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 第139章 太史来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9章 太史来援
    孙策此次前来,恰好是与刘封存了一样的心思。
    他也是担心夜长梦多,想要先入广陵。
    自数日前,袁术和刘繇在暗地里达成休战协议之后。
    孙策秘密从厉阳城内离开,顺江而下,进入已经占领了的江都,休整不过短短一日,就带着孙家军日夜兼程,赶赴广陵。
    这日晚间,孙家军在距离广陵城外四、五里处驻扎宿营,本想次日休整一下,以强军之姿入城驻防。
    可没想到,夜半时分,远处广陵城内竟灯火通明,更隐隐有喊杀声传来。
    孙策登时大惊,与舅舅吴景,宿将程普、黄盖商议。
    虽不可知广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诸将一致认为城内夜半动兵,非是好事。
    于是,孙家军连夜拔营,朝着广陵急速而来。
    汉代可不是人均夜盲症的时代,尤其是孙家部曲这种恩养的职业军队,这可是各路军阀家里的心头肉,能和普通的郡卒相比吗?
    这些军队往往是有俸禄的,虽然俸禄不多,远远不能和西汉相比,但总算是有固定发放的。况且他们平时还能经常得到州府、军阀个人的酒肉赏赐,吃肉、海鲜河鲜以及下水的次数,远远超过普通平民和郡卒。
    否则,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次夜袭了。
    难道历史上的夜袭战例,都是贵族军官去打的。
    明清两代因为人口暴增的缘故,大大降低了平民以及底层士卒的生活条件,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粮食,缺少肉食,才导致明清的夜盲症问题特别突出。
    这次孙策带来的,是自己父亲的老底子一千多精锐老兵,加上舅舅和族兄凑出来的两千多精锐部曲,各个都是经验丰富,武技精湛的老兵,平时待遇极为优渥,而且长期驻扎在河边,鱼虾敞开供应,隔三岔五还有猪羊肉赏赐,自然是不会有夜盲症的。
    至于这些兵马的素质,那是相当惊人。
    昔日孙坚北上讨董,胜多败少,打的董卓军开始将重点放在了南路上。
    董卓主动率军屯于帝陵,想要和孙坚决战。
    在董卓看来,自己麾下乃是经验丰富,能征惯战的正规军,孙坚所部不过是豫、荆郡兵,如何是自己的对手?
    结果孙坚就依赖部曲为核心的豫、荆两州郡兵,把董卓给击败了,逼的对方退出了洛阳。
    可想而知,这支精锐部曲的素质有多高。
    日后,孙坚正是凭借这支精锐部曲,先是在阳城之战中,击败了袁绍派来的豫州刺史袁遗以及周家联军,逼死袁遗,驱逐周喁兄弟。
    随后,又南下荆州,几次三番击溃刘表和黄祖。
    如果不是最后为黄祖部将伏兵射杀,孙坚甚至有可能攻破襄阳,为袁术彻底征服荆州。
    孙坚战死之后,吴景、孙贲带走了这支部曲中自己的那部分,而孙坚亲领的部分,则被袁术抓在了手里,哪怕孙策成年之后,都不肯还他,也是因为这支部队相当能打,袁术舍不得放手。
    这样的精锐部队,再加上当日月光很好,官道的道路清晰可见,孙策干脆命令部队熄灭火把,仅靠着月光顺着官道行进,悄无声息的摸到了广陵城下。
    此时城内正兵变到关键时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内,没人会想到有人从南面靠近城市,更别说孙策等人在靠近广陵后,就人衔枚,马裹蹄了。
    所幸城门紧闭,孙策等人没法直接破城,只能压住心里的焦急,等待在广陵城南门外,看看能否有什么变化。
    对于孙策等人来说,最好是能和城内联系上,一来探听城内的情况,二来也要里应外合,夺下一个城门入城。
    可如果办不到的话,那就再找其他机会,诸如等天色稍稍变亮后,选出擅长攀登的士卒尝试翻越城墙,夺取城门。
    若是实在不行,那也就只能暂时退走,先保江都,再论进取了。
    就在孙策等人想尽办法想要破城的时候,南门竟然就自己打开了。
    里面还传出来交谈的声音,孙策悄悄的摸上去偷听。
    当听到对方有重新关闭城门的意思,他果断决定动手。
    于是,便有了这场突袭。
    孙策在击退正面的李家部曲后,李章和李洛的侧面也坚持不住,往后溃退。
    “伯符,袁长史在此处。”
    正当孙策被火障所阻,前进不能时,后方舅舅吴景朝着他大声喊道:“且过来拜会袁长史。”
    孙策没想到那老者就是袁绥,心中一惊,刚才他可是在袁绥和耿钊之间游移了好一会儿,幸好最终选择了耿钊,要不然可就射到袁长史了。
    压下心中的后怕和尴尬,孙策返回到城门口,翻身下马,走到袁绥身边拜倒:“伯符参见袁长史,伯符未能及时赶到,让长史受惊了。”
    袁绥就着火把仔细看了看孙策,点头道:“原来是孙文台之子,你如何来的如此之快。”
    “左将军命我等为先锋,自厉阳潜入江都,只待广陵城事毕,便星夜来援。今日日暮,已驻守广陵城外,本不想惊扰士民,便驻扎城外,待明日再行入城。”
    “不料适才城内火起,策以为城中有变,故特提兵马赶来。”
