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246章 急急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 急急急
    “当然刚刚提到的这套方案,和马斯克的星舰把成本降低到10美元一公斤以下一样,是理想状态下的方案。
    它的运载能力需要达到5吨左右的话,对等离子发动机的要求很高。
    在起步阶段需要消耗巨大的电能并在短时间内释放快速释放,产生大量的反作用力让火箭脱离地球引力。
    我们很快要进行的发射更多是预研究层面。
    短期内还是要依靠电磁发射,主要利用超高速超导悬浮与电磁推进在地面将火箭助推至超声速以上再进行点火起飞。
    等脱离地球引力之后,再通过等离子发动机来推动,整体是一个三段式的动力系统。”陈元光说。
    项目立项之后,陈元光觉得为了减少整体对化学燃料的依赖,以及减少化石燃料发动机的复杂度,可以在最后的末端继续用更大推力的等离子发动机,等离子发动机同样用常温超导体打造其内部磁体。
    “想和你并肩看日出东方,看夕阳西回@光甲航天”
    “想和你携手观戈壁沙漠,观大漠孤烟@华国航天”
    老实说,在西方过去强势文化席卷下,七夕节其实没啥存在感,存在感稀薄地还不如消费主义造出来的概念-520.
    最近这几年随着女权被男性当成严肃话题对待后,七夕节就更没有存在感了,仍由各大电商平台怎么忽悠,男性消费者就是不上当。
    这天也一样,网友们本来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七夕节,结果没想到光甲航天的官博和华国航天的官博进行了互动。
    互动还颇暧昧,有种七夕文案的意思。
    但里面无论是大漠孤烟还是日出东方,都让华国的航天爱好者充满遐想:
    “难不成有生之年系列终于要出现了?我能够亲眼看到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合作?”
    “不知道是什么大项目,要知道之前光甲航天帮华国航天把人体冬眠设备送上天宫,双方都没搞的这么肉麻。”
    “卧槽这保密工作做的也太好了吧,我之前从来没有听到任何消息。”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急急急急急国王就是我”
    “能不能别当谜语人,很好奇又有什么突破”
    “我之前还以为你们老死不相往来呢。”
    “能不能透露一下是什么惊喜?”
    微博上午九点卡点发的,五分钟之后就被顶上了微博热搜榜的头条。
    因为技术突破,华国现在的日子可要比20-22年那几年好过得多,哪怕欧洲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疯狂给华国汽车产业加关税,但他们总不能给光伏产业加关税。
    因为他们给华国光伏产业加的关税,都会变成成本转移到他们本国企业上。
    另外就是芯片产业突破,两大支柱产业有力缓解了华国内部的经济状况,没有受到什么实际干扰就打下4v所有外岛,更是让华国有底气坐在牌桌上不亲自下场,看着竞争对手们轮番唱戏。
    整体大环境空前好转,哪怕是阿美利肯金融支柱都在一根接着一根被拆。
    舆论场上更是兔兔当道,神神只能暗地里阴阳怪气几句。
    由于马斯克星舰的成功,航天领域是神神们少数几个能够想到就昂首挺胸的领域了。
    现在见光甲航天和华国航天好像要联手搞事,神神们都很慌,深怕舆论斗争的武器又少了一把。
    等到中午十二点,华国央妈的新闻三十分节目就给神神们沉痛一击。
    “8月29日消息,据华国航天科工官方消息,华国航天集团携手光甲航天集团联手打造的神舟-光甲号电动火箭已于今日发射成功,该火箭是一款基于电磁发射超导技术和等离子发动机技术打造的纯电火箭,未来将用于发射小型卫星。
    据介绍,本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常温超导技术应用在火箭发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的官方消息,最迟今年年底基于同技术框架打造的复合动力可回收火箭将进行发射,发射成功后预计可以实现火箭发射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主持人介绍完之后是一段简单的采访,采访对象是整个项目华国航天方面的负责人。
    节目播出后,各路官博同步在微博发声。
    大家只能从视频中隐约看出,巨大的发射塔,在异于其他火箭发射时红黄光不同,整個火箭发射就没有光,直接就是电磁驱动嗖得一下火箭就消失在天空中。
    “神舟-光甲号火箭发射成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
    微博、知乎、抖音等等各路平台上全是讨论这件事的。
    “我只能说过去我只听说过奶茶咖啡盲盒有联名的,第一次知道火箭发射还能联名。
    我想问问华国航天或者光甲航天,下次联名能带上我司吗?多少赞助都好谈。”某手机大厂高管的微博发言。
    雷君刷到后当真了,觉得以自己和陈元光的私交,搞个光甲-小米号也不是不可能,小米就负责给空间站安空调不过分吧?
    “谢邀,常温超导不愧是物理界的圣杯,过去坊间一直有种声音,说常温超导好像也没那么厉害,也没见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种言论最常见于某些润人群体中,总之只要是华国突破的技术都不重要,华国没掌握的技术都是人类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唯一的遗憾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好像不是很多了。
    说回常温超导,今年年初大马的阿尔法科技利用常温超导技术打造的量子计算机,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如果说你把那归结于量子计算机牛,那为什么老美造不出这个级别的量子计算机?还不是因为基础材料被卡死了上限吗?
    当然你可以说不是因为常温超导,那这回总是因为常温超导了吧?
