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 第209章 海纳百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9章 海纳百川
    虽然曹操的这一条规矩,翻车的次数数不胜数。
    可有一点确实如曹操所想的那样,那就是不战而胜的拿下了许多地盘。
    如今曹操对雍丘县的合围在即,也就难怪张邈、高顺会紧张着急到如此程度了。
    高顺与刘封一同来到内府,只见刘备已经笑吟吟的站在院门口等着了。
    看见高顺后,竟然还主动走下台阶,给了高顺一个名副其实的降阶相迎级礼遇。
    高顺神情不变,可内心还是很受感动。
    刘备亲自引领着高顺进入客堂,分主宾入席。
    双方刚刚坐下,就看见高顺突然起身,走至堂中,冲着主位上的刘备大礼拜服:“刘使君仁义之名,传遍中原。今顺自不量力,恳请刘使君救助我主。顺不才,愿为刘使君赴汤蹈火,以死相报。”
    “孝父何出此言。”
    刘备大吃一惊,心里却是有些窃喜。
    刘封虽然没告诉刘备高顺是个什么样的人,可刘备的眼睛多毒辣,早就看穿了高顺是个忠义之士,即便想不到高顺能愚忠至死的程度,却也非常欣赏他了。
    毕竟忠义之士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值得珍惜的。
    眼下高顺的一番话,恰到好处的表达了投效的态度,以及效忠的条件。
    可这条件里却完全是在为旧主考虑,没有一丝一毫是为了自己,这确实让刘备更为欣赏喜欢高顺了。
    高顺却是回答道:“明公,张使君之弟和宗族已经被困在雍丘,若无人搭救,注定玉石俱焚。为今只有明公可从曹兖州兵锋之下,救下他们。恳请明公大发善心,张使君愿以麾下七百陷阵营为酬。”
    “孝父快快请起,请先起来说话。”
    刘备离席将高顺搀扶了起来,安抚道:“不瞒孝父,张使君之心,我已尽知,如今,备也在想方设法为张太守之弟与宗族解围。就在刚刚,出使兖州,转圜此事的使者已经出发,直往定陶而去。”
    曹操在定陶大破吕布,并将其赶出兖州之后,就暂时停兵定陶,以观后势。
    高顺登时大喜,叩首道:“顺都陷阵营,定为明公与公子效死!”
    刘备赶忙托起高顺,又是一番安抚,随后亲自送他离开。
    等高顺走后,刘备却是坐在主位上若有所思。
    刘封有些讶然,不知道自己老爹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刘备才缓缓开口:“封儿,汝曾与为父说过河北内斗、荆州内斗。如今徐州广纳中原英豪,会不会也有内斗的可能?”
    刘封却是安慰道:“如今虽然广纳贤才,可我徐州本来就损失过大。东海、琅琊、下邳三郡,皆有大量城池被屠,士民损失极大,如今位多人少,正欲吸引各路英杰前来投奔。”
    另外,刘封却是没有跟刘备说。
    所谓党争,最怕的就是两党对争,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旧党争、明朝末年的阉党与东林党争。
    两党对争,很容易陷入你死我活的境遇,尤其是失去了调解人的情况之下。
    一旦陷入到你死我活的情况中,那么接下来就是对人不对事,纯以党派说话,嘴里全是公理,手上都是利益了。
    凡事最怕的就是对人不对事,一旦到了这一步,那么做事的人很容易就被群起围攻,而且先天就处于劣势。
    长此以往,将会无人做事,那帝国就只剩下了完蛋一条路了。
    东汉末年失衡,其实也是两党党争,阉党巅峰对决士族联盟。
    最后士族联盟惨胜,可随即就被武夫董卓给摘了果子。
    因此,一個百齐放,多种派系的朝堂,才是一个健康的朝堂。
    因为百齐放,派系多样,意味着每个派系的力量都不会太强,从而做到保皇党对任何派系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从而成为定海神针。
    历代开国时期,都是能人俊杰辈出,也不见得朝局就因为派系多而紊乱了。
    最主要的自然还是看主君调和执政的手腕,其次整个派系的上升期所带来的红利,也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内斗。
    就以袁绍为例,他麾下的河北派和河南派并非是一开始就斗成你死我活的。
    甚至在对公孙瓒的过程中,双方还有过不少合作,就比如日后被郭图坑的只能临阵投降曹操的张郃,在河北战事之中就和郭图有过合作。
    这是因为这时候河北、河南派都可以从公孙瓒身上割肉来分肥。
    可当公孙瓒走向末路,身上的肉越来越少了的时候,那么增量就转为了存量。
    斗的最高潮,还是官渡时期。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官渡是最后一场大战了吗?
    一旦官渡赢了,天下还有谁是袁绍的对手?
    如刘备、刘表这些地方诸侯,在袁绍以及他的臣子们来看,是百分百会不战而降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袁强曹弱的大背景之下,还能站在袁绍一边出大力气的,能不做好了袁绍北道主人的思想准备?
