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312章 霓虹人的技术路线才是对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2章 霓虹人的技术路线才是对的?
    这类调侃内容得到了很多赞,大家真需要知道消息的时候,你们隐身了。
    当然也有一些有含金量的回答。
    “谢邀,光神的采访公布之后大家都在邀请我回答,我在知乎上被大家所熟知正是因为我获得了光神管理的那部分自然基金赞助,同时又因为我从事的是人工智能相关研究。
    大家肯定觉得我和光神所提到的项目有关系,但我想我做的研究和光神提到的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我做的研究主要是辅助人工智能。
    之前我也多次介绍过,我做的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在自然基金智能化辅助评审上,我和光神也只聊过一次,压根谈不上什么颠覆。
    智能化辅助评审,现在的项目评审不是要从专家库里找专家们么?之前是有专门的学部工作人员来进行分配,现在则是由人工智能来分配,把项目分配给专家。
    这个在23年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化改革实施纲要发布的那一年,这套系统就开始使用了,当时f02代码下所有的青年基金项目都是由人工智能进行的项目分组和指派专家评审。
    但当时还是会存在匹配不准,或者实际上的匹配度比人工智能后台算出来的匹配度偏差较大的情况。所以还是需要靠人来做微调。
    我的项目就是提高它的计算匹配精度,尽可能减少人的干预。
    这个事情的意义显然没有光神在接受采访中所提到的那么深远。
    因此我也不认为我干的活有多牛,能和光神在接受采访中提到的给人工智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但同样,我看网上很多人说光神故意夸大,这我是不信的,光神能在拿到诺奖之后的采访大张旗鼓地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那就一定是足够有分量的技术突破。
    以光神的地位,他不需要夸大事实来给自己贴金,而且我们非常了解光神,他做到的只会比他说的更多而不是更少。
    更何况这次央妈的采访,主题是钱学森之问,既然聊到了创新机制,过去也有不少人质疑,把每年20亿的自然基金的审核、筛选权交到光神一人之手是否妥当。
    从交给光神到现在也已经三年时间过去了,光神手下的这些项目确实也没有什么很令人惊艳的成果。
    如果最终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和光神所说的相差甚远,那么人们只会质疑他继续掌管这部分自然基金的合理性,对他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年说长也不长,而这次获得的诺奖,无论是燕京还是民众,绝对能给光神更大的耐心,等候他主导的自然基金项目开结果。
    因此对光神来说,在这方面夸大其词毫无意义。
    现在我就期待光神亲自揭晓,到底是什么样的成果,值得他用如此夸张的语言、如此重要的场合去做宣传。”知乎上某个获得了陈元光所管辖的自然基金赞助的博主回答道。
    另外一位同样是因此而出名的博主回答道:
    “泻药,我其实大概知道是什么项目,因为我参与了。我只能说非常非常神奇。
    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
    另外光神也确实夸大了,但绝对没有夸大最后的成果,他夸大的是我们所起到的作用,整个成果最后的呈现可以说完全是光神一个人的功劳。
    当然我们这些人也有贡献,但我们的贡献很小。
    大家可以理解成,我们提供的贡献是素材,最后光神把这些素材整合成了一道难以想象的佳肴。
    真的非常非常不可思议,整个成果已经问世了半年时间,也经过了一些验证,但我在看到数据的时候,仍然会有种这是我们现在能做出来的东西的错觉。
    我不知道它到底和未来人们创造机械生命有没有关系,但在我看来,它一定是机械生命的前置技术。”一位名叫colin的答主的回答迅速成为整个问题下面点赞数最多的答案。
    评论数也在飞快增长,很快就突破了一千条,两千个赞,一千条评论,真是难以想象的比例。
    “你好,我是大陆北方的网友,能不能具体透露一下是什么技术突破?”
    “大佬请收下我的膝盖。”
    “好奇被点满了,居然都已经跑了半年,业界一点动态都没有,这保密程度得有多高。”
    “大佬我只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后会不会有论文?相关成果会不会开源?”
