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 第1101章 1096【敦煌遗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01章 1096【敦煌遗书】
    大理国末代国王段正兴,高高兴兴搬去开封新居。
    而西夏末代皇帝李仁孝,却早就已经从开封搬到洛阳。他实在卷不过太学那帮子人,甚至太学毕业考试都无法通过,连考两年失败之后由皇帝格外给了一个毕业名额。
    太学毕业,自动成为举人,接下来李仁孝可以直接考会试。
    但李仁孝终归是放弃了,他已经获得大明仕林认可,因此向皇帝求了爵位和官职。这是当初朱铭给的承诺,如果李仁孝考不上进士,该补的还是会给他补上。
    爵位是公爵,官职为翰林文史官。
    李仁礼也在做翰林文史官,而且还是西夏研究权威专家,正好担任李仁孝的学术导师。
    除了李仁礼和李仁孝,还有几个西夏学者,他们全部被归为翰林院文史馆西夏组的研究员。《西夏书》的初稿早已问世,第二稿去年修改通过,但又发现新的史料正在编撰第三稿。
    由于朝廷取缔西夏文字,大量民间书籍被收缴运到洛阳。西夏的官方史料已经研究完毕,可民间书籍却才整理出一小部分,剩下的堆放在仓库里有好几间屋子。
    人手不够!
    听说大理两代国主进京,李仁孝假装不知道,也懒得跑去交流灭国心得。
    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仓库上班。
    叫来杂役抬出一个大木箱,这些箱子贴了封条,还标注了书籍来源。此刻打开的木箱,来自西凉府一座景教寺庙。
    李仁孝的工作是把它们初步整理分类,然后送去文史馆西夏组研究。
    寻常官吏,还真干不了这个工作。因为除了汉字和西夏文字之外,还有回鹘文、粟特文等等,即便是初步整理也需要本事。
    李仁孝在洛阳整理这些,却有十多个画家,在沙州那边临摹石窟壁画。
    朱国祥派去的,已经好几年了。
    他当时派画家前往沙州的理由,是听说莫高窟有精美的历代壁画。而且画风与中原迥异,让一些画家过去看看,顺便临摹锻炼画技。
    敦煌遗书究竟出自哪号窟,朱国祥根本不知道,自然无法指明密室所在。
    更让朱国祥想不到的是,莫高窟并不等于敦煌石窟,因为敦煌石窟是一个石窟群。沙州境内到处都是!
    甚至翰林画家们到了沙州,询问当地的僧人,第一年也没问出莫高窟的下落——当地人把那里称为千佛洞。
    而且千佛洞有两处,莫高窟属于东千佛洞。
    莫高窟那些壁画,在此时的沙州并不稀奇,好多当地石窟都有同类型作品。
    十几个翰林院画家到了沙州,分散在六处石窟临摹,莫高窟只是其中一处。当然,莫高窟的画家最多,因为有人发现了碑刻《莫高窟记》,知道这里正是太上皇点名的地方。
    由于大明朝廷抑制佛教,整个沙州的石窟建设全部停工,许多小窟甚至渐渐荒废,连附近的寺庙都被取缔。
    但在几处大窟,依旧有信徒来礼佛上香。
    周琮今年三十二岁,已在沙州临摹壁画五年,每年只能跟妻子通信两次。
    这差事挺苦逼的,但周琮并不抱怨。
    他师从名家李唐,只是一个记名弟子。画技还行,却也只是还行,在翰林画院排不上号,能在沙洲精进画艺,对他今后的发展有巨大帮助。
    这里的壁画很多,周琮尤喜魏晋和盛唐风格。
    他们平时住在莫高窟东边的千佛寺,那里原有僧众二百余,现在只剩几十个了。其余僧人被迫还俗,跟汉人移民一起分田耕种。
    被聘来开凿石窟的工匠,也全都在官府登记,被统一分配到各地重新落户。
    整个沙州大大小小的石窟群,从南北朝至今,只在战乱时长期停工。一旦到了和平年月,就有僧众或信徒筹款开凿新窟,历史上一直开凿到元朝灭亡为止。
    又是新的一天,周琮和小伙伴们去上工。
    他们还在寺内雇佣了僧人充当杂役,做些帮忙搬运东西的杂活。
    就快下雪了,天气有点冷。
    周琮临摹了一上午,手脚冰冷跑出来活动,蹦蹦跳跳的跟朋友聊天。
    “履道兄何时回京?”周琮问道。
    刘存中说:“明年开春便回。再不回家,儿女都不认识爹了。”
    周琮说道:“我也打算开春回去。”
    朱国祥并没有规定时间,只在翰林画院随口一提,翰林院就派了十多个画家过来。
    刘存中说道:“回家歇息一阵,我就申请去别的佛窟。天下名窟那么多,肯定有画风迥异的。在这莫高窟我收获颇多,今后到全国各地转转,博采众长说不定能融会贯通。”
    周琮赞道:“履道兄好志向!”