    况且东汉时期,和后世又有不同,对于诸侯带资进组,皇帝往往是相当容忍的,只要你别过分。
    哪怕对韩信,刘邦也仅仅只是降爵至淮阴侯,而不是真杀了他。
    韩信死的那次,刘邦在外征伐,史书记载,在刘邦出征之前,还特地问过韩信要不要跟他一起去,结果为韩信所拒。
    英布则是自己造反,死有余辜。
    唯有彭越,是真冤枉的。
    到了东汉开国,那更是无数大地主豪强带资进组了,大到幽州、并州各地的太守,小到一城的县令,这也是光武为何能如此之快的一统河北,击败几十万铜马贼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秀麾下的可全是边塞的野战军,最次也是郡国正规军,哪里像东汉各路诸侯一样,还得白手起家,靠已经被削弱到极致的郡国兵为框架,慢慢发展军事力量。
    一旦打输了,立刻伤筋动骨,又要重新构架军队结构。
    哪怕是曹操也不例外。
    所以,刘封只恨收揽的人才不够多,速度不够快,从来不担心内斗的问题。
    况且刘封搜刮的人才大多都是顶级人才,要不就是性格敦厚的,如诸葛瑾、步骘、鲁肃、陈登、陈群、张昭、张紘,陈珪,陈矫、徐宣、秦松、陈端,这些人在历史上不说大公无私,但至少都是公大于私,没有一个沉溺于内斗,而不顾大局的。
    如果说非要找内斗属性比较强烈的,私大于公的,那也就只有卫旌一个人了,刘晔或许算半个。
    蜀汉在诸葛亮执政的时期,派系错综复杂,元从派、荆州派、东洲派、益州本地派,甚至还有阉党,可斗争激烈吗?
    并不,因为诸葛亮调和的好,所以这一段时间反而是蜀汉政权最为平滑安定的时期。
    反倒是大权独揽的诸葛亮死了之后,益州本地派彻底绝望,投降势力开始抬头。
    益州本地派的想法再朴实不过了,既然你一直压制着我们益州人,不把我们益州人当人看,那我们益州人投降曹魏再惨也惨不过现在的政治待遇吧。
    那我干嘛不投了?
    况且如今徐州发展势头相当好,不但是上升期,而且州郡内还有大量的岗位空缺。
    仅彭城就有五个县令,五个县丞,五个功曹,五个主簿,更别说除了广陵以外,其他三个郡国各自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郡县受灾了。
    这些郡县受到曹操所带来的兵灾时,可不会管你是士人还是豪强,又或者平民。
    甚至士人和豪强还会因为家产众多而被特别照顾。
    人家曹操军是来洗劫钱财的,抢平民哪有抢士人豪强来的多。
    所以徐州本地的士族豪强也受到了极大的重创,否则刘封想要收拾盐豪,可没有这么容易。
    刘封就算过,现在人才的储备量,不是过高,而是过少,连徐州内部的县令都填充不满。更别说沛国还有六个县的县令、县长可以随时替换了。
    这些人对于刘备的替换,可以说是毫无抵抗之力的,就是沛国本地的士族此时也不敢太过抗拒。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刘备的基本盘不是你豫州士人。
    二是,隔壁兖州的曹州牧已经完美的示范过一遍了。
    除此以外,徐州军明年大概率是要南下扬州的,这可又是六个郡国,九十二县邑的大州。没有足够的人才去填充这些关键岗位,难道全留给扬州士族豪强?
    那以后扬州是刘备的扬州,还是扬州本地士族豪强的扬州?
    哪怕徐州最后只占了三分之一个扬州,对于徐州也是非常大的一块蛋糕了,体量几乎等于徐州五分之二,哪怕算上少量的豫州、青州士人,吃撑了都未必能消化的完。
    这时候会闹内讧,派系内斗?
    这是人,不是蛐蛐,不是为了派系而斗争,本质是为了争夺利益才会搞派系。
    从明年年中开始,刘封就打算从刘儿营里抽调人手,最少准备六十人以上,安插到各地担任主簿、功曹等岗位。
    如果是十常侍之乱之前,这些岗位应该是从本地士族豪强中选拔的,想要空降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可谁让现在已经天下大乱了,更因为曹兖州的关系,徐州还有大量的县邑是新建中的,这些刚刚被彻底摧毁了的县邑可没有本地士族豪强势力。
    等到这些刘儿营出身的吏员们工作了一两年后,既有了工作实践经验,又渡了金,有了资历,即可挑选其中优秀的擢升为县令、县长,次之的也可以擢升为主簿、功曹,或者上调郡国。
    然后以这些郡县为基本盘,源源不断的将刘儿营出身的新人调度到原有岗位接班,最终形成一个依附于刘备父子,尤其是刘封的官吏集团。
    如此一来,虽然依旧没法杜绝派系之间的斗法,但主君却有了拍板的权力,可以有效的压制内斗的规模和烈度。
    以刘备的宽仁性子和不俗的政治能力,只要有几年学习,再加上个刘封在旁边打补丁,相信最少也不会比曹操干的差。甚至超越曹操、袁绍、刘表等人,鹤立鸡群也是大有可为之事。
    毕竟这年头的诸侯们都菜鸡的很,不但不会打仗,更不会种田。
    刘封不是看不起曹操一个,而是看不起他们全部。
    这可不是刘封膨胀了,而是曹操的屯田确实干的稀烂,完全是在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以至于后来屯田百姓纷纷逃亡,宁可去给士族大家当僮仆都不愿意给曹操政权当民屯。
    如此夸张的情况下,曹操有反省吗?