    最后这个评论被答主回复了,“肯定会有论文,我就负责了其中一部分的数据处理和对应的模块编写,但成果会不会开源我不知道,这个得看光神和上面的意思。
    我也不知道是会通过开源的方式来促进技术进步,还是为了保密而不让相关技术开源。”
    后面陆续有一些参与到项目中的人站出来站台,国内网友的好奇心才被吊起来,东大官方的纪录片就把焦点给转移掉了。
    陈元光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一部名为《芯火相传》的纪录片悄悄在各大平台上线。
    其中最为人关注的是最后一集《光刻厂》。
    这一集充分展示了老中是如何解决国外技术封锁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芯片产业局面,陈元光没有任何慌张,因为在陈元光的带领下,东大的芯片产业在绵阳一直都有备份计划,这个备份计划就是从2023年开始启动的光刻厂。
    光刻厂一直都是东大内部的重点项目,其难度远超预期”
    没错,东大舆论一下就转移到了光刻厂。
    关于光刻厂,坊间一直都有传闻,说东大做到了3nm的工艺制程,靠的就是光刻厂。
    后来oppo的蝴蝶流片成功,并由光刻厂代工之后,即便有保密协议,该透露的也被透露得差不多了。
    只是没有被官方承认,以及大家不太清楚陈元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另外就是只听到说有这玩意,还没有人亲自看过。
    现在纪录片公布之后,大家算是知道了,从一开始光刻厂,陈元光就深度参与了。而且这卖相也很符合老中的想象。
    “卧槽,我发现了光神参与的项目都喜欢整这种体积巨大的工程,光刻厂也是,之前的电磁推动火箭也是,光神要是在苏联出生的话,绝逼是工业奇观的爱好者。”
    “什么工业利维坦,这也太壮观了吧?我很好奇台积电高层看到这玩意是什么想法,我估计心态得爆掉,这光刻厂还不把芯片价格压到白菜价啊。”
    “我觉得最慌的应该是三星才对,长江存储已经把这帮做存储芯片的搞得没什么利润了,有了这玩意之后还能再大幅度降价。”
    “我严重怀疑三星的存储芯片业务还能撑多久。”
    热点一个接一个,人工智能的面纱还没揭开,光刻厂就来了。
    惊喜太多,老中们都要看不过来了。对老中是惊喜,对老外来说就是惊吓了。
    因为实在猜不到到底是什么级别的技术突破。
    国外的学术界纷纷要求东大开源相关技术,别藏着掖着。
    学术界的大佬们直接给他们认为在东大有地位有权力的学者发邮件:
    “我认为人工智能关系到全人类的发展,东大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相关技术进行开源。”
    “过去我们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一直都是开源的,东大不能因为自己在某些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就把它当成珍宝一样藏起来。”
    在这方面国外的学者们是能够天然站在道德制高点来发话的,因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过去确实一直都是开源的,代码也好、框架也好,都是公开的。
    甚至硅谷的科技企业,对于很多人工智能技术也采取了开源态度,最著名的应该是脸书的llama模型。
    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说:“我认为在人工智能上应该采取充分合作的态度,人工智能不仅关系到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蕴含着无法预测的风险。
    我认为莱特应该把它充分地公开,由全世界共同来判断其所蕴含的风险。”
    马斯克没有发话,而是在推特上发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是一个机器人正在开车,整个视频被按下了加速键,能肉眼可见地看到这个机器人开着走过了大街小巷。
    (这是东京大学的研究成果,机器人开着车在测试跑道上)
    发完之后,马斯克又接着发了东大河原塚健人研究团队的成果。同样是机器人开车。
    两者对比能够发现,前者开车已经上路了,而后者只是在测试赛道上。
    “非常非常不可思议,莱特选择的技术路线居然和霓虹人一样,造一台机器人来开车,原来这才是未来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吗?
    原来我们都走错了吗?”
    随后马斯克又接连发了好几条推特进行解释。
    “我和莱特进行了沟通,他给我展示了这个视频,并表示这是他所说不可思议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中的一部分。”
    “视频里的机器人实现了l4级别的无人驾驶。没错,l4级别的无人驾驶不需要激光雷达,不需要摄像头,更不需要光学卫星,l4级别的无人驾驶是机器人来给人开车。”
    “我在看到这个视频之后意识到整个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路线都要重新进行思考了。”
    “而且莱特还说这只是整个技术突破的一部分。”
    这个视频公布之后,大量从业人员转发的配文都只有一个单词:amazing。
    自动驾驶无非两条主流技术路线,激光雷达或者机器视觉,当然也有两者结合的。
    像东大搞的那个被大家当成笑话看待,因为你加一个机器人在上面开车,这不等于脱裤子放屁吗?
    大家实在想不到这么搞的意义。
    而陈元光出来说,这才是发展方向,并且拿出了证据,把视频都发出来了,也明显没有什么人工合成的痕迹。
    这件事确实如同陈元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所说的,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是弱智路线,是霓虹又一次技术路线选择错误的经典案例。
    有了陈元光的站台之后,情况截然不同。
    没等大家讨论出个所以然,在申海,该机器人就开着车上路跑滴滴了。
    “卧槽,这是什么,这是机器人吗?我今天打车打到了机器人。”昨天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玩意,今天就在现实中打车打到了,小李惊呆了。
    他没有第一时间上车,而是拿出手机来准备拍摄,因为他意识到这拍成抖音上传还不火爆全网啊。
    小李看了眼车标,是辆大众,再仔细点看是辆大众捷达,心想:“怎么不是小米?”
    等他坐到后排之后,他看了眼前面银白色的机器人,心想尼玛还是辆手动捷达。
    “兄弟们,今天我打车去上班,居然打到了由机器人司机开的滴滴,这你们敢信吗?”
    拍完上传,小李才开始看滴滴上的界面,“铁师傅?这机器人姓铁吗?好奇怪的姓。”
    “铁师傅,你是机器人吗?”小李开始没话找话,事实上机器人压根就不搭理他,把他平稳送到目的地之后就稳稳停下,然后由滴滴自带的语音通知他到了。
    而小李也全程录像了下来。
    等他到了之后看眼手机,抖音上的点赞数都已经破十万了,很明显有人给他买了流量。
    “博主是在申海吗?”
    “机器人给人开车,怎么感觉多此一举呢?”
    “卧槽你们没有发现这是辆大众吗?之前其他车的自动驾驶好歹还要有摄像头,要么就是激光雷达,现在这机器人开捷达都能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了?”
    “我感觉其他车企要疯。”
    “原来从l3到l4需要的不是摄像头也不是激光雷达,而是机器人。”
    “我现在就好奇背后到底是什么算法。”
    这一天很多网红都想蹭热点,想要打到这辆机器人开着的大众捷达。
    哪怕是普通民众,打滴滴的时候都想看能不能有这个好运。
    间接带动了滴滴在整个申海地区的市场份额,连带着捷达都备受青睐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