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 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5章 大明工商联
    杨金水看着众人疑云重重的样子,开门见山:“皇上教给我们的点金术,就是科技。”
    科技?
    有人还在懵圈,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恍然大悟。
    杨金水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继续说道。
    “大家初创时,皇上指导我们,一早就设讲习所。招募人才,培养工匠。然后讲习所变成研究所。
    农织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化工研究所,船舶研究所,地理研究所
    分门别类,术有专攻。
    最初时,还有不少人对皇上要我们拿出不菲的钱财搞讲习所和研究所,忿忿不平,觉得是浪费。
    结果呢?
    大家都看到的。
    育养蚕桑良种,几年下来,产出的丝茧比别人多比别人好。
    改进和发明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纺出的纱,织出的布,比别人的要厚实。
    发明的焦煤法和高炉法,炼出的钢和铁比别人又多又好。
    发明了世子大帆船和吴淞船,我们的货品可运至四海各处,大海不是天堑,还成了快捷的通途。
    发明了多种染料,让我们的布绚丽多彩,经磨耐洗。
    还有玻璃、玻璃镜、水泥、香水、白、钟表.
    除此之外,还有货币论、借贷平衡记账法、工厂管理、市场营销、广告.
    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啊。
    科技让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强。
    诸位,我们就是靠科技赚到了大钱,才有了今日这份家业。”
    周慕贤又比别人快半拍,头点得跟只猫头鹰似的:“啊,对对对!”
    杨金水问道:“诸位,什么是科技?”
    这次申稼良抢先了,“皇上说过,科技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格物之学;技术,运用之术。”
    “对,科技就是科学和技术。科技不仅可以赚钱,还能治国,大家相信吗?”
    众人迟疑地不敢答话。
    好像可以,又好像不行,没有信心啊。
    “科技基础是数学和物理,国子监的必修课有数学。金台学院和白塔学院,不管是学机械还是化工,又或者律法和会计,数学也是基础科目。
    数学是什么?就是我们科技的基础。
    我们白塔学院培养出的人才,在河工、矿业、冶炼、农耕、营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实为工部、司农寺、都水寺、太仆寺大小官吏。
    金台学院培养的人才,精通数学、会计和律法,充实为户部、刑部、太府监和太常寺大小官吏。
    他们不擅经义诗词,却擅数学、物理、会计等科技。正是有了他们,大明这几年才欣欣向荣,充满了蓬勃生机。
    诸位,你们看明白了?”
    对啊,科技的好处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仅帮大家大把大把地赚钱,在其它方面也是无往不利。具体的太多了,反正就是在办实务这一块,碾压只会治经义的那帮旧派士子。
    看着众人的眼睛越来越亮,杨金水也知道大家都想明白了,继续说道。
    “诸位,皇上励志图新,改革新政,意欲强国富民,中兴大明。强国富民,大家这几年也看得清楚,无非就是兴办实业,振兴经济。
    这些都是我等的拿手好戏啊!
    我们为何能遥遥领先?就是学了皇上的点金术,科技。
    既如此,为何我们不扬长避短?以科技去胜经义,以务实去胜务虚,以实干强国去胜清谈误国。”
    众人眼睛越来越亮,各个都跟十五的月亮一样,周慕贤更是情不自禁地点头,“啊,对对对!”
    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皇上的国策是强国富民,那大明治内,强国富民的本事我们说第二,谁敢称第一?
    那些只会风雪月、夸夸奇谈的儒生名士?
    那些开口闭口德治仁政、却不辨菽麦的正人君子?
    我们学会了皇上私下传授的点金术,掌握了科技,也在这几年验证了它的强大。
    那么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大力推广科技。不仅用它赚大钱,还让国库充盈、百姓丰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旦我们充分把优势发挥出来,肯定能把传统保守的那伙人打得节节败退。
    等到我们这些新兴势力掌握了大明经济命脉,扶植培养出来的科技务实人才成为大明官场主流,那我们荣华富贵就能世代相传了。
    但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困难所在。
    “杨公公,可现在科试还是以四书五经和道德经义为本。虽然现在有吏员招录考试,可是起点太低,正途还是会试啊。
    而会试还被他们把持着,源源不断地选拔旧派人才,充塞朝堂,把持朝政,我们也无可奈何。”
    杨金水缓缓说道:“诸位,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以前从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他们死死地把持着,一点缝隙都不留。
    皇上借着官制改革,补录吏员,以及安置诸藩宗亲的机会,开设了吏员招录考试,撕开了一道缝隙。
    我们都看过日出,最先是天地黑漆漆的一片,艰难地撑开一道亮光缝隙,这道缝隙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最后红日喷薄而升,天地间一片光明。”
    杨金水的话让众人听得更加有信心。
    “内阁总理张元辅的新政改革,咱家知道一些。
    其中乡试将和吏员招录考试合二为一,每年举行一次,由礼部轮流派员到地方主考、都察院派员监察,各省布政司协助考试。
    招录人数根据各省布政、按察两司,前一年预算的吏员空缺而定。会试也是一年一次,与乡试相隔半年。各省乡试前列若干名,才有资格进京会试。
    也叫会试,中试者也叫进士,只不过是为中枢六部诸寺和都察院、宣徽院、律政院招录官员。在中枢观政两三年,再下到各县为知县。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以后必是大明文武百官迁升的铁律。
    与此同时,乡试会试分国政和律政两科。考试内容也要大改,初步确定为国文、数学、自然通识三门基础科目。然后国政科有时政策论,律政科有律法通识,两者也都有案例分析。”
    杨金水看着众人,一向镇静如水的脸上,难得的荡漾着少许激动。
    “诸位,听听这些考试科目,我们是不是占据先机?”
