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61章 老规矩:祖宗成法不可改!(1500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 老规矩:祖宗成法不可改!(1500月票加更)
    随着殿门关闭。
    万寿宫大殿内的光线,暗了下来。
    帷幔后,依旧是大明的嘉靖皇帝。
    帷幔前。
    则只剩下大明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内阁辅臣高拱、袁炜。
    以及提奏两淮盐务改制的严绍庭。
    不等嘉靖开口,也不等严绍庭继续解释。
    首先挑破严绍庭要改制盐政的徐阶,便已经拱手上前。
    “陛下,我朝自太祖洪武皇帝时,便定下国朝盐政,为解边军粮草物资供应之困,又行开中。本朝盐政至今,已行近二百年,历代先君无不是与太祖时盐政,增添新策,却绝无改制之言。”
    “今日京师接两淮急奏,因鄢懋卿而致两淮数万盐户盐丁,群起赶赴扬州城,声讨鄢懋卿。”
    “其因不论,便单论盐务一事,稍有变动,便引得如今两淮生变。若贸更改盐政,视祖宗成法于不顾,一旦朝廷颁布新制,恐怕届时便不只是两淮生乱了。”
    “轻启改制,必定满朝诽议,民间动荡,那时候恐怕便不是两淮盐户盐丁受人蛊惑,而是真的要盐政之下皆大乱!”
    “老臣年迈,身居内阁,功绩浅薄,然食君之禄,莫敢坐视大明江山社稷生变,天下黎庶生乱。”
    “今,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严绍庭,妄言改制我大明祖宗成法,或为我大明朝政,却年少浅薄于见识,不知社稷之重。”
    “臣请陛下,降旨于朝堂内外,明喻天下,申斥严绍庭轻浮改制之言论,以定天下人心!”
    殿内,徐阶一改往日作风,掷地有声,可谓是呕心沥血之言。
    为何自洪武初年到如今,大明在盐课上的税收越来越少?
    徐阶没有提。
    总结核心就一句话。
    祖宗成法不可改。
    严绍庭眼神中潜伏着几缕寒芒。
    这个徐阶不光是直接搬出了千古不变的所谓祖宗成法,而且还是抢在自己前面将这个事情提了出来。
    他就是要完全堵死了自己后面所有的话。
    帷幔后,嘉靖寂静无声。
    徐阶却始终保持着躬身抱拳的姿势,不复更改。
    高拱看了一眼,默默拱手走出。
    “陛下,朝廷亏空,国库空虚,今岁已开东南增产丝绸行销海外之事,亦有严绍庭与外商议定成行,提缴三百万两白银以作定金,待明年东南桑叶生、生蚕肥、多吐丝、多产丝绸,每岁千万利润,足以填补亏空,更有结余。
    “两淮而今盐课岁益减少,或在盐政吏治,若要纠正积弊,朝廷可降旨严查盐政官员,清查盐务商贾,以资盐课岁入。
    “改制一说,万不可轻言。
    “一旦改制之言论放开,朝堂之上必将广生辩论,进而引发争斗,届时言路日复弹劾,朝堂地方争斗无休,朝政停摆,社稷动乱。
    臣请陛下三思。”
    高拱亦是开口反对改制。
    但他的角度却是和徐阶有所不同。
    徐阶的奏对是一直紧扣祖宗成法。
    完全核心意思就是,老祖宗干了两百年的事情,没有出过大问题,那就是没问题的。
    不能改!
    而高拱则是说朝廷现在之所以巡盐两淮,都是为了填补朝廷亏空。
    而东南增产丝绸的事情,明年就能有收入了,以后每年也都会有收入,所以在盐政上就不必急于一时。
    而且就算要动盐政,也不是说一定要改制。
    可以是在盐政吏治上做文章。
    这倒是附和高拱一贯的政治理念。
    朝廷有问题,不在其他,只在吏治。
    所以后来他上位内阁首辅,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
    高拱认定,只要解决了吏治问题,就能禁绝贪腐,就能让朝廷钱粮增多,就能让天下太平。
    一位次辅,一位辅臣,先后发言。
    陪站在现场的袁炜,却是坐蜡了。
    他的官场仕途,是从翰林院开始的,然后从礼部尚升入内阁的。
    想了一下。
    袁炜这才先是看了严绍庭一眼,面露抱歉。
    随后低声开口道:“陛下,祖宗成法,轻易不可改。”
    说完之后,袁炜就将脑袋深埋胸口。
    这事就不是自己能参与的啊。
    皇帝刚刚还不如说一句,内阁和严润物留下,袁炜出去。
    自己待在这里,现在不就是活受罪嘛!
    而帷幔后的嘉靖,依旧没有出声。
    严嵩眉头皱紧。
    盐政如何,这件事情大孙子可没有和自己说啊。
    这小子,平日里有些想法,直接圣前奏对也就罢了。
    这等干系祖宗成法的事情,竟然也不跟自己说。
    严嵩心中有些纷乱,最终只能开口道:“陛下,徐阁老说严绍庭是要改制,但刚刚严绍庭却只是提到盐政余盐一事,尚未明说究竟要如何办,不如让他说完再议?
