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 446.第444章 李成梁,我们要团结!
第444章 李成梁,我们要团结!
徐渭看着一脸气愤的李成梁,淡淡地问道:“戚元敬弹劾你什么?”
李成梁语气一滞,“文长先生,你在督理处襄赞戎政,姓戚的弹劾奏章,你应该看得到。”
徐渭脸色如常,“汝契,我是能看到,只是我还是想问你,戚元敬弹劾你什么?”
李成梁脸色白一阵红一阵,变幻了一回讪讪地答道:“弹劾本将纵容部下,抢掠奸淫。在东喀尔喀部抢掠归降部众人口三千余人,牛羊数万头,悉数卖于朵颜等六翼。”
“属不属实?”
李成梁沉默了一会,“属实,可兄弟们也是一时兴起,想发点财。”
“朝廷粮饷和犒赏可有短缺?”徐渭问道。
李成梁连连摇头:“不曾少一文一粒。”
他又连忙解释了一下:“可兄弟们以前都是这样打仗的,习惯一时改不过来。”
徐渭不客气地说道:“以前是以前,现在你们是太子殿下的兵马!”
李成梁默然不语,但是脸上的不服气,明晃晃刻在那里。
徐渭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太子秉政以来,旰衣宵食、殚精竭力,筹集粮饷,唯恐迟发了一天半刻,让你们挨饿受冻。你们就是如此回报殿下的?”
李成梁吓了一跳,连忙分辨道:“文长先生,我等对殿下忠心耿耿,唯命是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徐渭呵呵一笑,“汝契,我们是自家人关上门说些私己话,不要担心。老夫且问你,你是不是觉得殿下那些军纪军规,过于迂腐?”
“迂腐?”李成梁连忙摆手,“末将也知道,我等武将目光短浅,只在意杀敌立功。殿下却是高屋领瓴高,在意的是长治久安。”
徐渭叹了一口气,“汝契,道理你都懂,你怎么还屡教不改啊!你纵兵抄掠之事,不用戚元敬弹劾,锦衣卫的人已经报至西苑。
此次论功行赏,要不是曹公、谭公等几位竭力作保,你的广宁伯,悬啊!”
李成梁喉结忍不住急促地抖动几下,讪讪地解释道:“文长先生,末将知罪,末将没有把太子颂布的行军军纪放在心上,从心里觉得有些迂腐,认为不过是小节,只要我能立功就行了。”
徐渭指着他,恨恨地说道:“汝契,叫我说你什么好呢!太子殿下颂布行军军纪,真得就只是笼络漠南漠北民心吗?”
“难道不是吗?此次东北大捷,将士们得功,朝廷得利,殿下得名。颂行军纪,广布仁德,收揽人心,以求永固,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啊,只看到了第一层,看不到更深!”徐渭叹息着。
李成梁起身,拱手作揖,恭声说道:“还请文长先生教我!”
“太子殿下杀伐决断,下令旨杀过多少人啊?会怜悯数千里之外的漠南漠北牧民?的确,殿下颂布行军军纪,是收拢人心,以求漠南漠北的长治久安。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汝契啊,你为何就看不出来!”
徐渭看了一眼李成梁,问道:“君上者,除了才干之外,更看重为将者什么?”
李成梁脑子一转,马上想到了,“赤忠!”
“对!赤忠!汝契,一边要你们打胜仗,勇猛破敌;一边要你们遵循军纪,善待敌民,看上很迂腐,实践操作中确实很难办是吗?”
李成梁点点头:“是的。”
“难办才对!如此难办,戚元敬还是严令勒束各部,甚至亲自下到各部,日夜巡查。一旦发现违反军纪之事,如你汝契做的那些破事,立加弹劾,并附上请罪书。
萧季磬追击图们汗十四天十四夜,途中还牢记着殿下的军纪,宁可借钱自掏腰包,也不敢违反军纪。
如此赤胆忠心又能打胜仗的将领,殿下自然优待,第一批在西苑宴请。
汝契啊,你连个十五岁的少年都不如,都没他看得透啊!”
李成梁不停地咽口水。
妈呀,深居西苑的太子殿下,心思怎么这么深啊,我稍不留意就差点中计。京城当近臣风险太高,光是猜殿下的心思,我都能把脑子熬干了。
我还是老老实实在边镇,当我的边将,建功立业,马上觅侯。
不过李成梁也庆幸,自己敬佩徐渭的才识,老早就与他混熟,他还答应当自己几个臭小子的老师。
好,文长做老师,我家那几个混小子,肯定有大出息!
徐渭语重深长地说道:“汝契,对于殿下而言,为将掌兵者,除了能征善战,更要忠诚!你现在为何殿下如此器重戚元敬,如此赏识萧季磬了吧!”
