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 292 李业一策惊堂中
袁术说道:“还有一个优势,德业你说的是?”
杨弘说道:“明公,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另一个更大的优势便是地利。自初平年间讨董伊始,我军就驻在南阳,到现在为止已四五年矣,南阳诸县、要地现都为我军占据,并且若论对南阳地理山川之熟悉,车骑也不能及明公,是今虽车骑来犯,而地利实在我也。”
袁术眼前一亮,情不自禁,拍了下大腿,说道:“德业,卿此言甚是!……又何止地利,我经营南阳四五年,这四五年间,对南阳各县士流,我极是厚待,是人和也在我也!”
却如果从地利这方面来讲的话,荀贞那肯定是不如袁术。
正如杨弘所说,初平年间,袁术就已经入据南阳,到现在为止也的确四五年之久了,不仅南阳各县、各个战略要地都在袁术的控制下,而且南阳各处的地理山川,袁术帐下诸将也多熟悉,地利此条,袁术当之无愧。
只不过要说“人和”的话,袁术“对南阳各县士流,我极是厚待,是人和也在我也”,未免就有些不自量力,误判形势了。
袁术在南阳苛政暴敛,骄横奢淫,首先一点,寻常的百姓小民对他是绝无拥戴可言的,要不然这几年中,也不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逃入山中,是乃“苛政猛於虎也”;再一个,南阳各县的士人尽管有主动依附袁术的,可不满袁术的更多,别的不提,比如韩暨,他早年在袁术征辟他时,就宁愿遁入山中也不肯接受其征辟,所以南阳的士人、士族对袁术事实上也绝非拥戴,——他们中的明智之士早就看出,袁术其人,空有族望而已,断非能成事之人,况乎而今,荀贞迎了刘协、朝廷到许县,手上有了朝廷的大义,这回进讨袁术系是“奉旨以讨不臣”?战事尽管尚未打响,但南阳的士人阶层,已可以说大部分实际上是将会倾向於荀贞的。
只是袁术自以为他这几年对待南阳的士人不错,故此有此一言。
相比对待小民,袁术对南阳士人的态度还真是要好不少。
小民百姓在袁术眼中,和他根本就不是同类,是贱人,是以他想怎么剥削就怎么剥削,但对於被他视为同类的士族,相比而言,他要宽容许多,高兴的时候,也不吝厚赏。
因别人怎么想不重要,袁术他自己反正觉得他能得到南阳士人的支持,以为他还有人和此利。
杨弘说道:“是,明公说的是!明公,我军先已众於车骑,明公复又有地利、人和,因车骑之此来犯,以弘愚见,非但不足为惧,就算胜之,也非无可能!”
“还能胜之?如何胜之?长史有何高明之策?”
杨弘说道:“明公,弘之策六字可以概括。”
“哪六字?”
杨弘说道:“轻重、缓急、犄角六字也。”
“长史请细说之。”
杨弘说道:“车骑此来犯,现虽尚无朝阳军报,然刘景升确极有可能会响应於襄阳。较以车骑、刘景升两部之强弱,明显车骑部强,刘景升部弱,故弘之愚见,此战宜当以抵御车骑为主,抵御刘景升为辅,此是‘轻重’也。”
“不错,不错,长史分析的在理,……缓急是什么?”
杨弘说道:“缓急也者,军报言说,至多再有两三天,车骑兵锋就将抵至鲁阳等县,当务之急,是应立刻选调精卒,驰援郡北的鲁阳诸县,既补充了鲁阳等县的守御力量,又先把诸县人心安定,随后借鲁阳诸县挡住车骑兵锋的时间,再加强博望诸县的城防,并调我军之主力集中於宛,随时预备与车骑部决战。此‘缓急’是也。”
博望等县位处在鲁阳与宛县之间,可算是阻击荀贞部来打宛县的第二道防线。
袁术频频点头,说道:“卿言甚是!
”
先急调兵马驰援鲁阳等县,是做一个先期的抵御,为的是给布置第二道防线、同时调集主力到宛县准备大战争取时间;若援鲁阳为急,那么布置第二道防线、调集主力即是缓,——袁术的部队现在宛县的不是很多,想将之都调到宛县必然需要时间,也不能不缓。
重点迎战荀贞,先稳住鲁阳等县,杨弘的对策至此,诚然堪谓轻重得当,缓急适宜。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想到这样一个整体的防御方案,杨弘也堪称干才。
而且杨弘想到的还不止这些,他接着向袁术说道:“明公,除此‘轻重’、‘缓急’之外,要想守住南阳,最终击败车骑、刘景升之联军,却还须得有两件事要做。”
袁术问道:“是哪两件?”
杨弘说道:“这头一件便是犄角。”
“‘犄角’,卿之意是我当在宛县城外另驻一军,与宛县县城成掎角之势?”
杨弘说道:“明公英明、弘正是此意。不过,却也不必另调一军来驻宛外,其实这犄角之势,现成的就有。”
袁术很快就明白了杨弘的意思,说道:“你说的是郦国县的郭汜部?”
郦国县在宛县西边,与宛县接壤,两座县城相距百里。郭汜部就驻扎在这一带。
杨弘说道:“不错,明公,弘正是这个意思。明公可即传檄,令郭汜集中他的主力,屯聚郦国县;如此,明公亲自坐镇宛县,而外以郭汜部为宛县之援,则即使鲁阳失陷,又即便博望亦失,而只要有郭汜在郦国县与明公东西呼应,以宛县城之坚,以城中储粮之丰,宛县亦坚不可摧,无失陷之虞。”
杨弘此话说出,听入袁术耳中,袁术觉得有点不对劲。
他琢磨了下,想到了这不对劲是从何而来。
按照杨弘刚才的防范策略,和他说的那些话,又是“击败”、又是“决战”,本该是信心满满,却话到此处,怎么变成了就算鲁阳等县被攻克,而宛县也还是坚不可摧?
