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 - 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
    回答了几个问题,下课的铃声也响了起来。
    听到铃响,徐川动作敏捷的从讲台上摸起教材,然后便迅速的溜出了教室。
    这方面他还是挺有经验的,毕竟以前上课没注意被堵过一次,折腾了老久才出来。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这些‘热情’的学生围上来前直接宣布下课走人。
    顺着走廊,徐川迅速溜出了教学楼。
    刚准备回自己的办公室,就撞到了南大新任校长谈绍元。
    谈校长笑着打了声招呼,走过来问道:“徐院士上完课了?咱们南大的学子感觉如何?”
    徐川笑着道:“挺好的,这些学生都很认真也很热情。”
    谈绍元笑了笑,道:“这还得多亏了您啊,徐院士,有您在,咱南大这两年的招生的分数和质量,那是一年比一年好啊。”
    不得不说,南大最近这两年的招生,无论是分数线,还是质量,都提升了很多。
    而在这其中,徐川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国家可控核聚变项目工程总设计师,一系列的名声和成就,让南大跟着一起出圈了一次又一次。
    包括数学系,原本平平无奇,甚至在高校中有点拉胯的数学系,如今也起飞了。甚至有不少数学竞赛生,都选择了报考南大。
    而在以往,这种几乎都是去水木或北大的,再不济,也是去复旦或者香岛那边,南大数学系基本不在他们的考虑当中。
    徐川笑了笑,道:“母校壮大,这也是我的荣幸啊。”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对了,谈校长,关于教学方面,我这边还有件事想麻烦一下学校。”
    闻言,谈绍元迅速回道:“徐院士请讲。”
    徐川:“我这边准备带几个学生,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学校这边能不能帮忙先筛选一下?”
    听到这话,眼前的这位谈校长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这个没问题,我这边回去后立刻就找人安排统计一下学生资料。”
    “不过关于学生方面,您这边有什么要求吗?”
    徐川思索了一下,道:“我这边带学生,本科生就算了,我没那个精力,平常给他们上上课就够了。主要是收研究生和博士生。”
    “研究生的话,考研成绩至少在三百八十分以上,专业成绩不低于九十分,如果有优秀的sci论文与各种科研项目经验的话,考试成绩可以降低一些。”
    “至于博士生,主要以论文和科研项目经验作为评价就行,成绩反倒是其次。”
    对于他来说,带学生这种事情,其实早已经能不局限于某一个学校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学生,只要他开口,基本都能招收到。
    不过考虑到这应该是他回国后,真正意义上第一批带的学生,徐川还是准备先将这个机会放给母校的学子。
    谈绍元点了点头,道:“没问题,我这边回去后会立刻处理的,还有其他的需求吗?”
    徐川笑道:“暂时没有了,那这件事就麻烦谈校长了。”
    “嗐,麻烦什么,不麻烦不麻烦,这是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谈绍元摆摆手道:“倒是这些被你挑中的学子,可就是他们和南大的福气咯。”
    徐川笑了笑,告别了这位新任职的谈校长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房间中空荡荡的,蔡鹏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他也没太在意,打开了电脑,开始继续完善自己昨天晚上还没弄完的航天发动机构思。
    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尽管他们的意思听起来可能差不多,但区别很大。
    航天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发动机需要在无氧环境下工作。
    而航空仅仅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航行)活动,一般都需要大气中的氧气作为燃料辅助。
    两者并非同一个意义上的东西。
    目前来说,航天发动机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液态燃料火箭发动机,电磁力发动机,核能源发动机四大类型。
    各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一般都是液态燃料作为航天发动机燃料的液态燃料火箭发动机。
    虽然固体燃料火箭的推力比液体燃料在同等重量下要高不少,结构也要更加简单。但固体燃料的燃烧时间相当短,一般的运载火箭也就能持续个两三分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想要将卫星或者航天件送上太空,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没法调节推力,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固体燃料在如今的火箭中,运用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在徐川看来,无论是固体燃料火箭,还是液体燃料火箭,都有一个避不开的缺点。
    那就是比冲值太小了。
    对比起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来说,化石燃料发动机比冲值最高也不会超过五百秒。
    而最普通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比冲值也能轻易的做到一千秒以上,而那些性能优异的电磁力发动机,比冲甚至能做到五千秒以上。
    所谓的比冲,如果用专业话语来说描述,比冲指的是衡量反应质量发动机(使用推进剂的火箭或使用燃料的喷气发动机)产生推力的效率的量度。
    当然,如果要简单的理解的话,可以理解为“火箭发动机利用一千克推进剂产生的一‘千克力’推力可以持续的时间。
    就像米国的航天飞机,其主发动机推进剂一般为液氧/液氢,真空比冲为452.3秒。
    但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的高比冲背后,弱点是远低于化石燃料的推力。
    如今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其推力一般均在微牛或者毫牛左右。
    这种级别的推力,用在真空状态下的太空中的确可行,毕竟没有阻力,随着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的持续做功,速度也能提升起来。
    但是如果放到大气层内的话
    毫不夸张的说,它连将一个鸡蛋送上太空的能力都没有。
    谁也不怀疑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后的未来,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的潜力。
    但现在,哪怕是作为‘可控核聚变之父’的他,也为此头疼不已。
    哪怕他能想办法尽力的去缩小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或者说使用小型化的裂变堆,然后配合磁流体发电机组将其硬塞到航天器上面,但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推力太弱,依旧是个巨大的麻烦。
    “或许,在这方面我该参考一下航天领域专家的意见,毕竟我不是专业领域的人员。”
    将脑海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后,徐川准备过段时间去找一下航天那边的专家,看看能否实现大功率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系统。
    至于化石燃料推进的方式,目前反正已经被他抛到了考虑范围之外去了。
    毕竟化学燃料火箭如今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想要大幅度地提升比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如果大推力的电磁力航天发动机技术,以及高能量密度的供电设备真的能够实现的话,以电推技术在比冲上的优势,完全具备取代化石燃料火箭的潜力。
    更关键,还在于续航。
    如果使用核聚变给航天器供能的话,除了能在地表与太空往返后,航天器会具有前往月球、火星等远方的能力。
    甚至,在充足的能源供应下,航天器的速度能提升数倍,极大的缩短往返月球与火星需要的时间。
    将脑海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后,徐川点开了浏览器,搜索浏览着最近两年科学界发生的一些事情。
    主持栖霞山可控核聚变工程两年多的时间,他都快脱离数学物理界了。
    尽管依旧和一些以前的熟人有着陆陆续续的联系,但数学界和物理界这两年有没有额外发生什么事情,他还真不是很清楚。
    正翻阅着过去两年数学物理界的一些事件,一条arxiv的及时推送映入了他的眼帘中。
    【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看到右下角的弹框,徐川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室温超导材料?