    刘存中笑道:“就算我自己不能名扬天下,有那么多临摹画卷传家,今后子孙也可以吃这碗饭。”
    唐宋以来的画家,技艺往往父子相传。
    画家会自己制作素材库,让儿孙从小就临摹。
    小孩子足不出户,就能把鸟虫鱼画得有模有样,掌握写实派的各种基础绘技法,包括空间透视等等。等稍微长大些,再通过观察实物更进一步。
    “哒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有官差奔来喊道:“洛阳家书已至,附带这半年的《大明月报》。诸位相公若要给家人写信,最好在今日就写毕。我明日带往沙州大营,趁着还未下雪,与官吏、将士、移民的家书一并送走。烦请互相转告!”
    “有劳了!”
    画家们纷纷从洞窟出来。
    在边僻之地,驿站信使非常受欢迎,他们走到哪里都吃得开。
    周琮等人也不临摹了,纷纷返回寺院领取家书。
    不但有家书,周琮还收到一个绣荷包。
    妻子在信里说,女儿再过两年就及笄了,女工愈发精进,这荷包的图案有一半是女儿所绣。又说有人上门提亲,其中一家条件不错,是妻子的远房亲戚。小伙子不但人品端正,而且才十五岁就已被州学录取。家中双亲都觉得合适,写信问周琮是什么意见。
    周琮把家书读了又读,继而对着女儿参与绣的荷包看了又看。
    傻笑一阵,周琮提笔回信。
    他先倾诉对妻子和儿女的思念之情,再写自己无病无灾身体很好,接着又提及自己遇到的趣事和烦恼。最后说自己这半年画艺突飞猛进,打算开春之后就回洛阳与家人团聚。
    想了想,周琮让妻子先别答应女儿的婚事,等他回去亲自考察一下那个少年郎。
    写完回信,周琮又翻开家书阅读几遍,这才跑去找新送来的报纸看。
    他们在莫高窟的这几个画家,为了省钱合订一份《大明月报》。大家轮流看完之后,千佛寺的和尚还会跑来借阅,甚至还能再拿去城里低价出售。
    周琮还没进屋,就听到朋友张鹿卿在喊:“王师灭了大理国,已改大理国为云南省!原黔州所辖羁縻州,还有湘西部分州县,也改设为贵州省。一下子就多了两个省的疆土!”“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屋里正在看报的画家纷纷高呼庆贺。
    他们虽然远在沙州,却通过《大明月报》,知晓全国发生的大事。
    很快,一个叫杨居厚的画家,手里捧着另一份报纸说:“今年夏天,朝廷遣使去羌塘,一共有吐蕃五十二部归附,并各自派遣使者到洛阳进贡、朝见天子。”
    众人再次欢呼。
    很快有人读到淮南贪腐案,以及朝廷的人事和制度变动,一个个都唏嘘不已。
    周琮进去坐下,拿起一份已被别人看完的报纸,美滋滋坐那儿安静阅读起来。
    次日,继续临摹壁画。
    友人刘存中换了一个洞窟,雇来的和尚帮忙抬高凳,周琮也帮着拿一些绘画用品。
    “咚!”
    一个和尚被高凳挡住视线,看不清前方啥情况,猛地把凳子撞到石壁上。
    带头的和尚斥责:“当心一些!”
    周琮却皱起眉头:“似有空洞回声。”
    光绪年间,敦煌遗书被发现,就是因为有个落魄书生,被王道士请去抄写经书,在墙壁上磕烟斗时察觉有异的。
    墙壁里面是空的,有密室!
