,道:“反省好了?”
    李治毫不在意地道:“嗯。”
    “不觉得委屈了?”
    “不委屈。”
    李治接过核桃坐在边上又问道:“父皇想让弟弟拜张玄弼为师,可弟弟不愿,弟弟想要拜许敬宗为师。”
    李承乾吃着核桃点头。
    “可许敬宗又不愿意收稚奴为弟子。”说着话,李治又拿起一旁的布巾将桌上的一片核桃壳擦下来,装入一个布囊中。
    看着桌子恢复了干净,李承乾满意地饮下一口茶水,道:“许敬宗收不收你当弟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伱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你能用学来的本领做什么,谁是你的老师不重要。”
    李治点头道:“嗯,知晓了。”
    快要入夜的时候,长孙无忌又匆匆入宫,一路走到兴庆殿的墨池边。
    池边放着一个烛台,烛光照映着皇帝的脸。
    “陛下。”长孙无忌作揖行礼。
    “你知道今年关中市税有多少银钱吗?”
    “臣还未看过户部的核查。”
    “朕看过了。”
    长孙无忌站在一旁,若有所思。
    李世民手里拿着一块拼图,还不知该放在哪儿,接着道:“许敬宗与褚遂良的事就此揭过吧。”
    “臣已与褚遂良说过了,他不会计较的。”
    李世民道:“唉,朕的这几个儿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承乾也好,稚奴也罢,这些孩子越来越难管。”
    因当年还是少年,陛下与赵国公就已是布衣之交,有些交情是与其他臣子不同的。
    李世民将一份奏章递给他,道:“你看看吧。”
    长孙无忌接过奏章,先是看了看陛下,见陛下目光还在拼图上,这才走到烛台边,打开奏章借着烛光,看着其中内容,神色凝重。
    看完之后,又将奏章放在了陛下的桌边。
    “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困惑道:“关中看似变化并不大,哪里来这么多的市税?”
    “肥皂,丝绸,茶叶,纸张……”李世民搁下手中的拼图,道:“也就这些了,朕听闻关中的肥皂已卖去了大食。”
    随着河西走廊兴建,从西域来的商旅也越来越多。
    长孙无忌低声道:“既然货物没有增多,市税却越来越多,可想而知河西走廊对关外商旅的苛税,已到了何种地步。”
    李世民回想着,想要从儿子以往的文章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从中探寻一些市税来由,现在可以得知的武威郡通过贩卖店铺的位置就能赚取不菲的银钱,而这些银钱也都算在了市税中。
    “税法……”长孙无忌缓缓道:“太子殿下所用的税法是不一样的,若臣能够得到河西走廊经营方略,便可从中得知,殿下所用的是何种税法。”
    有太监提着灯笼脚步匆匆而来,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出东宫了。”
    李世民双手背负,仰头望着天道:“他去钓鱼了?”
    “回陛下,太子殿下去中书省拿了一张图。”
    “嗯。”
    有很长一段时间,李世民已没有看朝中的账目了,只是知道朝中很有钱。
    想要知道这些税与经营也很简单,只要派几个去看看京兆府与户部的卷宗就能知晓。
    李世民忽然一笑,真要这么做了,未免会让这个小子看轻朕。
    长孙无忌低声道:“是否召见太子问个缘由?”
    “呵,朕还要请教他?”
    长孙无忌又有些惶恐道:“臣不是这个意思。”
    且不说眼前这些事暂时不重要,想起现在的西域的形势,问道:“郭孝恪与薛万备到安西都护府了?”
    “回陛下,送来过急报,大军在一个月前就抵达西州,契苾何力所部多半会在四月抵达天山。”
    李世民又问道:“苏定方动身了吗?”
    “率五千骑昨日已开拔。”
    李世民稍稍点头。
    深夜,宁静的宫中,李承乾拿着一张图从中书省回到了东宫,打开着图中的进攻路线,思量着大后方与前方的路线。
    李丽质双手背负,站在皇兄身边也看着地图,“听说舅舅今晚又去见父皇了。”
    “孤知道。”
    “是舅舅与皇兄有分歧了吗?”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烛台,揣着手道:“舅舅是在站在高处太久了,忘记了很多事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过舅舅是忠心的,他始终忠心父皇。”
    “都是为了社稷,舅舅与许敬宗有分歧,有了矛盾不见得是坏事。”
    李丽质道:“舅舅位高权重。”
    “你说得不错,正是因为舅舅的位置太高了,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李承乾转回身走了两步,道:“权力就是这样的,当你站在权力的最高处,你就看不清山脚下的景物,也就不知道谁在山下数落你,谁在山下吃苦耐劳,慢慢地你在高山上就会失去感情,没有人交谈,无情地像山上的一块石头,风吹雨打冥顽不化。”
    “以前没听皇兄说过这些。”
    李承乾又解释道:“这是庄子他老人家说过的,依照我们家老祖宗的典籍来看,庄子也算是道祖他老人家的弟子,不过孤又不喜欢庄子老人家的处世态度。”
    “为何?”
