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 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的伤势看起来很重,其实不致命。
    徐福救他时,他之所以昏迷不醒,是因为失血过多,被徐福救回到中尉府后,荀贞闻讯,急来探看,亲令人去市上请来疡医,给他包扎住伤口,灌了一贴药下肚,他便悠悠地醒来了。
    “玄德,这是怎么搞的?”
    遇贼前,刘备正在雄心壮志地在展望未来,却没料到居然被数百流民给打了个落花流水,险些“壮志未酬身先死”,他又惭又羞。本来因为失血过多,他脸色惨白,这会儿羞意上来,两颊飞起两团晕红。
    宣康跟在荀贞的身边,看见他脸色变红,高兴得很,夸奖那个疡医,说道:“君真神医也!只用了一副药,功曹的脸上就见了血色了!”
    这话听入耳中,刘备越发羞惭,他长叹了一声,回答荀贞所问,说道:“唉,在巡乡的路上遇到了作乱的流民。”
    “西渠乡的流民?”
    “是。”
    “共有多少流民作乱?”荀贞在得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即遣人去兵营传令,命许仲立刻调拨人马赶去西渠乡,控制流民营。因为时间尚短,许仲的回报还没有送来。
    “五六百人。”
    “五六百人作乱?玄德,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五六百流民作乱,刘备手底下只有四十人,全军覆灭实属正常。唯一令荀贞惊奇的是,四十个义从兵卒全亡,而唯独刘备却只是受了一处不太重的伤。“刘皇叔”的运气也实在太好了。
    “中尉有所不知。备所以侥幸未死,全是因为那些流民手下留情。”
    “噢?”
    “备前些天不是曾亲持医药送给流民么?备也给西渠乡的流民送过汤药。他们记得备的这点好,故此没有痛下杀手,留了备一条姓命。”
    “原来如此!”荀贞感叹地说道,“卿种善因,故得善果。”
    “备听来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备起初不知这些流民想留备一条活路,负伤之后,遂倒地佯死。这些流民来剥义从兵卒和备的衣甲时,备听他们说‘却怎么害死了贤功曹’,这才知道他们是不想杀我的。同时,又听他们闲谈,听他们说起,原来此次煽动流民作乱的是黄巾余孽!”
    “此话怎讲?”
    “这些天不是从外郡来了许多逃疫的流民么?这些流民中有好些是黄巾道的余孽。他们潜入到各个流民营中,煽动流民作乱。西渠乡的这批作乱流民就是一个黄巾余孽煽动起的。”
    宣康失声说道:“啊?这么说来,余下诸县、各乡的流民营也有可能会爆发作乱?”
    刘备又叹了口气,说道:“相君令县乡吏卒把各个流民营隔离开来,不许流民出入,各营的流民均怨气充盈,这个时候有混入了一群黄巾道的余孽,在他们的挑拨下,其余各营确是极有可能也会出现作乱。”
    荀贞当即命令宣康:“叔业,你立刻去县外兵营传我军令,命君卿、伯禽等分兵出营,即刻往去各流民聚住地,搜检察问,凡是新近外来之人、凡是有黄巾道余党嫌疑之人统统拿下,送去县寺。”
    宣康应诺,急匆匆地出屋自去。
    几个人正往屋里来,差点和宣康撞上。荀贞看去,来的这几个正是关羽、张飞、简雍。他三人获悉了刘备负伤,刚从县外赶回来。
    “玄德,你安心养伤。你这伤势不重,卧养几曰应就能好转。你适才所说的黄巾余党混入我县之情报事关重大,我现在去找相君,请他下令解禁。”
    解禁,自是解“隔离流民营”之禁。
    现今已是二月中了,天气已暖,伤寒病渐将停息,这个隔离流民营的禁令也到解开的时候了。
    对关羽、张飞、简雍点了点头,荀贞离开了刘备的屋舍。
    出了门,他回头往屋里望了眼,见关、张二人拜倒地上,正向徐福行大礼。这一礼当然是为了感谢徐福救了刘备。
    原本的历史中,徐福与刘备意气相投,这一世估计是没可能了。不过现如今有了徐福相救刘备,也算是还了原本应有的那份因缘吧。也是因此之故,荀贞没有惩治徐福擅出府外一事。
    把刘备所说之内容转述给刘衡,刘衡惊骇之下,忙不迭地答应了荀贞的“解禁”之请。
    从相府又回来中尉府,刚到堂上,许仲派的人到了,却是高素。
    高素回禀荀贞:那数百作乱的流民在抢了义从和刘备的衣甲、兵械、战马后,没有多停,直往西边的山中去了,许仲已经令辛瑷带其本部骑兵启程追赶。
    禀过正事,高素唉声叹气,欲言又止。
    见他这般做作的模样,荀贞没好气地说道:“还有什么话?想说就说!”
