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848章 王建阳入狱
官差其实是可以更早来的,但听说惹事人的名头之后,当案的宛平县根本不敢接手,只派了一个班头来伺候。
最先赶到场的是五城巡检司中的北城巡检司士兵,一群人带着短弓和铁尺,直接把火神庙给围了,接着顺天府的典簿也带着一群衙役匆匆赶到。
顺天府的典簿一进火神庙,见到地上被医生掀开衣服检查的郑养性,顿时咽了口唾沫。
他看向王文龙道:
“建阳先生,公事公办,免不得要请先生府衙中走一趟。”
王文龙点点头,指着赵老七三人道:“这三个是郑养性的护卫,”又指了指大铁椎道:“这是我的护卫,都是目睹全程的人,可以作为证人。在场有不少官员亲信,再找几个作证就是了。”
典簿忙说:“多谢先生帮忙。”
这年头判案为了防止证人逃跑或者改口,证人和犯人都要一起关押在牢中候审,证人往往不愿意配合,因此也会给办案造成困难。
正阳性手下三个士兵显然无权无势,趁着郑家还没反应过来,顺天府可以赶快把他们抓到牢中。
王文龙又让自己的护卫大铁锥去作证,这样双方的证人一下都齐了,对于典簿来说做事自然方便。
王文龙又叫过王平保,从他抱着的书箱中拿出一叠文件,对典簿道:“这是谕旨叫我翻阅的钦天监天官记录,此中都是天文秘录,不能过第三只眼,我只能带到牢中阅读,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那是自然。”典簿听到这名头,连忙让衙役好好接过。
王文龙又从框里拿出一大叠帐本:“这是为龙洋开海公司撰写下一年计划的文件,此事也在案头上,极为要紧,邹公公叫我在京中赶快办了,一百多位宗室亲王还等着分红呢,不得已也要带入牢中。”
典簿听到一百多个宗室时脸色已经极为精彩,连忙亲自捧过。
王文龙又指着第三个筐子道:“这是今年工部测试枪械的数据,龙洋开海公司种植人参的数据。工部新枪明年就要见仗,辽东兵马司派人与我说过,这些数据极为要紧,若因此上武器不良,坏了人命,新任的三边总督……”
“建阳先生别说了,我这就派人来专门给您抱文件。”典簿已经彻底屈服,总算明白自己惹上了什么烫手山芋,王文龙的这些纸张随便丢了一张,到时候他都说不清楚。
王文龙转头对李旦说:“请泰山大人将此事通知《管窥》社,再派人去收集一番郑养性的恶行,泰山放心,我没事。”
“放心,你进去后也要小心。”李旦点头,立马带人去办。
王文龙被关到厢房里等了一会儿,那典簿才通知王文龙可以走了,典簿压着他进大牢,后面还跟着一堆衙役抱着文件书本。
……
翊坤宫。
郑贵妃正在翻阅一本诗集。
她当年被选为太子妃时的确是因为年轻美貌,但如今也四十多岁了,她保养的再好也比不过年轻小姑娘。
后宫之中郑贵妃知风情秉月貌,文艺修养又好,和万历皇帝是真有点感情在的。
郑贵妃并不只把自己当做是万历的姬妾,文官们对于郑贵妃“媚主”的批评中,就写过她对腕力的态度。两人少年夫妻时,郑贵妃和腕力极为亲密,有时会抱着万历的脖子,揉他的头发。这样的夫妻感情若是放在普通人家里,说不定是亦庄家化,但。郑贵妃和万历的无奈之处在于皇帝和贵妃并不只是亲属关系还是他们的工作。
用工作关系谈恋爱,任何行为都会被过分审视。
比如当年河南遭遇水灾,首辅王锡爵写了一篇《劝请赈济疏》请求万历发内帑之银赈灾。万历皇帝回复的上谕中表示:他在看折子的时候,皇贵妃正好在侧,郑贵妃询问水灾情况,听说了灾区的惨状之后,她自愿出钱五千两赈济灾民。之后宫中再有捐赠的也一并发出。
这事情若是放在普通人家,肯定获得一片赞誉,百姓会觉得老爷和小妾都有良心。
但放在万历身上,大臣们的第一反应是:为啥皇帝看折子的时候郑贵妃会在旁边?
郑贵妃其实修桥补路的事情没少干,河北安国的伍仁桥就是郑贵妃出钱修的,一直到王文龙的前世,依旧轻盈而坚固,方便了百姓几百年。
但郑贵妃总是得不到好名声,后世有些人评价“郑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只是因为“恃宠溺爱”,“遂滋诽谤”。
甚至万历皇帝也是其中的推动者
比如此时民间流传“大高玄殿盟誓”的故事,说万历皇帝在朱常洵出生之后带着郑贵妃去紫禁城的大高玄殿立誓,将来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还“写下手书放于玉盒”“贮郑贵妃处为信”。
此事绝对是谣言,但是在民间传的人尽皆知,还被许多文人写进野史之中。
万历皇帝就算辟谣也不会有太大效果,因为大高玄殿的谣言很可能就是东林党传播出来的,这段谣言让满朝文武都十分紧张,自然加强维护朱常洛的力量。
后来万历皇帝立朱常洛为太子,百姓也疑惑郑贵妃有“玉盒盟誓”为什么不能威胁万历?因此怀疑故事是当年文人造谣。
反对福王的力量不可能让郑贵妃的形象变好,于是民间很快又流传了这故事的第二部分:
郑贵妃听说皇帝立朱常洛为储君,气急败坏去找出当年的玉盒要和皇帝对峙,打开盒子之后却发现玉盒当年的蜡封没坏,但是里面的手书已经被书虫吞噬殆尽,只存“四腔素纸”根本不能作为证据
——原来不是郑贵妃人好,而是忠臣义士为了国本而奔走,感天动地,使得上天都在保佑嫡太子,才能让他免受奸妃所害。
胡扯能力令人佩服。
郑贵妃自己也不是没有小动作,只是她的小动作档次都太低,往往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就比如后来的梃击案,居然能查到郑家勾结邪教,即使郑贵妃没有夺嫡的心思,郑家也推着她往这步路上走。
郑贵妃现在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当不上皇帝了,但是朝中反对郑家以及福王的力量时刻都准备对他们进行政治清算。
也正因如此,她既要维护郑家的威严,以强大的外戚保护自己的儿子,又生怕郑家给他惹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