李成梁心服口服地答道:“文长先生,我全听明白。多亏你的教诲,要不然我还执迷不悟,真要是哪天惹恼了殿下,唉”
他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先生就是李某的再造恩人啊!今后李某听从先生劝导,一丝不苟遵循殿下令旨,绝不打半点折扣。”
徐渭看到李成梁听劝,心中欣喜,也愿意说得更多。
“汝契,现在外患渐熄,内阋逐启,你我都要慎之又慎!”????李成梁心里一咯噔,更觉得今天来徐府拜访是来对了。
“文长先生,李某是粗鄙武夫,还请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我大明自弘治年间,迫于外患,困于内忧。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嘉靖新政,先皇励志图新了一番,终究力不能逮,功亏一篑。
先皇把希望寄托在太子殿下身上。殿下也不负先皇重望,反攘外先安内而行,先大刀阔斧剪除外患,步步为营拆解内患。
而今海西、建州克复,辽东为腹地;图们汗授首,蒙古左翼为大明羽翼;俺答汗在大同威严尽损,此后困于内耗无余力外争;东倭、朝鲜降附;安南莫氏已灭,郑氏、阮氏倾覆弹指间;西班牙屡遭重创,葡萄牙被勒令退出满剌加,南海肃静;环顾大明四周,只有广西、云贵若干土司做跳梁之丑。
外患肃靖,殿下便可全心全意解决大明内患。经过数年的清查摸底,殿下对大明家底、地方情况也了解得非常清楚。
经过几次党争,殿下也对文官们的脾性、地方世家豪族的手段,都心里有数。棋子布好,开始下棋了。”
李成梁嘻然一笑:“解决内患,是太子殿下施展手段,收拾文官和地方世家,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尽管做壁上观好了。”
徐渭盯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汝契,你要是这样想,就危险了!”
李成梁吓了一跳,“文长先生,你不要吓我。怎么就危险了?”
“汝契,要记住了,我们是为殿下解决内忧保驾护航,是殿下对内刮骨疗伤的底气所在!”
李成梁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地点了点头。
是啊,太子殿下对内动刀子,最狠的就两次,一次是晋商晋党。
那是等东南倭寇剿除干净了,陆续调胡宗宪、谭纶、戚继光等人北上,执掌京营、蓟辽、山西宣大三边,打出香河、滦河两次大捷后,尽收九边和京营兵权后,以倒查庚戌之变给予晋党晋商雷霆一击。
第二次是清查盐政,对扬州盐商下手,然后一记声东击西,把南京的勋贵和聚集在南京六部的江南世家部分势力给一锅端。
那次赢得轻松,只是调动东海水师部分兵力,以及部分营卫军。
其余的整饬诸藩宗室,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孔府败类大案,在有心人眼里,都不算惊涛骇浪,跟当年太子殿下的第一刀差得远。
不过再回过头来看,殿下当年的第一刀真得是快准狠。一刀下去,把掌控九边最大的障碍,晋党晋商一扫而空,连他们的几位巨头,要么改换门庭,要么认输夹着尾巴。
此后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汝契,你不要轻敌大意。那些文官在开边征战,不及我们。但朝斗党争,却是人家的拿手好戏。庙堂之上,是他们的主场。
殿下对内动刀,剪除内忧,会触及多少世家豪族、缙绅大户的好处?光是一项清丈田地,才九边、京畿、山东、山西、河南和陕西,就暗潮汹涌,连衍圣公府都被他们推到跟前来。”
李成梁眉头一跳:“文长先生,你是说这次孔家败类大案,是这些家伙暗地里推波助澜,想以衍圣公府跟殿下的新政打擂台?”
“没错!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殿下的手段越发地娴熟和高超。先是让刚峰公刺破这个大脓包。”
李成梁点点头:“我看过《皇明朝报》里海公的弹劾奏章《请肃正衍圣公府败类奸贼恤地方百姓疏》。在上疏里,海公连孔圣人都弹劾了一番,家教不严,子孙出败类。”
徐渭笑着答道:“海公可是弹劾过先皇和太祖皇帝,弹劾孔圣人不在话下。再说他没有说孔圣人如何,只是说他家教不严,子孙出祸害,实话实话,不好指摘。
海公开了当头第一炮,众人出乎意料,却又觉得情理之中。”
确实,海瑞是谁?这世上有他不敢弹劾的人吗?
再说了,孔府那些人干得腌臜事,大江南北早有耳闻。别人指出来,还有人把头埋在沙土里不信,海瑞指出来,你不信,天下人都信。
徐渭继续说道:“殿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漕督王子荐就近兼抚山东,处置此事。目前来看,王子荐处置得不错,给孔圣人和衍圣公留了份体面,天下儒生们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徐渭语气一转,变得语重深长,“汝契,你看,如此一件案子,暗藏的刀光剑影,难道不比你我征战漠南凶险吗?”
李成梁也听得有点后怕。
这些文官,还有缙绅世家,他娘的鬼心眼太多了!
而且对外征战,打不赢老子还可以跑,保住性命再从长计议。这明争暗斗,躲都没地方躲!
玩不起啊!
也不敢玩啊!
徐渭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汝契,这些事不是我们不想涉入,就能跟我们无关的!”
李成梁脸色一变:“先生,那我们怎么办?”
徐渭往椅背上一靠,皱着眉头,眯着眼。
“我们还在其次,关键是谭公和胡公,他俩是主心骨。现在谭公被召回,胡公不日也会召回,众矢之的,老夫担心他俩啊。他俩倒下,我们都没好果子吃!”
李成梁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谭纶和胡宗宪不仅德高望重,在南北诸将中威望甚高,还是文官,正经科试出身的文官,在大局还没被改变的情况下,能跟那些文官扳扳手腕。
“汝契,所以我们要团结,要齐心协力。我们先乱了,对方就有机可乘,届时唇亡齿寒,汝契,而今大好局面,可是大家在太子殿下带领下,千辛万苦打下来的,万万不容有失!”
李成梁默然一会答道:“先生放心,成梁心里有数!”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