    众人惊讶地发现,国文、数学、自然通识,杨金水领着大家创办龙华书院和象山书院时,一开始就是按这三门来学的。
    从易到难,逐渐升级。而自然通识高级版:物理、化学,放在高年级学。
    而在高年级里,时政策论、律法通识和案例分析也是必修科目。
    当初如此设立时,众人十分反对,还是杨金水搬出皇上,那时还只是皇太孙,勉强压住了大家。
    就是因为如此开设学习科目,附近的书院都在讥笑,龙华和象山书院是自暴自弃,完全放弃了科试仕途。
    后来全是靠几经筛选,选出一部分卓绝的天才,再加上乡试、会试主考官们在皇上的暗示下,高抬贵手,这才考上一小部分进士,如李明淳、沈万象。
    但是当时,大家心里都有数,再如何,龙华、象山公学以及后来扶植开办的崇文公学、金陵公学,在科试上还是远远落后于旧派势力。
    今天听杨金水这么一说,众人猛地发现,以前的劣势全变成了优势。
    会试、乡试的考试内容要是这样大改,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把旧派的学子们考哭了,考得他们怀疑人生。
    张元功忍不住问道:“如此改,朝堂百官们,还有儒生士林,愿意吗?”
    杨金水答道:“如此改科试,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我们内阁总理张元辅。可皇上跟张太岳说,这是天意,是六御天帝和三清天尊上次下凡时,向皇上点破的天机,是天命。
    顺应天命,大明则兴;违逆天命,大明则亡。”
    室内一片寂静。
    在场的众人,可以说是大明第一批接触到科技,并利用它发大财的人。
    亲眼目睹过许多奇技淫巧的机器设备,默化潜移,他们不知不觉中,成为大明第一批有科学思想和态度的人。只是这一点,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二月初一大朝会的神仙下凡,有些人就在京城,亲眼目睹过。他们是心里最犯嘀咕、最先产生怀疑的那波人。
    他们深知,皇上能不能请动神仙,不得而知,但是玩起科技手段,真得神乎其神,让人匪夷所思。
    这一神迹,指不定他用了什么科技手段打造出来的。
    只是现在大明的绝大多数官庶军民,深信这个啊!
    有了二月初一大朝会这么一出神迹,百姓对皇上的拥戴值直接爆表。
    历朝历代第一位登极时有神仙和天帝天尊组团下凡来祝贺的,太有牌面了。
    百官们对皇上的敬畏之心也直接爆表。
    这就是民意和人心,是大势。
    现在皇上说,朕有个神仙亲戚昨个下凡跟朕说了天机,要这样这样做才是天命。
    诸位,要不要顺应天命啊?
    此前王遴和王世贞两党人敢那么疯狂地攻讦皇上,弹劾辅臣,气势汹汹要逼得皇上下罪己诏,为什么?
    不就是仗着天人感应下的天象是天意,是天命不可违。
    二月初一大朝会上的神迹,皇上向全天下表明,朕在天庭是有牌面的,上面有人,什么天意天命,朕说了算。
    皇上要用神迹来大兴科技,心知肚明的少数人,觉得十分地荒诞和诡异。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是无可奈何又顺理成章的事。
    杨金水点破玄机后,也不再多说了,直奔主题:“诸位,刚才说的话,大家先闷在肚子里,父母妻儿也不可说。”
    “杨公公放心,我们都是嘴巴严的人。”
    “好,那么我们先完成第一项大事,组建大明工商业联合会。咱家提议,先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推举几位德高望重的筹备委员,拟定章程,推动进展,可好?”
    “好!”众人齐声应好。
    很快,宋应卿、申稼良、周慕贤以及其他四位大掌柜的,被推举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宋应卿为主委员。
    杨金水、朱希孝等人为顾问。
    正事谈完,大家坐下来用餐。
    大家都是斯文人,身份也各异,于是没有出现热烈敬酒的局面。只是宋应卿带头,领着大家向杨财神敬了一杯酒。
    杨金水一个侧闪,建议大家一起向皇上邀敬一杯酒,祝皇上福寿安康。
    这个建议没人敢拒绝,于是面向北面西苑方向,众人齐声恭敬了万历帝一杯酒。
    接下来就各自喝着酒,吃着菜,说着话。
    杨金水向身边的宋应卿敬了一杯酒,问道:“宋公,听说令三公子在戚丰宁麾下,参加了对土默特部的战事?”
    宋应卿感叹道:“是的,我这个老三,就好兵事,怎么劝都劝不住。”
    “宋公,三公子在戚丰宁麾下效命,是好事。戚丰宁用兵持重,自东南剿倭以来,从未有过败绩。
    这次三公子定能褒立功勋。”
    宋应卿摇了摇头:“老夫不求揭谛立功,只求他平平安安地回来就好。”
    坐在宋应卿另一边的朱希孝,喟然感叹:“据说燕北都司已经出兵了,不知道现在接敌了没有?
    这一仗大胜后,大明九边就不再是边关了。”
    众人也唏嘘感慨不已。
    国朝从正统年土木堡之变后,深为北虏所扰。嘉靖年间,几乎是每年都有狼烟示警,九边无一日安宁。
    想不到短短十来年,九边已不再是大明边关。
    叮叮当,有节奏的清脆敲击声响起。
    大家转头看到周慕贤,就是长得像猫头鹰,总是爱说“啊,对对对”的那位,用筷子敲着碗沿。
    他扬声唱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众人举起酒杯,高声合唱:“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