这分明是对守住鲁阳和第二道防线没有信心的表现。
他面色微变,看着杨弘,说道:“长史的意思是,鲁阳和博望等县恐怕挡不住荀贞之所部?”
杨弘稍作迟疑,却也知道,在这等重大的军情上边,他不能对袁术有半句假话,便如实地把自己的判断向袁术道出,说道:“明公,以李傕、郭汜之强,犹为车骑所败,因以弘愚见,若指望鲁阳和博望等县就能够挡住车骑所部,这只怕是有些困难。明公,鲁阳、博望等县,在弘看来,或许只能起到拖延车骑所部进军速度的作用,最终还是要在宛县一战的。”
袁术大失所望,说道:“德业,你说来说去,宛县最终还是要被荀贞之所围!”
杨弘说道:“因是犄角以外,还有另外一事,明公也需得马上着手去做。”
袁术说道:“什么事?”
杨弘应了声是,说道:“明公,轻重是总体部署,缓急是迎战策略,犄角是为保证鲁阳、博望等县丢失以后,我宛县仍然无虞,但欲要打赢此仗……”他顿了一下,说道,“这另外需要明公马上着手去做的事,即是遣使赶往邺县。”
袁术登时变色,说道:“奔赴邺县?德业,你是要我向袁绍小儿求救不成!”
杨弘起身离席,下拜堂上,说道:“明公,现在不是与右将军置气的时候了!若无右将军相助,南阳必将不保;而若有右将军相助,明公则非但南阳可以保全,车骑、刘景升也可败之!”
袁术怒道:“怎么败之?靠袁绍小儿?”
“自是不靠右将军,袁术自可败之。”
“如何我自可败之?”
杨弘说道:“明公,车骑久攻宛县不下,已然士疲,而这时,右将军部攻袭颍川,则车骑那时,必然不得不撤军回救之,然后明公麾军衔尾以追,何愁不能将其击败?说不得,还能顺势一举拿下颍川、汝南两郡!明公,当此之际,若与右将军联手,则利处大有,而若明公不从此策,南阳怕是将失!宜该何以选择,唯请明公定夺。”
堂中诸人皆是鸦雀无声,等待袁术决定。
袁术沉默了好长一会儿,他说道:“我檄吕布往攻汝南,以胁颍川,何如?”
“明公,孙策在汝南有重兵防御,吕布兵少,恐能成功。”
袁术瞧向李业,问道:“子务,你有何对策?”
杨弘适才向袁术献策的那些时,李业一直没有开口,这么会儿的功夫,他倒也想出了一条对策。他回答说道:“明公,以业之愚见,长史之策,不可采也。”
袁术问道:“为何不可采用?”
李业说道:“长史自己也说了,鲁阳、博望等县这两道防线大概都挡不住荀贞之所部,那么宛县早晚要陷入被围之困境;而若宛县被围,便是外有郭汜部为犄角,只怕也难以守住。至若右将军那里,就且不说从宛县到邺县去,中间的路程颇远,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也不说右将军肯不肯援助明公,只说右将军接到明公的求助之后,他愿意援助明公,可他是不是还需要调集兵马、筹措粮秣?兵马调集完毕、粮秣筹措完成以后,他是不是还要先攻入河南尹?河南尹现有荀贞之的部队驻守,右将军又能不能很快地攻下河南尹,从而对颍川郡产生威胁,迫使荀贞不得不回师颍川?以业之愚见,这其中的问题太多,故而长史此策不可采用。”
袁术问道:“若长史此策不可用,以卿之见,现该何以应对?”
“明公,业之愚见,现之上策,当是立刻出宛县,西入关中!”
这话简直如似石破天惊,何止杨弘面色大变,堂中诸多的文武大吏也都是大吃一惊。
他再次起身下拜,奋声说道:“明公,李业此策,绝不可用!车骑已亲率兵向我南阳而来,若於此即撤离宛县,则车骑遣其部,尾随而击之,我军必然全军覆没。明公,李业此策是欲陷明公於死亡之地,断不可用之!”
李业说道:“明公,如果现在就从宛县向长安进发的话,时间上还是来得及的,只要先留足够兵马,扼守住鲁阳,挡住荀贞之部南下即可!而如却听从杨弘之策,非要在南阳固守的话,则业只怕待到宛县被围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杨弘、李业两人彼此争斗已久,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二人算是撕破了脸皮,说起对方都开始题名道姓。他两人的意见针锋相对,一个要守,一个要逃,一时间剑拔弩张。
李业也下拜堂中。
杨弘坚持说道:“明公,今之唯一的对策,就是弘方才所献之策!”
李业说道:“明公,方今上策,唯有进兵长安,事不宜迟,请明公速断。”
若是留守的话,就必须得请袁绍帮忙,而且李业说的也对,就算袁术肯拉下面子去请袁绍相助,可是袁绍他会不会答应相助?又即使答应,他又能不能突破荀贞在河南尹设下的防线,攻下河南尹,威胁到颍川郡,迫使荀贞回师颍川?这的确都是在两可之间。
可是如果采用李业之策,杨弘说的也有道理,在荀贞兵马的前锋还有两天就要到达南阳郡北界的这个时候,却不守南阳,西入长安,确然是极有可能会被荀贞尾随而追之,那个时候,的确如杨弘所言就将陷入死亡之境,全军只有覆灭一途。
两个计策该如何选择?这个时候的袁术,他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举动。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