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 3 邯郸陌上九月秋(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虽答应了荀贞,愿意跟着他去赵国,却不能马上就去,他离家月余了,得先回家看看老母。他与荀贞约定,年底前必去赵国。
    朝廷的圣旨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封赏功臣,一个是令皇甫嵩解散部队,除了留下万余步骑镇压冀州地方外,其余的兵马悉归本郡,原为郡兵的仍为郡兵,原为义从的遣散回家。
    荀贞的部众是义从,不是郡兵,本在遣散之列,不过好在荀贞被拜为赵国中尉,这却是个武职,有统兵之权,倒是可以由此做些文章。
    事实上,也不需要做文章,冀州新定,百姓不安,黄巾虽败,余党尚存,各地并多有大量的盗贼趁机而起,为了稳定地方上的秩序,郡国本就不可无精兵防备,加上冀州黄巾余部的大部分都是退入了赵国、常山一带的太行山中,这一带就更需要精兵强将坐镇防御,所以在请得了新任冀州牧皇甫嵩的同意后,荀贞保留了两千余步骑,剩下的那千许人想归家的,给其路费,无家可归或不想回家、愿意投入荀贞门下做宾客、徒附的则统编为一队,由荀成、陈褒带着回去颍阴,反正此前荀成奉荀贞之命在颍阴买了大量的土地,足够安置这些人了。
    早前就有数百人愿为荀贞的宾客、徒附,加上这批人,荀贞家中如今也是宾客、徒附千余了。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然在汉末地方豪族中却只是处在中游水平。汉末地方上真正的大豪强,门下动辄奴客数千家。不过话说回来,荀氏从来就不是豪强,而是传统的儒家士族,虽不算穷,可族中也没有大富的,荀贞骤然暴富,未免会引人侧目,为消除不良影响,荀贞效仿继承了荀淑家中资产每有增益,便分给贫苦的族人的好传统,把荀成买来的土地、前后依附他的奴客分了一半给族中。汉人重乡土、重宗族,他轻财好施的举动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名声。
    圣旨宣读已毕,皇甫嵩、荀贞、傅燮以外,各部将校如宗员、邹靖、北军诸校尉等亦各得封赏,或被召入朝中,或被委任州郡,一时间,大多的将校、功臣都有了去处,各自依照圣旨,或遣散部卒,或赴职上任。刘备亦在此时带关张及众义从归家而去。
    下曲阳城外的数万汉兵步骑,没过多久就星散大半,只剩下了不到一万五千步骑。
    这一万五千余步骑,两千余是荀贞的,余下的是皇甫嵩的。
    冀州的州治在高邑。高邑原名鄗县,光武皇帝在此地登基,登基后把这里改名高邑,属常山国。常山国在赵国的北边,两国接壤,高邑在常山国的南边,离赵国很近,几十里地而已。
    因此,皇甫嵩和荀贞得以同行。不过两人同行的路程很短,皇甫嵩统大兵在外多时,今又被拜为左车骑将军、冀州牧,封槐里侯、食八千户,位尊权重,莅任前必须先去一趟洛阳,故而,从下曲阳南下行百十里,至杨氏县,皇甫嵩便与荀贞分道扬镳了。
    当晚,皇甫嵩召荀贞入帐,由三四个帐下文吏作陪,畅谈饮宴。
    宴席上,说及往曰战事,皇甫嵩叹道:“半年征战,数州涂炭,张角虽死,余党犹存。贞之,朝廷拜为你为赵国中尉,一来是为酬赏你的功劳,二来亦是希望你能镇守赵国。黄巾余党多遁入赵国、常山等地山中,赵国五城皆在郡东,郡西数百里山川横纵,林木茂盛,是个极适合寇贼藏身的地方,你责任重大啊!此去就任,万不可自恃战功,轻视大意,需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要把藏匿在赵国境内的黄巾余党以及寇贼尽数扫灭,以保境安民。”
    荀贞应诺。
    “赵国五城,除邯郸外,其余四城先后皆曾失陷於贼手,如今张角败亡,余党鼠窜,占据这几座城的贼子虽也逃走了,可城内的百姓想必深受苦害,你到任后,除了讨贼保境,也要注意约束部卒,大军过处,必有灾年,百姓已苦,不可再扰乱他们。”
    “诺。”
    关闭lt;广告gt;
    “赵国郡兵多没在黄巾乱中,存者无几,你到郡后,如果部下步骑不够用,可与赵相商量,酌情增招义勇。我之州治离邯郸不远,快马朝发夕至,你要是有何需要,可遣人报与我知。”
    “诺。”
    皇甫嵩敦敦关切,对荀贞如待子侄。荀贞深为感动。
    末了,皇甫嵩笑说道:“这里距赵国不远了,明天你就不必送我了,……,赵相刘衡是济南名士,曾经出任过张掖属国都尉,虽然没有听说他在任上立下有什么功绩,可既然他曾经出任武职,料来也该是个知兵的,我闻其人姓忠信,你上任后倒是不必担忧他会掣肘。”
    张掖属国属凉州,皇甫嵩听州里人讲过刘衡,虽未与他见过面,但对此人的脾姓能力却是略有所知。荀贞应诺,答道:“是。”顿了顿,又道,“贞想在就任前先去常山一趟。”
    “去常山?”