    孙策一五一十的将自家行程讲了个清楚,袁绥连连点头:“好,汝到的正好。城内豪强李氏不愿从左将军,欲举城归附刘徐州,故此兵戎相见。你既来了,且先将他们逐出城去吧。”
    袁绥倒是还念着底线和交情,还叮嘱孙策不要过分,赶出城去便可以了。
    不过孙策却是心中冷笑,区区一土豪豪强,何足为道,正好用来彰显一下自家武力,免得城内有不开眼的,日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叛,好似苍蝇般惹人厌烦。
    不过袁绥的面子始终还是要给的,表面孙策恭敬应命,内心里却是不屑一顾,只觉得袁绥老了,心肠未免太软了。
    刘晔借着火障收拢败兵,又派人去找李章和李洛以及郡府和武库中的部曲,让他们带着能带走的军械前来东城汇合。
    原本刘晔想让部曲们走前放火,可一来想起刚才袁绥的告诫和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刘晔忍不住有些发虚,二来觉得这些部曲本来就是广陵本地人,让他们放火烧自己家乡,若是不从命也就罢了,若是当场逼反了他们,更会是一大昏招。
    于是最后,刘晔还是咽下了放火的命令,只让众人赶紧来东城汇合。
    毕竟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固守武库和郡府,而是守住东门。
    只要东城城门在手,还有一线希望坚持到援军抵达。
    如果丢了东门,哪怕一时坚守住了郡府和武库,那也只是瓮中之鳖,等死而已。
    同时,刘晔还让人破坏东城城门,砸坏城外吊桥钩锁,同时在城内一边构建防御工事,弓箭手全部上城楼,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
    直到这时候,刘晔都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要知道袁绥在广陵城内的声望太高了,杀又杀不得,赶也赶不走。
    可留在城内,始终就是一颗大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以袁绥在广陵城的声望和地位,大部分的士族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一旦其中亲近袁术的士族豪强们串联起来,只要像李家兄弟做的那样,突然举事将袁绥给放了出来,广陵城内瞬间就要变色。
    李家兄弟是少数,亲袁术、袁绥的才是多数,要不是刘晔冒险入城劝说,就连李家兄弟都是默认投靠袁术的。
    在这种情况下,留着袁绥继续在城里,危险实在太大。
    尤其是既然对方愿意走,那刘晔简直是求之不得。
    一旦袁绥不在城内了,那么群龙就将无首,没有一个人有袁绥这样高的声望和地位,能够将亲袁术势力给统合起来。
    这不是几天功夫就能重新调整好的,等到他们重新选出领袖的时候,徐州军主力早进广陵城了。
    因此,听到袁绥现在想走,刘晔自然高兴不已,就像是送瘟神一样想将对方尽早送走,否则不论是逼死了袁绥,也还是囚禁了袁绥,都只会让广陵的局势变得更加捉摸不定。
    况且在刘晔的认知里,袁术的主力还在厉阳,孙策的部曲也在几十里外的江都。????城里大几千的李家部曲,城外又没有敌人,开门放人也不过短短的一、二刻钟的时间,却能换来广陵城内的安定,何乐而不为?
    任刘晔和李家兄弟想破天,也想不到这大半夜的,会真有一支孙策军潜伏到了城外,还就埋伏在城门口伺机而动啊。
    这也是情报上的缺失,刘晔所得到的情报,是袁术增兵厉阳。可刘晔不知道的是,袁术和刘繇之间已经默契休战,早在桥蕤率两万大军前往厉阳的同时,孙策和吴景就带着四千部曲悄悄顺着长江而下,潜入了早已经降袁的江都城了。
    原本按照袁术的命令,孙策应该在江都等待广陵的信息。
    等到袁绥说服广陵城士民之后,给江都发来消息,孙策则带部曲进驻广陵。
    而这一点,李家也清楚,所以他们根本没把孙策的部曲放在心上。
    可谁也没想到,孙策立功心切,提早赶到江都,更是仅仅只休整了一天,就继续赶路,直扑广陵。
    在他看来,既然广陵已经明显倾向于己方,那就不能拖延,拖则容易生变。
    先行占城,方是王道。
    只要能先入城,哪怕当地士、民有所抱怨不满,那都是小节,不足为虑。
    所以他根本没等袁绥传信,而是直接主动进发。
    事实证明,孙策这一步,走对了。
    不多时,李章和李洛带着残兵也汇聚了过来。
    这时候,大部分的广陵郡兵不是趁乱逃走,就是又反到了袁绥那边,成了敌人。
    刘晔这边只剩下李家的一千多部曲,一条路走到黑的姻亲、世交数百部曲,以及郡兵中的铁杆七八百人。
    拢共加在一起,也只有两千多,不到三千人。
    而对面,有四千孙家部曲,反正的近两千广陵郡兵,已经倍于李家兵马,局势危急之极。
    虽然刘晔还想死守城门,以待援军。
    可李家以及李家的盟友们可不想再守下去了。
    刚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都没能守住南城门,现在优势全去了对面,这如何还能继续守下去?
