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296章 你换血我换脑,师弟掏出好法宝
第296章 你换血我换脑,师弟掏出好法宝
“太好了!师弟啊,能不能改改电路板,改成像djs-59那样,几层小板层叠的那种?”
张总师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可能要花一点时间,但是不难。
一张大板子,在高g和振动加固、结构强度、零部件布置上,不如几层层叠的小板来得好,虽然0.5米见方的大小,对于目标弹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能做成多层层叠的,要好一些。
却未曾想,高振东摇了摇头。
“怎么?是电磁兼容问题?还是高频布线问题?”
高振东一脸的奇怪:“没有啊,我的意思是不用,本来这块电路板,我就设计的是可以沿着邮票孔裁剪成四张,板子之间用排线连接。甚至为了照顾小直径圆柱体机箱,我在每一块小板的四个角都故意不布线,可以裁剪掉,进一步适应小直径。”
说完,高振东把电路板上的邮票孔、空白区和板间排线指给他们看。
“什么叫小直径圆柱体机箱?你这是一开始就奔着往导弹上装去的吧?”被高振东的新名词给整笑了的张总师说道。
高振东嘿嘿一笑:“师兄,我是战场上下来的,成果设计上多照顾照顾武器装备,这很合理吧。”
张总师叹道:“你还上过战场?难怪呢,有心了。”
高振东这才给他们介绍单板机的情况:“这个机器,我暂时命名为djs-60d,其中d是单板机的意思,所有的东西都集成在一块板上了。”
“.”
“总结下来就是,虽然少存储空间和寄存器,但是字长是一样的,而且主频比djs-59高,计算能力总体和djs-59差不多。由于指令集是兼容的,所以djs-59的程序员用它,基本上没有学习成本。如果用c的程序员,就更没有成本了,编译器已经做了调整了。”
张总师笑道:“这可太好了,我回去就把模拟计算机换下来,给它腾位置,这下,又能节约不少重量了。”
相当一部分模拟计算机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都不能叫计算机,算是一种固定程序的比较执行器,而从老毛子那儿过来的模拟计算机,那分量,那个头,更是不用说。
高振东这个单板机,哪怕还要进行加固,还要增加模数转换电路来采集数据,但是比起模拟机来说,都算得上是小巧玲珑了。
“师弟,你这個机器,产量怎么样?”
高振东道:“现在是靠进口件,不过正在解决国产化问题,前不久,硅单晶我已经拉出来了,下一步准备和相关厂所联合解决集成电路工艺问题。现在虽然低一点,可是你们暂时也用不了太多吧。”
硅单晶的事情只要不透露具体技术,那在保密级别够的单位和个人面前,倒是不用保密的,所以高振东说得很随意。
窜天猴还在研制呢,无论如何,保证实验弹的djs-60d还是能凑出来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振兴电产了,有这个在消费电子行业逐渐崭露头角的白手套,逻辑门电路这种民用集成电路还是能保证一部分的。
这个事情,相关单位和领导都是知道的,老丈人那个代表证,可不只是靠djs-59那一锤子买卖得来的,这不,振兴电产还在给它续期来着。
高振东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大漠来的两人却是又是一惊:“硅单晶也是你搞出来的?”
托消息便利之福,硅单晶的消息他们是知道的。
高振东点点头:“嗯,我和十七机部系统内的另外一个同志一起搞的。”
这下子,两人算是知道了为什么以自己的工作之重要,想要和高振东沟通工作也需要先申请许可了。
这人就是个纯纯的百宝箱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也就是高振东还没崭露头角之前的一些老单位老熟人可以不用申请,诸如导研院、段工、草原拖拉机厂之类,后来者,都免不了这一遭。
张总师对于这一趟的收获,非常满意:“师弟,别的不说了,我回去这就打申请,这回,我要给导弹动个大手术。”
蔡总也笑道:“不只你那里,我这里也是要动手术的,我要把导弹的血液换一下。”
“你那里换血,就能打更远,我这里换脑子,就能用更好的控制算法,在增加射程的前提下,保证精度,哈哈。”
惯导有个特点,那就是理论上它的误差是累积的,在不采取其他手段的前提下,射程越远,误差越大。
高振东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些东西,虽然自己不会,但是提出来好像对师兄有点帮助,至少在射程要求越来越远的前提下。 “师兄,其实有了数字计算机,我们不只可以用惯导,还可以有其他手段的。”
对于高振东的话,张师兄是非常重视的,这个师弟不但本专业有一手,看得出来,奇思妙想也非常多。
“你有什么好办法?说说看?”