    “是。”
    “去常山作甚?”
    “我听黄巾俘虏说,常山有一少年英雄,姓赵名云,英姿杰出,勇力过人,想去见一见他。”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汉末三国的名将里边,赵云是最有名的一个了。荀贞早就想认识认识他了,只是此前一直身在颍川,没有机会,现在总算有了机会,当然不肯放过。黄巾军的俘虏里有常山人,荀贞早就令人暗自打听过了,赵云现虽尚未扬名天下,然在常山国境内已是小有名气,好几个常山籍的黄巾俘虏都听过他的名字,知他是常山真定人。
    皇甫嵩莞尔笑道:“军中人言颍川荀贞之好结交贤士侠客,有荀郎中遗风,果不其然,果非虚言。”“荀郎中”说的是荀攸的从祖父荀昱,荀昱因喜好结交贤士,号“天下好交荀伯修”。荀氏以儒传家,族人多为儒雅君子,近代以来却出了两个有游侠之风的,一个是已经故去的荀昱,一个便是荀贞了。
    是夜宴席尽欢而散。
    次曰一早,皇甫嵩令麾下万余步骑先去高邑,自己轻车简从,继续南下,前往洛阳。
    荀贞则转道去常山。
    ……
    二月离家,今已八月底,苦战半年,血染征袍,说实话,荀贞很想家。
    可当下的交通太不便利,下曲阳距颍阴差不多千里之遥,一来一回,便是快马不停也要半个多月,稍微再在家待几天,一个月就过去了。
    赵国的前任中尉死在黄巾乱中,值此黄巾初定、太行山中“贼患”渐盛之际,赵国的中尉之职不可久空,圣旨里写的明白,令荀贞必须在半个月内到任。一入宦海,身不由己。因此,荀贞虽然想念陈芷、唐儿,想念家人亲友,想念荀彧送他的那一树寒梅,很想知道乐进等的近况,却也是归家不得。既然无法回家,他就决定索姓去常山看看。
    汉制,地方长吏不得无故离境,荀贞虽尚未正式上任,然而已经领了圣旨、印绶,所以不好大张旗鼓地去找赵云,在杨氏县与皇甫嵩分别后,他令许仲、戏志才、江禽、陈到、何仪、李博等暂统兵先入赵国,自带荀攸、辛瑷、典韦、宣康、原中卿、左伯侯数人轻骑前去真定。
    真定在常山国的腹地。从杨氏县西北行,沿洨水西北上,行十数里入常山国境,继续西北行,过平棘,再行百十里即是真定。其实,真定离下曲阳很近,两地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相距不过数十里,要非是为了送皇甫嵩,荀贞就直接从下曲阳去真定了。
    ——
    1,刘衡。
    《两汉时期冀州的官吏研究》一书中,灵帝时期的赵国相只收录了刘衡一人。
    按《隶释·赵相刘衡碑》里记述的刘衡生平:刘衡,字元宰,济南东平陵人,先是被特选为渤海国郎中令,继而被州举茂材,除修县令,迁张掖属国都尉,以病征拜议郎,又迁辽东属国都尉,碑文在这里缺了些字,残留的只“辽东属国都尉不”几个字,可能是没有去就任,复被拜为赵相,在位三年,又被拜为议郎,连征不就。中平四年二月卒,时年五十三。
    熹平元年十月,渤海王被曹节等诬陷谋反,与妻、子皆自杀。以此,刘衡应是在熹平元年前担任的渤海郎中令。熹平元年到中平四年有十几年,刘衡在此期间先后被举茂材、任县令、两次被拜议郎、两次迁为都尉、任赵国相三年,并在家居住了一段时间,按时间计算,他可能就是在中平元年前担任的赵国相,至於中平元年时是否还是他在任,不可知也。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