    这回官方视频中播出的火箭发射,和以往看到的所有火箭发射场景都不同,没有燃料燃烧,我记得很清楚,新闻30分里主持人介绍是说两款火箭,一款纯电,一款复合动力。      这次的是纯电的小型火箭。
    众所周知火箭是利用速度摆脱地球的引力束缚。之前所有火箭离开地球都是用的化石燃料,也就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速喷流,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将它不断加速、抬升,直到飞出大气层。
    所以我们会看到火箭发射过程中大量燃烧产生的光。
    但现有的火箭基本上都是从地面发射架上直接起飞,为了加速飞离空气稠密阻力大的对流层,需要消耗大量燃料。
    过去为了减少损耗,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飞机挂载火箭空中发射、气球提升火箭到高空发射、离心机甩出火箭发射等等。
    像1990年阿美利肯的飞马座空射火箭,它是在发射前通过悬挂在客机机腹下。等飞机爬到了13000米左右高度的高空以0.8马赫飞行时,火箭被投放,然后再点燃第一级固体发动机加速爬升。
    这些发射方式都存在弊端,尤其把飞机当做发射平台,它的运作维护成本不低,运输能力有限,一般只能发射小型火箭,入轨运力不足。
    也就是所谓成本高,当然这次发射的神舟-光甲号应该也是小型火箭,但它的好处在于,地面发射台的运营成本要低太多,考虑到用常温超导材料,整体能量要求也会低太多。
    看完之后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老美要睡不着了。整体成本的压缩,加上常温超导电磁发射台这玩意,是否会让华国的超音速导弹更快更加难以拦截,发射成本更低,我都能想到,老美能想不到?
    本身超音速导弹就难拦截,这下不得更加难以拦截了?
    以及未来有可能的电磁炮,常温超导技术足以让老美如坐针毡。
    至于新闻里所说的复合动力火箭,宣传中的可实现成本大幅度下降,我只能说等消息,等官方消息。
    看是华国方案的成本更低,还是马斯克提出的星舰方案成本更低。
    现在来看,常温超导技术就是圣杯啊,还是用润人们的那句话,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中。要是阿美利肯实现的技术突破,我简直不敢想会是什么后果。老美还是老老实实掌握gpt这样的文明科技吧。”
    “谢邀,作为业内人士这个项目的保密程度是真高,在成功以前我就没听到过风声。
    我和很多同行打听过,大家都没听到过风声,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
    话说回来在华国航天搞超导电磁发射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早在常温超导诞生前,无论是官方公布的信息,还是我所知道的信息,华国航天方面就一直在做超导电磁发射系统的研究。
    只是说之前类似于先研究着看看效果,养着这帮团队,万一什么时候超导技术实现突破就能够快速进入正式研发状态。
    哪怕没有常温超导前,航天科工三院也整了个电磁发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航行试验,在380米的线路上实现了234公里/小时的试验速度。
    而常温超导诞生后,哪怕只是一维的常温超导体,也能直接利用在这套电磁发射体系下。
    从视频中来看,可以看到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他们是基于常温超导构建一个垂直于地面的磁悬浮列车轨道。
    在发射塔上,悬浮线圈负责维持火箭的发射方向,并避免火箭与轨道发生摩擦而产生阻力,加速线圈则为火箭提供强大的起飞推力,帮助它尽快冲出空气稠密的近地高度。
    当火箭被发射装置充分加速并冲出对流层后,再点燃第一级发动机,继续加速爬升,最终入轨。
    因为常温超导材料不需要配置冷却系统,整个发射装置的规模可以做的很大,可以反复使用。
    加上神舟-光甲号是纯电火箭,没有化石燃料,它的结构可以做的非常简单,做的非常轻。
    我只能说牛逼,里面的技术细节大致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相比这个公开的火箭,我更好奇的是复合动力火箭到底要怎么设计。
    不知道整个项目是光神主导还是华国航天方面主导,只希望成功之后能够有更多的爆料。
    不过无论如何,我都觉得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基于常温超导技术打造的这套技术框架,会是有史以来想象力最丰富的火箭系列。
    这套体系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过去化石燃料火箭:氧化剂-燃料-发动机的体系,氧化剂和燃料都没了,就只有发动机和电能驱动了。这是航天领域巨大的突破,我有种预感,在我有生之年真能看到商业大航天时代的到来。
    在我更期待的远景未来是,不用电磁驱动,直接就是纯电火箭,就看能量密度什么时候能突破了。”
    华国航天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仅在华国国内引起了轰动,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
    对老外们来说,由于华国新能源车的大规模出海,华国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可以说是越来越高,华国相关的新闻也从负面到相对客观再到现在的相对正面。
    至少在阿美利肯传统势力外,舆论层面对华国是越来越友好。
    某youtube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100万,下面的评论大部分在恭喜,少部分在酸。
    “恭喜华国实现航天技术的突破。”
    “我越来越相信华国会带我们去火星,而不是马斯克”
    “阿美利肯应该禁止印度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因为意味着我们的技术进步速度将加快”
    “当华国说好的,那我们就自己做,而且要做得更好之后,阿美利肯刚说完:等等,那不是目标,华国就用太晚了进行回击。”
    “一直以来我能够经常在youtube上看到有西方人说华国没有开发自己的技术,他们是从我们这偷来的,他们试图将华国的科技进步归功于自己。这很有趣,更有趣的是我很好奇这次的电动火箭还会有人说华国是偷来的吗?我的意思是华国怎么能偷你都没有的东西。”
    “莱特是21世纪最好的科学家,他一手主导了华国的科技进步,不得不说印度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缺少印度的莱特。”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