    什么情况?
    右手迅速滑动了一下鼠标,他点开了arxiv的推送,进入了这条链接。
    “摘要: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苏贝·李,金智勋,权永云。”
    “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了室温超导体(tc≥400k,127c)在环境压力下用改性的铅磷灰石(kl-66)结构工作。kl-66的超导性是通过临界温度(tc)、零电阻率、临界电流(ic),临界磁场(hc),还有迈斯纳效应。kl-66的超导性源于轻微的体积收缩(0.48 %)引起的微小结构畸变,而不是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
    “其收缩是由铜引起的2+铅的替代2+(2)磷酸铅绝缘网络中的离子,并产生应力。它同时转移到圆柱的pb(1 ),导致圆柱界面的变形,这在界面中产生超导量子阱(sqw)。热容结果表明新模型适用于解释kl-66的超导电性。”
    “kl-66的独特结构允许在界面中保持微小的扭曲结构,这是kl-66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保持并表现出超导性的最重要因素”
    由arxiv提供的简短摘要迅速在徐川眼中过了一遍,与此同时,对应的论文也已经下载了完成。
    迫不及待的,他迅速点开了下载下来的论文。
    室温超导?
    上辈子也没听说过南韩有这方面的突出研究啊,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这个?
    带着心中浓重的疑惑,徐川迅速将整篇论文浏览了一遍。
    然而在看完论文后,他眼神中带着的,只有大写的两个‘离谱’。
    无他。
    只因为这种kl-66常温超导材料的合成方式,简直刷新了他的认知。
    第一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黄铅矿。将氧化铅和硫酸铅粉末以各50%的比例在陶瓷坩埚中均匀混合。将混合粉末在有空气存在的环境下,在725摄氏度的炉子中加热24小时。在加热过程中,混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黄铅矿。
    第二步,合成磷化亚铜晶体。将铜和磷粉末按照比例在坩埚中混合。将混合粉末密封在每克20厘米的晶闸管中,真空度为10的-3次方托。将含有混合粉末的密封管在550摄氏度的炉子中加热48小时,在此过程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形成磷化亚铜晶体。
    第三步,将黄铅矿和磷化亚铜晶体研磨成粉末,并在坩埚中混合,然后密封入晶闸管中,真空度为10的-3次方托。将装有混合粉末的密封管在925摄氏度的炉子中加热5-20小时。在此过程中,硫酸铅中的硫元素在反应过程中蒸发了,混合物发生反应并转化为最终材料,kl-66。
    三个步骤,合成过程异常的简单的不说,原材料也随处可见。
    按照论文上给出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新材料的合成方式,毫无疑问类似于‘手搓’。
    没错,真正意义上的手搓都能搓出来。
    如果这种方式真能合成室温超导材料,那么就连他都会忍不住会怀疑,人类以前在材料这一领域点的科技树,是不是全他么点歪了。
    这种超导材料的合成方式,以及材料,都有些太过于‘廉价’了。
    当然,徐川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否认这种名为kl-66的室温超导材料是假的。
    不管它的合成过程到底有多么的离谱,不管它的合成过程到底有多么的简陋,要对它去证实或者证否,都需要经过严谨且多次的实验才能做到。
    而且老实说,在材料这一领域,这种类似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毕竟靠着一根胶带,就能粘出世界上最全能的材料‘石墨烯’,进而拿到诺贝尔奖,也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事情。
    这种事情,说出去别人都只会觉得这怕是哪个不懂科学的狗作者写的小说。
    毕竟着实有点太离谱了。
    而南韩这种kl-66材料也一样,别看它看起来合成过程着实有点离谱和简陋,但在材料这一领域中,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有时候,说不定你弄一个运气好到爆棚,对于材料一窍不通的‘锦鲤’放到项目组中,说不定还能给你带来好运,眨眼间就给伱搞出某种能让你后半生衣食无忧的新材料。
    材料,这大概是一个抛开经验外,全是欧皇的领域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