    若当真是有改制一说,则不可轻言。若只是于盐政余盐一事上,有所新策,用以弥补盐政积弊,提振盐课岁入,陛下和内阁觉得可行便行之,若不可行便废之。”
    老严头现在心中那是一团乱了。
    但到底是在内阁首辅位子上待了几十年的人,看似一番和嘉靖的奏对,却又是在提醒大孙子。
    不要提改制!
    只说新策!
    嘉靖现在也很头等。
    所为祖宗成法的强大,他当年可是亲身经历过一遍的。
    但若是严绍庭提到的余盐一事,真的能为朝廷带来更多的盐课岁入呢?
    刚有这个念头,嘉靖便在心中连连摇头。
    这不是钱粮的问题了。
    可是他又想到严绍庭今年给朝廷弄来了数百万两银子,以及定下以后每年都能为朝廷带来千万两收入的良策。
    嘉靖此刻心中便犹如多了一只猫,正在不停地挠着他的心。
    “严阁老所言极是。”
    又是这一句,所有人都极为熟悉的言论。
    嘉靖将锅扣在了严嵩的头上,却也算是认同了让严绍庭继续说下去。
    严绍庭则是眉头皱紧。
    他直到大明文官们惯用的所谓祖宗成法不可改,到底是怎样的。但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刚刚提出一点余盐的事情,就能立马引来这么大的反应。
    这些人,防范更改所谓祖宗成法的敏感度,当真是不低啊!
    严绍庭低下头。
    “回禀陛下,臣未曾言要更改祖宗成法,也未曾言要改制。”
    这句话,他说的很慢。
    表明态度,自己并不是在改制。
    同时也在重新整理自己心中思考的问题。
    果然。
    在听到严绍庭的回答之后,严嵩整个人都送了一口气。
    帷幔后的嘉靖也是同样的放下心。
    徐阶却依旧是精神紧绷,唯恐严绍庭会在接下来的话里钻空子挖坑。
    打量了一眼众人的反应后。
    严绍庭才继续开口。
    “臣复阅国朝盐政,国初朝廷委官稽考,以四百斤为一引,官府给米一石与盐户,亦可以最低米价为准,兼给钱钞,用于盐户工本。”
    “而后,朝廷渐渐取消给米,而全给钱钞为盐户工本,至洪武十七年,两淮、两浙盐户工本为每引给钞两贯五百文,亦是不少。然,国朝钱钞至今,贬值无数,钱钞给支却不增,盐户工本收益锐减。”
    “其后,盐户为增添家用,产盐增多,超过朝廷定额盐课盐引数目。于是,余盐出现。以致朝廷正盐以外,另有掣割余盐、残盐、零盐、所盐种种。”
    “洪武初年,朝廷规定,勤灶有余盐送场司,二百斤为一小引,给米一石。其盐召商开中,不拘资次给与。而那时正额盐给工本米一石,余盐乃正盐两倍,盐户竞相缴纳余盐于盐务场司。”
    “正统二年,定余盐一小引给米麦二斗,仅有洪武朝五分之一,盐户再难缴纳余盐于场司,我朝至今屡禁不止的私盐,便自此时猛然激增,再不复还。”
    “彼时,朝廷察觉余盐变为私盐,正统十三年又令,两淮运司余盐每一小引复给米麦一石,以图断绝余盐私通为私盐。”
    “然其后无论朝廷如何推行新策,却已再难扭转朝廷正盐难销,余盐泛滥成私盐,官盐价高质残、私盐价低质优的局面。”
    陈述朝廷盐政之变化,盐课锐减之成因。
    严绍庭也不忘看向拿着祖宗成法不可改的话压自己的徐阶。
    他开口道:“徐阁老方才言则罪于臣以祖宗成法不可改。臣却不明白了,为何太祖朝余盐给米麦一石的祖宗之法,到了正统朝便只剩二斗,可有破坏祖宗成法之嫌?”
    大明盐课崩坏。
    成因有很多,正盐荒废,余盐兴盛,私盐猖獗,种种原有方才导致如今,本该岁入千万的盐课,只余百万而已。
    严绍庭的眼神变得不太好看,少了往日即便在这圣前争论,也无有人身攻击的举动。
    但现在,他真的对徐阶这种开口祖宗成法的言论。
    厌恶至极!
    徐阶面对询问,却是闭口不言了,只当自己是尊雕像。
    见徐阶不说话。
    严绍庭目光一凝:“徐阁老,还请阁老为下官斧正!”
    又是熟悉的一句话。
    徐阶脸色铁青。
    他完全不懂,这小子怎么就对盐政上的事情知晓的如此清楚。
    乃至于洪武朝盐政之策,以及后来各朝盐政之策,都了然于心。
    而面对着不开口回答的徐阶。
    严绍庭则是转头看向帷幔后的嘉靖。
    “徐阁老言臣破坏我大明祖宗成法。”
    “臣要问徐阁老,太祖盐政之规定,历朝更改,乃至本朝陛下肩负社稷以来,也屡有盐政新规,难道皆为破坏祖宗成法?”
    “陛下,臣请陛下降口谕,徐阁老答臣下之问!”
    …………
    月票推荐票
    看我多信守承诺,说加更就加更!本月最后一天啦,义父们的月票都砸过来吧。还差两百多张满2000月票加更,冲一把!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