    刘晔还想苦口婆心的劝说李章、李洛,可这两人也怕的要死,也不管刘晔说些什么,只是拼命摇头。
    孙家军控制了郡府、武库、粮仓等要害部门后,带着反正的广陵郡兵又渐渐逼近,远远的将东城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所幸刚刚刘晔又收集物资,拉开了一道火障碍,这时候点燃,又给他们争取到了一些时间。
    就在李家准备撤退,刘晔懊恼不已,痛失好局的时候,城东门外,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顿时大惊,李章几乎脱口下令关闭城门。
    “不能关!”
    刘晔精神却是一振,大声喝阻道:“此乃东门,来者必是徐州援军,岂有闭门以迎援军的道理。”
    其实刘晔内心也不是百分百确定这就是援军。
    可如果这不是援军,是孙策军绕行的骑兵部队,那就算关了城门也没有任何用处,李家只会选择投降,而不是誓死抵抗到底。
    既然如此,那不如搏上一下。
    若是天要绝他刘晔,那来的就是孙策军骑兵,他当自尽以谢刘使君恩遇。
    若是上天眷顾,那来的必是徐州援军,今日危局尤有可破之机。
    只见一雄伟健硕的骑将直冲入城,勒马大喊道:“某乃东莱太史慈,刘使节何在!某奉少主之命,星夜驰援,大军就在身后,不时即可入城,诸君功劳,慈必会如实上奏,绝无隐瞒。”
    “太史将军!晔在此!”
    刘晔心中大喜,眼眶都激动红了,回身一手一个,拉住李洛兄弟俩走出人群:“太史将军,此二位贤昆仲,乃是刘晔世叔,正是城中心向明公的本地名士。因不满长史袁绥想要投靠左将军,夜晚起兵,想要夺城,却失手让孙家入城。”
    李洛和李章震惊于太史慈的雄伟,颤颤巍巍的行礼道:“是、是,只是我等部曲不力,未能将孙家部曲逐出城去。”
    “孙家已经入城?”
    太史慈脸色微微一沉,随即豪迈笑道:“听少主说,孙破虏之子孙策素来剽悍轻勇,只是慈尚有怀疑,今日某正好可一试之!”
    听闻太史慈豪气干云的笑声,李家部曲和残存郡兵都渐渐的安静了下来,打量起这一队骑兵。
    因为赶路的关系,自然不可能全部披挂,但这队骑兵依旧人手一套皮甲,长短兵器,远程弓箭一应俱全。
    进了城后,众人纷纷下马,让马匹暂时歇息,还取出盐巴,捏碎了掺入口粮袋里,晃匀了之后挂到了马头上,让马儿自己进食,随后取出刷子将马匹身上的热汗刷掉。
    这些骑士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各个身材健硕,自信满满,虽然只有五十骑,却精锐异常,给李家部曲和郡兵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
    “如今城内局势如何?”
    太史慈也早已下马,走到刘晔身边,询问起战况。
    刘晔将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太史慈心中一沉,没想到眼下竟然已经只剩下了东门一个据点。
    不过万幸,刘晔总算是在他赶到之前,守住了东门,否则可就要换成徐州军被拒之门外了。
    “刘使勿忧,少主就在我身后,各部依次而进,片刻可达。”
    太史慈暼了眼李家兄弟,从这俩瑟瑟发抖的家伙身上,他自然已经察觉出了不少情况。
    只是眼下还需要他们卖力,自然不好斥责,反而要给他们打气鼓劲。
    “稍后会有两百铁甲军士赶到,只要坚持到他们进城,可保必胜。”
    太史慈没说如山营,而是说铁甲军,自然是因为铁甲军的名字更为直观,让人一听就能明白。
    果然,听到即将有两百铁甲甲士来到,李家兄弟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这年头,铁甲甲士可是大杀器,尤其是这种城市攻防战,更是效果拔群。
    等到马匹吃完加餐,骑士们又纷纷挂上水袋,让马匹痛饮过后,休息已经完成。
    眼看着火障的火势也渐渐小了起来,对面的孙策部曲若隐若现。
    “刘使节,李功曹,李先生,城门就拜托三位了,我且去试试孙伯符有何过人之处。”
    说完,太史慈翻身上马,一声呼哨,所有骑士都上了马,取出弓箭在手,单手笼住马头。
    “走。”
    一声令下,马队重新起步。
    孙策军在火障对面,隐隐看见刘晔一方多出了不少骑士,心中顿时一惊,担心是敌方的援军,赶忙派人回去禀报孙策。
    孙策此时正在郡府中处置事务。
    因为刘晔顾忌到郡兵的感受,因此广陵城中的府库,粮仓都安然无恙,里面囤积了大量的财货粮食,孙策直呼发财了。
    广陵不愧是未有经历过战乱的城市,即便前几年已经被笮融抢过一波了,还是如此富裕。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