    周琮拿起石制镇纸,又往墙壁磕了两下,然后与刘存中面面相觑。
    他们连忙把其他画家找来,再次拿着镇纸去磕墙壁。
    众人商量决定:砸开墙壁。
    壁画这玩意儿,在沙州遍地都是,并非什么稀罕东西。而且眼前这幅壁画,属于五代末期的风格,放在整个沙州更是常见物。
    又寻来一些和尚,哐哐哐一顿砸,很快就露出里面的密室。
    密室之中,堆满了物品,估计能装一二十车。
    大部分属于佛经,但也有乱七八糟的其他东西。
    周琮去翻找一阵,甚至发现小孩子的涂鸦,幼儿园水平那种毛笔画作。
    这种情况很正常,修建大型佛窟或佛塔的时候,周围信徒会抄写佛经送来祈福,包括小孩子写的东西都可以送来。
    另外,一些识字的平民(粗通文墨的也行),还会被聘请来现场抄经,抄得无聊了还能整出一些鬼画符。
    等佛窟、佛塔工程结束,这些用于祈福的经卷,就会被集体封存在里面。
    杨居厚翻到佛经就随手放在旁边,忽地看到一沓官府公文。仔细翻阅,才看清是唐代河西节度使的判文。
    唐代的官府文书,咋会出现在佛窟之内?
    众人围过来仔细阅读,好奇之下,又去翻找其他书卷,结果发现有好多不认识的文字。
    他们也没当回事,以为是用异族文字抄写的佛经。
    其实,这里不仅有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等等,还有佉卢文、吐火罗文……甚至是希伯来文!
    众人请和尚帮忙整理分类,暂时全都搬回千佛寺去。
    又过数日,天降大雪,画家们全留在寺内整理那些书籍经卷。
    “怎么了?”周琮见刘存中浑身颤抖。
    刘存中手里拿着几页纸,吞咽口水说:“老子……老子想尔注。”
    周琮笑道:“佛窟里还有道经?”
    刘存中的声音都在发抖:“我也钻研过道经的。这不是普通的道经,这是《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很稀罕吗?”张鹿卿问。
    刘存中解释道:“此书在南北朝时就失传了,唐宋两朝的道士一直在寻找。我此时手里的虽然是残卷,但已经足够让天下道士发疯了。”
    张鹿卿手里拿着一本书:“这里恐也是孤品,唐代的杂曲集子。”
    众人对视一眼。
    唐代的杂曲集子,那肯定是现存最早的词曲集。
    众人继续翻找阅读。
    隔日就找到一本唐代女诗人选集,在此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唐代女诗人诗集。
    另有一些数学、天文、小说著作,同样全是孤品。
    还有更多散乱的文稿、笔记、碑帖、公文、契书,众人根本没时间去仔细阅读。
    某一日,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周琮的双手直哆嗦。也不知是冻的,还是被自己的发现给惊到了。
    他缓了好一阵,才呼喊道:“秦妇吟!”
    “什么秦妇吟?”众人不解。
    周琮解释说:“韦庄的长诗《秦妇吟》,此诗写出来影响过大,已经刊印的诗集,被韦庄全部回购销毁,还让亲友给他做集子时不录此诗。”
    刘存中疑惑道:“一首诗而已,难道比《老子想尔注》更惊人?”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全诗只剩这两句在流传,”周琮兴奋得脸色胀红,“你知道全诗传出去,会引起多大的轰动吗?全天下的文人墨客都要发疯!”
    随着越来越多孤品现世,画家们终于坐不住了。
    它涉及从三国到西夏十多个政权的文献,经史子集、官私档案、医学天文、宗教经卷、诗词文学……无所不包。
    众人等着大雪停止,誊抄一份珍品目录,赶紧送去沙州官府。
    这些东西的归宿是翰林院,够好几代翰林官慢慢研究的。
    等这一二十车文献运抵洛阳,翰林官们能激动得发狂,而且肯定会惊动皇帝和太上皇。
    周琮感慨:“只因圣天子在世,这些宝物才能重见天日啊。”
    张鹿卿猜测道:“可能是归义军藏进去的,他们面对异族无力回天,拼了命也要保住这些东西。”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