    “当年楚王几次让他为官,庄子都拒绝了,可能是他老人家想得太深太远了。”
    听着太子殿下讲述的学识,确实是从庄子的典籍中可以看到端倪,苏婉整理着入春时节要更换的衣裳,仔细听着殿下的话语。
    忽然觉得太子殿下学识很是了得,传闻中的太子性情孤僻且偏执,又不近人情。
    苏婉看着太子殿下的神色,心中又想着,身为妻子想要尽可能地了解丈夫,只是太子的心深似海。
    李丽质道:“妹妹还是觉得,应该依照人与人之间的底层逻辑去办事,当足够的利益驱使人改变,只要劳有所获,京兆府的谋划必定是会成功的。”
    李承乾颔首道:“那就要看许敬宗做得好不好了。”
    这就是身为东宫太子的优势,也是权力的优势,一件事办不成可以换一个人来办。
    哪怕是许敬宗办砸了,从中吸取失败的经验,再换一个人就好了。
    而不会伤及自身根本,再不济让许敬宗回泾阳县继续任职一个县令,守着坎儿井度过余生,东宫太子也能够给他一个善终。
    兄长教导妹妹是应该的,也是理所当然的,苏婉不是没有看过东宫的书籍,也领略过东宫学识,这些学识十分地真实,真实到将生产关系上的人与政令剖析一清二楚。
    翌日,下了早朝之后,李百药便匆匆从殿内走到了殿外,道:“太子殿下,松赞干布命人带来了国书。”
    松赞干布还是稳定了现在吐蕃内部的局势,他又一次用智慧与手腕平定了吐蕃就要爆发的内乱。
    李承乾走下太极殿的台阶,询问道:“怎么?他又请求大唐放归禄东赞?”
    “这一次倒是没有,松赞干布命人送了黄金三百斤恭贺大唐,不再求娶公主,要与大唐修好,答应了在吐蕃地界修建唐人的崇文馆。”
    李百药又补充道:“他还给禄东赞写了一封书信,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真有意思,这个松赞干布真是太有意思了。”
    李承乾面带笑容道。
    青海一战的失败,松赞干布认了,他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李百药又道:“殿下,臣以为松赞干布是想要重整兵马,再一次夺回青海,此人会隐忍,会平定人心,贼心不死必成大患。”
    “逻些是坐西朝东的是吧?”
    “正是。”
    李承乾笑道:“那好,你派个使者去逻些,还告诉松赞干布就说唐人总有一天要爬上他背后的雪山。”
    “喏。”
    李百药老脸振奋,当即就去办事。
    东宫太子今日下朝,有人说太子很高兴,高兴得放声大笑,上一次殿下笑得这么开心还是小时候。
    今天是魏王大婚,李承乾换了一身新衣裳,独自一人在承天门下等着父皇与母后,一同去青雀的婚礼。弟弟妹妹已先去了,宁儿与苏婉要和宫里的婆婆们讨教麻工艺。
    护送陛下去魏王府的护卫都已准备好了,由尉迟大将军与秦琼大将军护送。
    看着远处走来的一队人,父皇与母后就站在队伍中。
    看到承乾一个人站在承天门下,李世民道:“走吧。”
    李承乾笑道:“父皇母后请。”
    长孙皇后好奇道:“听闻东宫太子今日心情很好?”
    听到母后的话语有些打趣的意味,李承乾行礼道:“今日青雀新婚,儿臣替弟弟高兴。”
    “朕怎么觉得你看吐蕃的松赞干布,已牙痒了。”
    “儿臣赏识这位赞普。”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又看四下,道:“父皇不去吗?”
    李承乾道:“孙神医今天在给爷爷诊治身体,多半是不方便去了。”
    扶着父皇与母后坐入车驾,李承乾翻身上马,跟着队伍一路朝着长安城的魏王府而去。
    此时的魏王府门前,宾客已有不少。
    青雀自小是个聪敏的孩子,赏识他的前辈老人家,而且德高望重的人不少。
    甚至连张玄弼,颜师古,也来了。
    舅爷带着欧阳询老先生,正在与王珪老先生交谈。
    随着父皇与母后的到来,群臣与众人,整条街的行人全部下拜行礼,直到皇帝与皇后的车驾入魏王府。
    李承乾翻身下马就见到了舅舅。
    “舅舅,今日看起来格外精神。”
    长孙无忌道:“天山脚下的大军就要开战了,如今焉耆反叛,恐会袭扰西州。”
    李承乾微笑道:“今日青雀大婚,舅舅不要忧心,应该高兴才对。”
    言罢,李承乾走入了魏王府,魏王府邸不大,倒是很雅致。
    李治道:“姐,弟弟也想要王府。”
    听着弟弟的央求,李丽质没好脸,“等你年满十三岁,父皇会给你安排府邸的。”
    随着人员都到齐了,在礼部与宗正寺的安排下,魏王李泰的大婚开始了。
    而就在众人为魏王李泰庆贺之时,洛阳发生了一件事。
    洛阳城外的一处农庄,李义府领着六十余个人站在农庄的一座仓前,冷声道:“粮食斤两不对,还请开仓。”
    “我等是清河崔家的家仆,不足的田赋日后一定送到。”
    以前就对世家大族早有记恨的李义府,他此刻阴恻恻地咧着嘴道:“你知道某家是谁吗?”
    “你是李义府!”
    “某家李义府乃洛阳崇文馆主事,东宫太子门下,洛阳长史。”李义府朗声道:“去年田赋拖了这么久,今年还要拖,你们家主不来,还要某家与你一个家仆说道?你们崔家的家仆真是金贵啊。”
    相比于关中,这洛阳的崇文馆在李义府的带领下更加彪悍,他一挥袖大声道:“打开他们家的粮仓!凡有阻拦全部拿下,给我打!”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