    曹操的反省就是,既然你们不肯民屯,那我就搞兵屯吧。
    直接把民户绑起来编为兵屯,不但上交粮食的比例更为夸张,每次打仗还要按户抽丁,更可怕的是,全家人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是民户了,而是转成了兵户,世代传承,简直与贱籍没有区别。
    两汉的血勇就此彻底沉沦,汉家儿郎的烈性也消失不见。
    再经过魏晋时期的疯狂作死,打下诺大疆域,称雄于中原,打的外族只能居于群山苦寒之地的汉人竟然被扣上了不知兵,不善战的帽子,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
    始作俑者,曹操也。
    变本加厉者,魏晋士族也。
    *****************
    十二月初,豫州刺史郭贡表奏袁谭为豫州茂才,三日后,徐州牧刘备上表表举袁谭为青州刺史。
    袁绍、袁谭父子顿时大喜,然后派人给刘备送来一份厚重的谢礼,其中光粮食就有三千石之多,还有各种北地皮毛、幽州山参等诸多珍稀礼物。
    这也是袁家知道徐州一直缺粮,故意示好。
    对此,刘备也表现的十分感激,隆重的款待了一番送礼之人。
    至于真正出头表举袁谭的郭贡,也得到了袁家礼节性的感谢,毕竟他在名义上可算是袁谭的举主了。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郭贡早已经附庸于刘备,而这个茂才名额,原本也是想留给刘封的,只需要刘封去豫州走个过场即可。只是刘封觉得这样操作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还会得罪豫州的士人,反而败坏自己的声望,才婉言谢绝。
    除此以外,作为徐州牧的刘备,竟然想要举荐诸葛瑾为茂才。
    消息传到诸葛家中,顿时引起了诸葛玄以及诸葛兄弟们的轩然大波。
    收到刘表的亲笔信之后,诸葛玄就安心留在了徐州。
    刘表让他找机会撮合徐州和荆州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达成更深层次的盟友关系。
    对刘表来说,他其实周边也全是敌人。
    西边的刘璋,北边的凉州军,南边的交趾,东边的袁术。
    论起战略困局,刘表其实并不比袁术好受多少,充其量是他的敌人没有袁术敌人那么强烈的“进取心”罢了。
    刘表和袁绍之间的盟约,其实和刘备非常相似。
    都是因为想要坐稳位置,而被迫结盟。
    刘表是因为袁术占据南阳、章陵两个郡国,然后向南扩张,企图全据荆州,而不得不与袁绍结盟,以此来减轻袁术的压力。
    刘备则是因为声望实力都不够格的情况下,想要坐上徐州牧的宝座,不得不调转船头投奔袁绍阵营,来换取袁绍用自己的声望来给他背书。
    当然,现在不论是刘表还是刘备已经不需要袁绍原来的支持了,可盟约却还是保持着的。
    可东北边的盟友曹操却让刘表很是忌惮,给了刘表孤立无援的感受,生出了想要结交徐州的念头。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表想要和刘备深入结盟的心思是很真诚的,不过前提是扬州得让他分一杯羹,甚至是由他吃肉,徐州喝汤。
    因此,他的心腹故吏,又是至交好友,还是出身徐州,又很得刘备欣赏的诸葛玄,可不就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了吗?
    “叔父,此茂才,谨愧不敢当。”
    诸葛瑾听说刘备想要举荐自己为茂才的第一反应就是推拒。
    他何德何能,刘备身边第一号红人陈登都没有茂才的功名,他诸葛瑾如何配得起?
    虽说陈登是因为已经出仕,不必再举,可陈家的子弟也有不少还没出仕的。
    当今徐州第一士家,舍陈家还有何人敢当此名号?
    诸葛瑾生性谨慎稳重,谦逊厚德,如何会为了一时浮名,而置家族与徐州冠首冲突的境地?
    诸葛玄笑眯眯的,对自己这几个侄子,他是再满意不过了。
    老大忠勤谨慎,老二机智厚重,老三虽年纪尚小,却也有不错的品行,未来可期。
    诸葛玄自己并没有子嗣,因此他将诸葛兄弟姐妹当成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般疼爱。
    历史上诸葛玄用命留下来的遗泽,也让刘表对诸葛兄弟十分优渥,否则仅仅只是凭借聪慧,一个寓居在荆州的北方流亡二流士族门第,可真娶不到荆州顶级士族黄家的嫡出娘子。
    蔡蒯庞黄,诸葛亮一家能和这四家结成姻亲,刘表当真是出力巨大。
    “阿亮,伱怎么看?”
    诸葛玄并没有直接回应诸葛瑾所请,而是询问起诸葛亮来。
    在诸葛玄眼中,诸葛亮虽然是次子,但无论眼光、格局、能力,都隐隐超过了长子诸葛瑾,就连他这个叔父都有些自愧不如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