高振东道:“这个办法对于短程导弹意义不大,可是远程导弹,需要把弹道打出大气层长时间飞行的,就有用了。”
张总师笑了:“还有这好事?我要的就是打远的啊,快说快说。”
高振东点点头:“星光制导,或者叫天文制导。”
这是个新概念,张师兄从来没听说过:“我不太明白,伱仔细说说。”
高振东随手在桌上画图:“我是这么想的,对于固定的日期来说,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有了数字计算机,我们可以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拍摄星图,通过星图计算误差,进行修正。但是在大气层内想靠摄像机拍摄星图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所以我才说只能在远程导弹上用。”
这个方法,不论是花旗佬还是老毛子都在用,对于远程和洲际导弹来说,是一种很可靠的辅助制导方式。
张总师一听,眼睛就亮了,这办法靠谱啊,让星星给我们指路,太浪漫了。
而且没有非常大的技术难度,不会为装备带来负面影响。
他盯着高振东画的示意图看了很久,一拍桌子:“这个好!等到我们搞远程导弹的时候,说什么也要用上去,我回去就展开预研。”
高振东笑道:“在我看来,其实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不在制导上,而在快速反应上。”
“快速反应?”蔡总和张总都来劲了,这是必须的,甚至以我们“不开第一枪”的惯例,这对我们来说比对其他国家更加重要。
“师弟,你的意思是?”
“我想,固定导弹是要装定诸元的吧?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甚至,等我们的技术发展上去了,我们总是要在机动载具上发射导弹的。”
火车机动、公路机动、空中发射、潜艇发射,这些都是机动载具,冷战期间各种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发射方式,除了井射之外,就没有不跑着起来打的。
而且装定的不只是目标数据,还有导弹发射点自身的数据,这样制导系统才知道自己要飞多远,往哪个方向飞。
可是在后发制人的情况下,这些诸元装定起来非常麻烦,甚至有的载具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技术不够发达的时候,哪怕是机动载具,仍然需要发射阵地的原因,它得找到自己在哪儿。
哪怕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达的日后,依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对于上三常之间来说,谁都不敢保证那个时候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还能正常用。
当然,约翰牛无所谓,反正它的导弹都是它的共轭父子的,花旗佬解决问题了它就解决问题了。
“采用星光制导,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先把导弹打出去,飞出大气层之后,再根据星光制导确定方位和方向,然后结合惯导,打击敌人。这不能完全取代精确参数的装定,但是至少多了一种比较可靠、精度也不错的手段,可以简化发射前准备。”
张总一把抓住高振东肩膀猛摇:“师弟啊,你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了!说实话,我是完全没想到这个方向上去,你这简单几句话,省了我好几年功夫1
高振东不好意思的笑笑:“我也就是瞎想的,我没搞过制导,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瞎出主意了。”
张师兄摇头道:“那你就错了,你这主意是最重要的,有了你这个原理和技术路线,剩下的活儿就是我的了!要这都干不出来,我还当什么总师。”
对于他来说,哪怕这个技术需要几年时间来落地,那也一点儿不耽误,因为要做远程导弹,还早着呢,正好赶上。
可以说,高振东这番话,提前几年解决了远程和洲际导弹的一个大问题。
蔡总笑道:“你这师弟对你可真不错,你一来,就送你一个好法宝,可惜现在我发动机可快反不起来,否则还真就能形成快反能力了。”
对于他来说,现在是固发打不远,液发打不快。
固发优点非常多,但是有一个毛勃—比冲小,所以射程上不占优,这也是早期的弹道导弹,特别是远程和洲际的,大部分都是液体弹的原因。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