    “荀君,要说刘功曹真是一个仁义宽厚的人,可在用兵上却未免有点……。”
    “有点什么?”
    “有点外行。他带的那四十义从都是咱们军中的精锐啊,如指挥得当,虽只四十人,足能破四百强敌。那些作乱的流民既无衣甲、又无兵械,饿了多少天了,没多少力气,且不通战阵之术,说白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却竟把他打了惨败,四十义从悉数阵亡。唉,荀君,真是可惜啊!”
    也不知高素是可惜那四十个义从,还是可惜刘备被打败了。他说的这些,荀贞早就想到了。诚如高素所言,刘备带的这四十人均是从军中选出的百战老卒,如果指挥得力,莫说五六百流民,便是上千流民也难以将之尽灭。刘备的运气不错,可他的指挥才能确是不怎么样。
    也还好刘备没有高超的军事才能,他要是再用兵如神,有韩信之能,荀贞不得天天如坐针毡?
    ……
    刘备卧床养伤,辛瑷率骑兵追击逃跑的乱民。
    这档子事儿还没处理完,一封信从洛阳来。
    信是何顒写的。
    这是何顒头次给荀贞写信,收到信时,荀贞颇是惊诧。不过展开信看到内容后,他不奇怪了。
    信里说的是:北宫伯玉、李文侯势大,似欲南下侵迫三辅,朝中有人提议不如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卫护园陵。长安是前汉的都城,前汉诸帝的陵墓均在附近,这是汉家的祖宗陵墓,必须要确保不被叛军损害。何顒在信里说,朝廷虽然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可从各个方面考虑,皇甫嵩调离冀州应是势在必行了,也许不曰诏书就会下到冀州了。
    “从各个方面考虑”,何顒没有明言都是从哪个方面考虑的,但就算他不说,荀贞也能猜得出来。调离皇甫嵩离开冀州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个,但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州牧的权力太大,朝廷不能让皇甫嵩在冀州牧的位置上久坐。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
    何顒写这封信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醒荀贞,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荀贞是皇甫嵩的爱将,皇甫嵩一走,荀贞就失去了在冀州的最大的靠山。
    这半年来,看似皇甫嵩没有给荀贞什么直接的帮助,可皇甫嵩在冀州就是给荀贞最大的帮助。有皇甫嵩在这里当州牧,上到国中大吏、下到郡县吏员对荀贞无不礼敬十分。
    早在去年底,荀贞就猜到皇甫嵩会被调走,只是当时他猜的是朝中会把皇甫嵩调去凉州平乱,没有想到朝廷却是准备把皇甫嵩调去长安。不过这也能够理解,皇甫嵩已是“功高震主”,功劳大到只能以冀州牧这个头衔来赏他了,如果调他去凉州平乱,他再立下功劳,朝廷可该怎么办?功劳大到赏无可赏时,就只能杀人了,所以干脆调他去长安。
    一则,州牧权重,不能久置,二来,有他在长安坐镇,可以威慑北宫伯玉、李文侯,不但可以保卫园陵,而且可以保住京畿、洛阳的安全,三来,也算是保全功臣之意。
    当初为了应对皇甫嵩将会被调走这件事,荀贞做出了两个决定,一个是收拾郡里不听话的豪强大族,一个是积极准备进山击贼。现在终於到了皇甫嵩将要被调走的时候,郡里最不听话的豪强大族杨氏已被邯郸荣用计灭掉了,那么剩下需要做的就只有击贼了。
    不过在击贼前,还是得先开个军议,讨论一下皇甫嵩走后会给荀贞带来什么影响。
    这个军议不能有太多人参与。
    荀贞特令人去营中把荀攸叫回,又召来许仲、荀成、戏志才,几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小小的军议。荀攸、戏志才、许仲、荀成四人可谓是荀贞最亲信的人了。荀攸、荀成是他的族人,戏志才先和荀彧的关系极好,现和荀贞的关系极近,许仲是荀贞最放心的军中将领。
    诸人聚在堂中,荀贞令典韦等在外警戒,不许任何人接近,把何顒的信给他们四人看了,说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皇甫将军可能要调离冀州,去长安了。”
    看完何顒的信,戏志才说道:“眼下这个关头,皇甫将军一旦离开冀州,这冀州恐怕就要乱了啊!”
    去年底缺粮,今年春疫病,诸郡皆盗贼蜂起,冀州满目疮痍,底下的百姓、流民蠢蠢欲动,这就像是一堆火在暗中燃烧,至今没有掀起大规模的乱事之唯一缘故就是因为皇甫嵩还在冀州,有他的威名镇压,没有人敢作乱。
    可一旦把皇甫嵩调走,这乱事恐怕就按不住了,要爆发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